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产妇产后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小红 毛宗福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探讨住院产妇抑郁情绪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方向和依据。方法: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自拟产妇一般资料和社会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对90例住院产妇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 38.9%的住院产妇存在抑郁情绪;产妇高龄、对医务人员态度不满意及缺乏社会支持等是影响产后抑郁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住院产妇抑郁情绪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及早进行心理干预。

【关键词】  住院产妇; 抑郁情绪; 心理干预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占13%[1] ,严重影响家庭功能和产妇的亲子行为。产后抑郁症与正常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 在概念上可以将产后抑郁症与正常看作一个连续的过程, 即正常产后→产后抑郁情绪(分娩至产后7天内出现的一过性哭泣或抑郁状态)→产后抑郁症[2]。而通常分娩至产后7天内是产妇的在院期,因此临床护理人员早期筛选产后抑郁情绪并及时给予干预对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降低其带来的不良影响极其重要。为此本研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0例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武汉市两所三甲妇产科住院期间(产后1周内)的产妇为调查对象,选取90例产妇(排除既往有智力障碍、脑损伤及精神病疾患者)。

  1?2  研究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产妇一般资料和社会心理因素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产妇一般资料和社会心理因素是在大量,听取有关专家建议及预实验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而成。SDS经过实践应用被认为可以作为筛选抑郁患者的量表使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并有国内常模。共发放问卷90 份,回收90 份,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资料收集后输入Excel建立数据库,导入SPSS10.0 软件行t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90例产妇中,最大年龄39岁,最小19岁。产妇对所生新生儿不满意者有14例,占15.6%;对自身居住条件不满意者有38例,占42.2%;对医务人员态度认为很差的占12.2%;剖宫产占59.2%;对整个分娩过程24.8%认为痛苦,认为非常痛苦的有13.8%;在怀孕期间有异常(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者有19例,占21.1%;新生儿出生时有异常者有17例,占18.9%。

  2?2  住院产妇抑郁情绪发生情况本组住院产妇90例,SDS得分为(37.92±6.53)分,与正常女性常模得分(33.11±8.42)分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P<0.01 )。35例有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38.9%。

  2?3  住院产妇抑郁情绪单因素分析本次共调查27项因素,对每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包括产妇的年龄、婚姻状况、分娩时医务人员态度、分娩方式及产妇社会心理状况如产妇平常的处世表现、对情绪控制、与丈夫感情、社会支持等8项,对产后心绪不良的发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见表1。

  2?4  住院产妇抑郁情绪的多因素分析以产妇SDS得分为因变量,以上述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见表2。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自变量是年龄、医护人员态度、社会支持及分娩方式等。

  表1  产妇不同特性单因素分析结果(略)

  表2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略)

  注:R=0.714,R2=0.510,P<0.01。

  3  讨论

  3?1  住院产妇抑郁情绪应受到重视本组资料表明,住院产妇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38.9%,Riecher?Rossler[4]报道为25%~50%,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提示抑郁情绪是住院产妇常见的一种负性情绪,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产妇抑郁情绪严重者会为产后抑郁症或产后精神病,可能作出极端行为即自杀,甚至扩大自杀(与子女伴侣一起自杀)。如能早期发现及干预,给予适当心理疏导,能够控制其发展,并且预后良好。

  3?2  影响住院产妇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

  3?2?1  抑郁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  范玲等[5]认为年龄与血浆皮质醇和催乳素水平有明显相关性,即高龄妇女产后易发生抑郁情绪。本研究观察到抑郁情绪的发生与产妇年龄呈正相关,20岁以下产妇抑郁得分最低,35岁以上产妇得分最高,表明年龄对产后抑郁情绪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分析可能高龄产妇孕前身体状况和分娩过程的顺利程度、产后身体恢复都比年轻产妇差,而且高龄产妇妊娠不易、分娩更难,由于渴盼新生儿造成心理负担重、顾虑多所致。

  3?2?2  抑郁情绪的发生与医护人员的态度相关  本研究发现,住院产妇抑郁情绪受医务人员态度影响很大。医护人员态度越好,产妇产后抑郁倾向越小。O' Hara MW等[6]认为,人口、周围环境变化等压力决定着分娩妇女的抑郁病因学。妇女在怀孕、分娩期间的部分压力,来源于医护人员的态度。产后妇女情感处于脆弱阶段,特别是产后1周情绪变化更为明显,心理处于严重不稳定状态[7]。孕妇不仅需要家人的关爱,也需医务人员的关心,稍有情绪刺激即可产生焦虑抑郁情绪。

  3?2?3  抑郁情绪的发生与社会支持系统相关  本次调查还发现,社会支持也是影响住院产妇抑郁情绪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有关家庭和社会支持的缺乏与产后抑郁情绪的相关关系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8]。来自丈夫和父母及亲友的有效支持被认为能增加产妇耐受、应付和摆脱紧张处境的能力。产妇在产褥期既需要恢复身体,又要适应母亲角色的转变,家属的帮助和支持尤为重要[9]。

  3?2?4  抑郁情绪发生与剖宫产分娩呈负相关  本调查结果提示,抑郁情绪的发生与手术分娩呈负相关,手术分娩的住院产妇抑郁程度反而降低。国内曾有报道[10],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有增高的倾向。本研究不支持这一观点,分析原因可能是目前多数产妇是初产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认识,心理及生理承受能力较差,对分娩疼痛的恐惧心理和身心疲惫导致了紧张情绪,而剖宫产产妇及时终止了上述的应激过程,比阴道分娩产妇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小,减少了产后抑郁情绪发生的诱因。

  4  建议

  4?1  改进产科服务质量,加强医护人员识别不良情绪及实施干预的专业培训本调查发现,有12%的产妇对医护人员态度评价很差。应切实改进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医务人员的特殊职业,使他们相信医生胜过相信家人,为此医务人员应注意语言交流的意义和技巧。美好的语言不仅使产妇听了心情愉快,感到亲切温暖,而且还起到的作用。此外,加强医护人员对孕产妇产后情绪障碍的了解以及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专业知识培训。对高龄孕妇及早实施心理干预和支持,使其具有良好的身心适应状态,可降低产后抑郁情绪的发生。

  4?2  加强健康,促进对产妇的社会支持Boyer[11]强调对所有妊娠的妇女进行产后抑郁教育的重要性,应大力开展生殖健康教育,随着缩短住院期的医疗服务趋势,产妇更早回到家中,产科医护人员应提醒产妇及家人可能会出现的产后情绪变化,并鼓励产妇表达和讨论其不良情绪。本调查显示,社会支持是影响住院产妇抑郁情绪发生的主要因素,也是防止进展为产后抑郁症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加强对其家庭成员的健康宣教,处理好与产妇之间的关系,促进对产妇的情感支持。

 

【】
    1 朱翠萍. 对产后抑郁症的预测. 国外医学护分册, 2002,21(5): 230~231

  2 张淞文. 产后抑郁症发病因素与治疗进展. 妇幼保健. 2002,17(12): 764~765?

  3 贺晶, 上官雪军, 王正平. 产后抑郁症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0, 35(11): 660~663?

  4 Riecher?Rossler A? Mental disturbance and diseases after child?birth . fortschr neurol psychiatry, 1997, 65: 97~107.

  5 范玲, 黄醒华. 对孕产妇的心理评估与干预.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1, 4(3): 185~186?

  6 O' hara MW, Schlechte JA, Lewis DA, et al. Controlled Prospective Study of Potpartum Mood Disorder: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aland Hormonal Variables. Abnorm Psychol, 1991, 100 (1 ) : 6?

  7 陈燕杰,钟友彬.产后抑郁症.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16(1):13~15?

  8 Logadon MC, Birkimer JC, Usui WM.The link of social support and postpartum depression symptoms African?American women with low incomes. MCN AM J Matern Child Nurs, 2000, 25(5): 262~266?

  9 Syuchbery M, Matthery S, Barnett B. Postnatal depression and social supports in Vietnamese, Arabic and Anglo?Celtic mothers. Soc Psychiatry Epidemiol, 1998, 33: 483~490?

  10 李芳, 韩蓁, 王风琴, 等. 产后抑郁症与产时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7, 11: 300~301?

  11 Boyer DS. Prediction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NAACOGS Clin Issu Perinat Women Health Nurs, 1990,1 (3):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