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程序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方玉萍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护理程序

    【摘要】  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及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是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减少疾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和致死率的重要措施,运用护理程序对社区老年疾病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效果甚佳。

  【关键词】  护理程序;健康教育;社区
   
    护理程序是一种系统地、地为护理对象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是一个持续的、循环的、动态的过程[1]。社区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2]。社区护士把护理程序作为一个解决问题的程序,并为之提供了一个工作的框架,以确保患者、健康的个人、群体健康知识需要得到满足,达到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笔者现就护理程序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1  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

  1.1  收集资料 

  对前来社区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身体健康状况的了解和记录,至2004年底,选择患者118例,男71例,女47例;平均70.2岁。主要疾病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冠心病、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脑梗死、脑动脉硬化等。针对收集到的这些临床资料,进行健康教育方面的评估,着重了解患者健康行为和学习的需要,同时,笔者还进行了、疾病知识的学习与拓展,对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充分准备,然后安排、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1.2  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标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做好图文宣传、书面材料、健康教育小处方、示范训练等。

  1.3  实施

  1.3.1  教育方法 

  选择老年患者容易接受的方法:(1)反复的记忆教育:老年人记忆力差,可利用图片、宣传册、健康教育小处方等,选用患者喜欢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2)提高注意力教育:由于患者年龄大,理解能力差、差,因此,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高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认真倾听;(3)简单扼要的教育,针对每个患者所患疾病的特点,根据其突出的健康教育需求,高度概括患者应掌握的内容,有利于患者的记忆。

  1.3.2  教育方式

  (1)集体讲解,对有相同教育项目的患者用这种方式,每次教育1~2个目标,反复强调,集中讲解,既节约时间,患者又乐于接受。(2)随机性教育,护士在执行各项操作时,边实施边讲解。如在输液、发药时告诉患者药物的作用、会有何反应、如何处理等。(3)个别教育,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不同个体、文化、生活方式、疾病的程度进行个别指导,特别是对那些接受能力弱的患者需要多次反复强调。(4)示范性教育,如指导患者掌握定期监测血糖、尿糖的测定技术;通过护士的示范,患者之间的亲自实践,对一些接受能力差的患者,护士应手把手地教,直到患者会自己操作。

  1.4  评价 

  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应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检测教育对象是否达到学习目标,从而评价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方法有:(1)对语言和行为的观察:注意观察患者行为的改变。(2)直接提问:向患者提问所患疾病的有关知识,了解知识掌握的程度能否达到目标。(3)问卷:通过自己设计的问卷表对教育对象进行调查,评价教育效果。(4)演示:通过健康教育,特别是示范性教育,让患者演示自行测血糖、测量血压的方法等。(5)与患者及家属交谈: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饮食结构的改变等,从而评价教育效果。

  2  结果

  118例老年患者通过实施健康计划,除1例患者有脑萎缩,2例患者有老年性痴呆外,其余115例患者在6个月之内均达到教育目标,能够讲述所患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低血压、低血糖等;了解在饮食、运动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掌握了一些操作技术,如测血糖、血压等。

  3  讨论

  3.1  提高患者对所患疾病的认识 

  对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获得了有关自己疾病的理论知识,对自己的病情、和转归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理解。改变了不良生活方式,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必须与教育对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建立在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护士应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优良的服务质量及热情的服务态度,让患者信任自己,自觉自愿地配合治疗,提高社区老年患者的遵医行为。

  3.3  提高全科护理水平 

  作为一名社区护士,应加强全科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一些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关知识更要熟练掌握。要用新理论、新技能指导医疗护理实践。在对社区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根据患者的特点,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从而满足社区老年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

  3.4  注重心理支持 

  由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老年病病程长,往往需要终身治疗,一般来说,患者的心理状态都会发生改变,有的患者产生焦虑悲观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介绍疾病治疗的新进展,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

  1  潘孟昭. 护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8.

  2  何国平,张静平.实用社区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