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汪宏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心肌梗死,急性;胸前导联;心电图

  0引言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死最常用的、最的手段. 我们通过对比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及不合并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老年患者冠脉造影结果、梗死部位及并发症,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老年患者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1?01/2007?06在我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62例,均符合WHO制定的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且均在发病后12 h内入院,并排除了束支阻滞、心室肥大、预激综合征等. 患者均于2 wk~1 mo到外院行冠脉造影检查证实,死亡4例除外. 合并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36(男26,女10)例,年龄68.5±12.5岁. 不合并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26(男20,女6)例,年龄67.3±10.3岁.

  1.2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9130k12导联心电图仪进行18导心电图描记(常规12导加V7-V9,V3R-V5R). 在发病后24 h内每6~12 h描记一次心电图. 以后每12~24 h描记一次. 胸前及背部导联均在同一固定位置记录. ST段以TP段为等电位线,J点后0.08 S处测量. 胸前导联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压低0.01 MV者定为胸前导联ST段压低.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心肌梗死部位的关系

  单纯下壁心肌梗死ST段正常组多于ST段压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57.7%) vs 9(25.0%), P<0.01]. 下壁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及下后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ST段压低组多于ST段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41.7%) vs 5(19.2%); 7(19.4%) vs 2(7.7%), P<0.01],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ST段压低组与ST段正常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5 (13.9%) vs 4(15.4%), P>0.05].

  2.2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单支血管病变ST段正常组多于ST段压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64.0%) vs 14(42.4%), P<0.05].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双支血管病变和三支血管病变ST段压低组分别多于ST段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3.3%) vs 7(28.0%), P<0.05; 8(24.2%) vs 2(8.0%), P<0.01].

  2.3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院内并发症的关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胸前导联ST段压低组院内并发症明显高于ST段正常组. 两组室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分别为19(52.8%) vs 9(34.6%), 5(13.9%) vs 2(7.7%),P分别<0.05;两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院内死亡分别为9(25.0%) vs 3(11.5%), 4(11.1%) vs 1(3.8%), 3(8.3%) vs 1(3.8%), P分别<0.01.

  3讨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胸前导联ST段压低是梗死早期常见的心电图表现. 报道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发生率可达70%~78%[1]. 对此解释存在多种观点,目前认为其可能机制[1-2]:①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对应性改变. ②由于前壁心内膜下缺血而表现的原发性胸前导联ST段压低. ③有多支冠脉病变,特别是与前降支病变有关. ④有较大的梗死面积. ⑤由于右冠状动脉闭塞导致的右心室受累,表现为胸前导联ST段压低.

  本研究结果表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胸前导联ST段压低多为多支病变,心肌受累范围较大,严重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显著. 由于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是老年急性心梗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而造成老年患者死亡率增加. 因此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老年患者临床情况差,预后不良,应高度重视.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及早行介入,使梗死相关冠脉快速再通,减少心肌梗死面积,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文献】
    [1]王斌. 对应性ST段压低[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5,14(3):166-168.

  [2]孙晓靖,洪秀芳,杨坤河,等. 急性下壁心梗心电图改变与冠状造影对照分析[J].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2,3: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