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内障I期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弘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观察儿童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21例(29眼)3.9~13.2岁的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I期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行后囊膜环形撕囊。 结果:术后矫正视力达0.8以上者5眼,0.5~0.7者18眼,0.1~0.3者4眼,0.1以下者2眼。术后所有病例瞳孔区未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结论:儿童白内障摘除及I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是安全有效的,但要处理好并发症。

【关键词】  儿童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植入 后囊膜环形撕囊

  Foldaway lens implantation during stage I of pediatric cataract

       Abstract AIM: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ediatric cataract lens imolant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prevented methods for the complic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1 cases (29 eyes, 3.9-13.2 years) with pediatric geneogenous or traumatic cataract were undergone the foldaway lens implantation during stage I. After surgery, posterior membrane annular capsulorhexis was done. RESULTS: Corrected vision after operation was increased to 0.8 in 5 eyes, 0.5-0.7 in 18 eyes, 0.1-0.3 in 4 eyes and 2 eyes were below 0.1. No eyes occurred the acquired cataract at papillary zones after operation.CONCLUSION: Foldaway lens implantation during stage I of pediatric catarac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but the complication must be handled very well.

    · KEYWORDS:pediatric; cataract; lens implantation; posterior membrane annular capsulorhexis

  0引言

    儿童白内障是儿童致盲眼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较高[1]。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提高和人工晶状体类型和材质的不断改进完善,尤其是折叠人工晶状体的应用,使儿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成为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其目的是保存视力,预防弱视,促进双眼单视和融合功能的发育。我院自1999-07/2005-03对21例(29眼)儿童白内障行I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我院1999-07/2005-03收治的21例(29眼)儿童白内障患者,男17例(22眼),女4例(7眼),年龄3.9~13.2(平均7.62)岁,其中先天性白内障8例(16眼),外伤性白内障(为角膜创口小,B超显示晶状体后囊完整者)13例(13眼)。

    1.2.方法 术前除常规全身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外。常规做眼科检查:视力,光定位、色觉、眼压、裂隙灯,角膜曲率,眼A/B超检查等。术前行角膜曲率和眼A超测量眼轴,按SRK-公式电脑自动人工晶状体屈光度,在此基础上,实际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为:3~6岁小于理论值1.50~2.00D,7~12岁小于理论值1.00~1.50D,≥12岁按理论值植入。年龄较小,不能配合检查者,按估算法选用+20~+22D人工晶状体。采用基础麻醉和局部加强麻醉,部分病例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10岁以下小儿采用隧道刀作巩膜隧道切口,10岁以上小儿用3.0mm角膜刀做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连续环形撕囊约6mm×6mm,水分离后用双管注吸针作晶状体皮质及软核的注吸,清除干净后,囊袋内注入透明质酸钠,植入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然后用自制截囊针伸于人工晶状体下方作后囊切开,并自切开口向后囊下玻璃体前界膜前注入少量粘弹剂,以保护玻璃体前界膜,然后作后囊的环形撕囊,大小约4mm×4mm,术毕,注吸前房内粘弹剂,创口缝合一针或不缝。若术中有玻璃体脱出,则用囊膜剪作充分前段玻璃体切除,并前房内注入卡米可林针,以检查瞳孔是否恢复圆形,并切除嵌夹的玻璃体。术毕,术眼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针2mg,涂典必殊眼膏包封术眼。术后所有患儿均静滴抗生素加糖皮质激素,根据眼部炎症反应情况用药5~10d,局部用复方托吡卡胺眼液活动瞳孔,典必殊眼液点眼15~30d。随访时间5~23mo。

    2结果

    2.1.术后视力 术后矫正视力达0.8以上者5眼,占17%;0.5~0.7者18眼,占62%;0.1~0.3者4眼,占14%;0.1以下者2眼,占7%。其中先天性白内障弱视者7眼。

    2.2术中术后并发症 术中行后囊切开时玻璃体溢出者5眼;术后所有病例均有程度不同的色素膜反应。其中有前房渗出者8眼;瞳孔移位者4眼。所有病例瞳孔区无后发性白内障发生,未发现晶状体夹持,黄斑囊样水肿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3讨论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儿童白内障的一种比较好的选择[1]。儿童白内障的形成妨碍了正常的视觉发育,使视网膜细胞得不到充分的光线刺激,从而发生形觉剥夺性弱视,影响双眼单视的功能。对外伤后形成的白内障,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严重时可形成废用性外斜。因此,手术时机极为重要[2]。3岁以后儿童眼球大小,屈光状态及解剖结构与成人接近,已具备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条件,因此,许多学者认为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适宜年龄为3岁以上[3-5]。这样既安全又利于视力的恢复。而在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为100%[6]。目前一致认为 ,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白内障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在囊上增生,移行,纤维化生,最终引起后囊的皱缩和纤维化,出现混浊。而后囊是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移行化生的良好支架[7,8]。另外,由于儿童患者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活性较成年患者强,因此儿童成为后发性白内障的高危人群[8]。

    本组病例均选择3岁以上儿童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符合眼球发育,而且采用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只需3mm切口即可植入,不需扩大切口,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由于手术带来的散光,以利于手术后视力的恢复,同时减少术中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组病例采用植入人工晶状体后,于晶状体光学面下作后囊膜的连续环形撕囊,同时在玻璃体前界膜前注入透明质酸钠,减少了玻璃体脱出的发生。本组病例在瞳孔中央光学区均未发生后发性白内障。术中彻底清除溢出的玻璃体是防止术后发生瞳孔移位的关键。

    由于儿童的血—眼屏障未发育完善与组织反应性高,使手术的炎症反应较成人明显,并且持续时间长,严重者可有机化膜形成,尤其是外伤性白内障更为严重[9]。术中操作轻柔,使用好的粘弹剂,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可减轻炎症反应。术后使用激素及散瞳,可控制炎症反应。本组病例术后均有程度不同的色素膜反应,有8例较重,出现前房渗出,均经局部及全身使用激素及复方托吡卡胺(美多丽P)散瞳后,于1~2wk后消退。

    由本组病例说明,儿童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
  1姚瞻,谢立信,黄钰森,王智鹏.折叠式人工晶体治疗儿童白内障的初步报告.中华眼科杂志,2002;389(8):488-489

2潘永称,汤萍.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儿童屈光状态的影响.中华眼科杂志,2001;37:328

3谢立信,董小光, 曹景,李绍伟,史伟云,纪惠谦.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中华眼科杂志,1998;34(2):99-102

4 史慧敏,李诲,黄毅.超声乳化吸出先天性白内障,国际眼科杂志,2006;6(1):181-193

5马勇,王建萍,车选义.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39例手术治疗.国际眼科杂志,2005;5(3):466-467

6朱格非,黄菊天,徐锦堂,葛钧,罗小玲.儿童白内障三种术式后发障形成的临床探讨.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25:249-251

7邹玉平,冯波.后囊膜混浊的研究现状.国外医学,眼分册,2002;25:276-284

8覃光海,岳军,章艳.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25:467-468

9冯朝晖,孙乃学,熊 金臣,权彦龙,杨建刚.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手术方式的探讨.眼科新进展,2006;26(11):845-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