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思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魏卓红 何剑荣 时间:2010-07-12

【摘要】  探讨中医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在高脂血症中的应用,结合医学实验研究和临床体会,提出辨证辨病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提高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  辨证论治 高脂血症 中医药治疗

  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根据2002年卫生部发布的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报告,我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多达1.6亿。因此对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如何结合现代医学,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高血脂症的独特优势,将成为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课题。现将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思路如下。

  1  把握中医病因病机辨证用药是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基础

  1.1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浊”“血淤”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为过食肥甘、年老体衰、缺乏运动、情志所伤,从而引起脾、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使津液的运行、输布和排泄发生障碍,致膏脂淤积所致。因此,高脂血症实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其临床可表现为头晕、目眩、胸闷、嗜睡、气短、体倦乏力、肢或指麻、舌质暗淡或有淤点、苔白腻、脉弦滑等。

  1.2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报道,根据中医辨证论治采用补肾降脂法、活血化淤法、健脾消痰法、疏肝利胆法、通腑泄浊法等治疗高血脂症均取得满意疗效。莫莉莉等[1]研究提示二至丸不但对高脂血症家兔有降脂作用, 并能降低血浆黏度, 抑制血栓形成, 改善血液流变性, 降低血清过氧化脂质(LPO) 。李恩庆等[2]用补肾降脂方治疗高脂血症55例,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TC,TG,LDL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ApoA,HDL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APoB治疗前后基本无变化(P>0.05);对照组TC,TG,LDL水平明显降低(P<0.05),ApoA,HDL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APoB基本无变化(P>0.05)。金氏[3]用活血祛淤剂降脂通脉冲剂对106 例高黏、高脂血症进行治疗, 观察高切、低切、中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脂3项( TC,TG,HDL-C) 的变化, 结果无论在改变血液流变学还是降低TC 和提高HDL-C 方面, 疗效都非常显著。谭嫚娜等[4]用健脾利湿、化痰祛淤法治疗高脂血症40例,治疗8周,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5%,91.7%,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显效率治疗组为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钱新红[5]用疏肝清脂颗粒治疗血脂异常的新西兰大耳白兔,采用甘油激酶法测定TG,氧化酶法测定TC,化学修饰酶法测定HDL-C,选择性溶解法测定LDL-C,双抗体夹心法(免疫方法)测定Ox-LDL,结果高剂量疏肝清脂颗粒可明显降低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同西药对照组(辛伐他汀)对比疗效相当。杨兰[6]运用清泄通腑降浊法自拟中药方 (大黄、厚朴、枳实、何首乌、山楂、草决明 )治疗高脂血症 38例,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 92 .1 %,血清总胆固醇 ( TC)平均下降 2 2 .6%,血清甘油三酯平均下降 36.8%。此外,还有滋阴养血法、消食导滞法或是以上几种方法合用,均取得良好疗效。

  1.3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探讨中医药辨证的依据现代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指人体内的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范围,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二者兼有。脂肪的吸收、代谢、排泄不是单靠一个器官、一种转化就能完成的简单化学过程,它涉及肝、胆、小肠、肾等多个器官与多种激素、载脂蛋白、酶类等共同协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研究证明, 血脂升高与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功能减退有关。而肾虚的本质之一是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功能的老化。临床报道老年高脂血症、妇女绝经后高脂血症运用补肾法疗效明显也可证明这一点。补肾[7]能提高体内环磷酸腺苷(cAMP) , 而cAMPA 的增加可通过抑制肝内羟甲基戊二酰基辅酶A (HMGCoA) 还原酶的活性, 使TC 合成减少。高脂血症往往伴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出现高黏血症。如陈可冀[8]认为, 淤血可分为无形之淤与有形之淤,高脂血症当属后者,其虽无血栓,结块之类阻碍血流,但可使血液流变学改变。肝脏又是脂质代谢(合成、分解、转化) 的场所。胆固醇在体内的代谢的结果, 大部分进入肝肠循环。疏肝利胆如大柴胡汤[9]能抑制脂肪酸的合成,促进脂肪在肝内的氧化。清热通便法能促进肠道蠕动,引起轻泻,可以促进肠道脂类的排出,抑制外源性脂类的吸收。
   
  因此,针对高脂血症虚实夹杂、本虚标实的特点,临证之时应该综合地灵活地把握高脂血症辨证治疗的,合理选用正确的方法。

  2  寻求辨病与辨证的结合点是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方向
   
  世界卫生组织按各种血浆脂蛋白升高的程度不同将高脂血症分为6型,我国主要为Ⅱ型和Ⅳ型。根据我国人群血脂异常的情况,近年来学者提出较简易之分类法:①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②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③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TC与TG水平均增高。我国工作者根据现代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至今已发掘和整理了六十余种降血脂的中草药。以降胆固醇为主的有:人参、首乌、甘草、枸杞、杜仲、银杏叶、葛根、桑寄生等。以降甘油三酯为主的有:金银花、柴胡、大黄、冬青子等。对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有降低作用的有:决明子、蒲黄、灵芝、香菇、冬虫夏草、女贞子、蜂乳、茵陈、虎杖、丹参、茺蔚子、绞股蓝、山楂、泽泻、三七、姜黄、淫羊藿、黄精、绿豆、月见草油、花粉等。如何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高脂血症的临床分类,合理选择不同疗效降脂中草药,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将是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发展方向。

  3  中医药高脂血症的优势
   
  中药降脂通过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调理, 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停药后不易反弹,明显降低高脂血症的复发率。西药降脂多需要大剂量长期服用才能维持降脂效果,更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且停药后容易反弹。
   
  中药降脂的方法、药物多种多样,在辨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突出个体化治疗的特性;对有并发症的高脂血症,能同时治疗改善症状,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中药降脂副作用少。避免了目前西医常用的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胆酸螯合树脂类、烟酸类、氯贝丁酯类、亚油酸类等,在降低血中VLDL,TG,TC,LDL 的同时,带来血糖升高、恶心、腹胀、腹泻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维模式,借助医学的先进实验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高脂血症的优势,进一步深入探讨行之有效的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法,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
    [1] 莫莉莉, 李秀挺, 梁颂名.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中草药的研究[J].新中医, 1988 , 9 (3) : 33.

  [2] 李恩庆,佟晓辉.补肾降脂方治疗高脂血症55例[J].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3):211,213.

  [3] 金玉龙, 赵志新.降脂通脉冲剂对高黏、高脂血症患者血流变学及血脂影响的观察[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 1997 , 4 (11) :449.

  [4] 谭嫚娜,林溢涛,张建池.健脾利湿、化痰祛淤法治疗高脂血症4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6,12(5):21,28.

  [5] 钱新红. 疏肝清脂颗粒治疗血脂异常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6,24(1):138.

  [6] 杨 兰.清泄通腑降浊法治疗高脂血症 38例[J].陕西中医,2004,25(12):1106.

  [7] 董 和, 肖佐桃, 吴子明.补肾降脂药物作用的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11 (1) :25.

  [8] 陈可冀.活血化淤研究与临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3.

  [9] 村上透.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高脂血症的汉方治疗[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手册, 1990,12 (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