剖宫产手术腹部切口愈合障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彦 时间:2010-07-12
[摘要]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3年间38例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病例。探讨影响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愈合;切口,剖宫产;感染;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是否如期愈合良好是产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一旦出现腹壁切口愈合障碍,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也会影响我们的日常工作。为此,回顾性分析本院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38例的相关因素,旨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1 临床资料

  本院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剖宫产术1 186例产妇中,切口愈合不良者38例,其中急诊手术者32例,择期手术者6例。

  2 结果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障碍38例,34例为局部愈合障碍,4例为腹部切口全部哆开,切口未愈处未发现止血不良现象和血肿形成。

  2.1 切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 见表1。

  表1 切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略)

  注:10例胎膜早破中2例破膜时间为19 h,2例破膜时间为24 h,4例破膜时间超过12 h。贫血中,轻度贫血8例,中度贫血10例。肥胖者以大于其标准体重20%计。

  2.2 切口细菌培养结果 2例为大肠埃希菌,36例为无菌生长。

  3 讨论

  3.1 剖宫产手术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大约占剖宫产分娩产妇的3%~16%,平均为7%,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剖宫产患者手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为3%~4%(范围2%~8%)[1](Faro1990)。本院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间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率为3.2%。

  3.2 与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愈合障碍的相关因素 大量资料表明,肥胖、糖尿病、营养不良、手术止血不良、血肿形成、缝线过密、异物(缝线)、贫血、破膜时间延长(>24 h)、产程延长(>12 h)、羊膜腔感染、手术时间过长(>1 h)、急诊剖宫产术后腹部伤口感染率高于选择性剖宫产手术者[1]。本组38例切口愈合障碍的相关因素也表明这些高危因素值得临床工作者高度重视。

  3.3 38例切口细菌培养结果 只有2例为大肠埃希菌感染,其余36例均为无菌生长。这一结果提示,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切口愈合障碍在术后更值得注意。非感染性切口裂开,常见的原因可以是切口张力性因素、自身愈合能力低下及切口缝合技术的欠缺[2]。因此应避免术后产妇腹胀、便秘、咳嗽等影响切口张力的诱因发生,一经发现应积极处理,对症,应重视剖宫产术后的产妇精神及饮食。给予其必要的指导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励进食,营养合理搭配,防止术后营养不良造成低蛋白血症而影响蛋白和胶原的形成而导致切口愈合障碍。手术中应注意术中操作遵循解剖清晰,缝合准确,避免反复动作,将组织层次良好对合,避免愈合过程延缓。缝扎要适度,不可过紧影响血循环使组织坏死,也不可过松而止血不彻底。绝对不留死腔以免扩大局部炎性反应,从而避免因缝合技术不良造成的切口裂开。

  3.4 感染是引起切口愈合障碍的一大因素 目前内的优势菌列在前三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它们对常用10种抗生素中的头孢唑啉、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复方羟氨苄青霉素耐药达50%以上,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分别高达91%,91%和83%[3]。因此应避免使用青霉素或超广谱头孢菌素预防手术后伤口感染。可选用对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都有强大杀灭功能的抗菌谱广、起效快的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药物对腹部切口感染、宫腔感染都有很好的疗效[4]。实践证明,剖宫产术后感染远高于阴道分娩,致病菌主要为阴道、宫颈处的细菌易进入宫腔增加术后感染,宫腔菌群主要是术后阴道菌群上行所致,是否感染主要取决于机体抵抗力、细菌数量和毒力等因素。无菌手术后的感染绝大多数是在手术过程中引起的,使用抗生素的过程是培养耐药菌株的过程,抗生素并不能预防感染,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抗生素使用的时机十分重要。而伤口被细菌感染的危险期一般在24 h内,在手术室期间有足够的抗生素即可抵御污染的细菌。因此我们提倡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尤其是剖宫产术中一次性使用抗生素,利于防止切口感染,减少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832.

  [2]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及裂开的防治[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1:(15?11):709.

  [3] 手术科室抗生素使用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3):180.

  [4] 130例剖宫产应用菌必灭预防感染效果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4):214.

  [5] 剖宫产术中应用头孢类抗生素对生殖道菌群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6:(35?6):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