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冬不按?,春不鼽衄”辨正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迮侃 时间:2010-07-12

【摘要】  《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有“故冬不按?,春不鼽衄”一句话,常用来引证为推拿按摩的禁忌症,所论虽多,但临床却见疑。本文从字义、语境和医理三个角度,引证诸家言,重点论述“不”字的含义、本段文章的主旨和延续情况,从而论证此句话并非说明推拿禁忌证。

【关键词】  素问 按 推拿 冬不按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对整个中医学而言,是开山扛鼎之大作,历代各科均奉为圭臬,推拿按摩之学也不例外。《内经》中所论述的推拿按摩之事甚多,有讲医理的,有讲手法的,有讲作用的,当然也有讲禁忌的。而前人所论及《内经》中有关谈推拿禁忌证的,基本源于《素问·金匮真言论》的“故冬不按?,春不鼽衄”一条,从唐·王冰注解《素问》开始,“冬不按?”中的“不”字就理解为否定副词。所以研究者往往引出此条作为讲述推拿禁忌症的意思。但这个“不”字是否真是作否定副词解释呢?本文依据古代汉语语法和虚词的有关内容,和前人有关注解《素问》观点,并略附己意,从词义、上下文环境、医理三个方面对这句话作辨正。

    问题的提出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中有一段这样的论述: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1]

    引文中“故冬不按?,春不鼽衄”一句常常被视作讲述推拿禁忌症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内经》注释,唐代的王冰也是这么理解的:“然扰动筋骨,则阳气不藏,春阳气上升,重热熏肺,肺通于鼻,病则形之,故冬不按?,春不鼽衄。”[1]

    一些现代学者在研究《内经》对推拿按摩的指导和贡献时,也都这么认为。如“推拿在时节的运用方面,《内经》认为冬季最好不要进行扰动阳气的活动……”[2]“《内经》还提出了推拿的注意事项。《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告诫人们,冬天易伤阳气,在冬季不要作过度的活动。”[3]“《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告诫人们冬季冬天阳气伏藏于阴,此时不宜过度的活动。”[4]

    但是也有不同的看法,日本学者森立之就认为“冬不按?”中的“不”为无意义的虚词,到底孰是孰非,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分析。

    从字义分析

    “不”的本义,从甲骨文上看,为“花蒂”的意思,引申为“开始”,“最大”之意。数字最大的是“一”,所以下加一横为“丕”,形成“坯、胚”等字,其义都是最早、最原始的。而依照“花蒂”的样子,象形而成“杯”等字[5]。

    虚字所出,本是实字,例如“之”字象形为“到达”,“亦”字象形为“腋窝”,“於”字象形为“旌旗飘扬”,所以“不”字也不例外。

    世人所熟悉的“不”字,常为否定副词,这一用法,起源很早,例如:《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礼记·中庸》:“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但上古汉语,“不”也作无意思的虚词,等同于“丕”字,“丕”字作无意义的词,在句首的例如:《尚书·酒诰》:“丕若有夏历年。”《逸周书·皇门》:“丕承万子孙。”在句中的例如:《尚书·酒诰》:“女丕远惟商考成人,宅心知训。”《尚书·召诰》:“其丕能?于小民。”“不”通假“丕”,在上古之文中很常见,例如:《诗经·大雅·文王》:“帝命不时”,郑玄笺云:“不时,时也。”《尚书·多方》:“尔尚不忌凶德。”《礼记·射义》:“幼壮孝帝,耄耋好礼……不在此位也。”[6]

    综上所述,“不”字作无意义之词解释不仅是可能,而且在上古之文中并不少见。《黄帝内经》虽成书秦汉,但承袭甚远,文多古奥。

    从语境分析

    分析文句字词,总不能离开上下文的环境。断章取义地研究,是得不出正确答案的。分析了“不”可作无意义虚字,并不表示在本篇《素问·金匮真言论》中一定是这个含义,考察本篇的全文,主要讨论的是三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关于阴阳学说的,第三个问题是关于五行学说的,都和本文讨论的主旨无关。而第一个问题,主要是关于四时之病的。这一节原文如下。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引用文中本身的有一句话:“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这是五个季节的疾病的病位和症状,而“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也是五季的疾病症状。如果我们作个推论:“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如果不病呢,如同“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一样的句式,则可以得出“春不病鼽衄,仲夏不病胸胁……”四时之气相续,把“春”接在“冬”之后,也就是“冬不病痹厥,春不病鼽衄”。

    那么冬天如何才能不病“痹厥”呢?痹厥在古代的最佳方法是什么呢?引用一段《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关于推拿按摩治疗的名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故导引按?者,亦从中央出也。

    冬属水,而痹厥往往由风寒湿三邪引起。由此可知,按?治疗痹厥类的病症,自古有之,奉为佳法,至今犹然。再从刚才的字义辨析汇通起来讲,“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所以说,冬天按?,也就是治疗痹厥,则春天春不鼽衄,所以“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顺理成章,文意晓畅,明白无误。

    本篇主要论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的四时五季外感疾病,和“按?”本身没什么关系。如果“故冬不按?,春不鼽衄”中解释为否定副词,则“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岂不是由“按?”引起的吗?这样说和本篇的主旨与上文均无关,不但显得唐突,而且令人费解。所以“不”解释为无意义的虚字,才比较符合原文环境。

    从医理分析

    “故冬不按?,春不鼽衄”作为推拿禁忌症的说法,在两千年中医学术上并不流传,且仅此一例,别无旁证。在推拿按摩的实践上,也从来没有这样的提法和做法。冬日做了推拿按摩治疗的,也多无异样,反而有益身体。如果把“不”字理解为否定副词,则不仅应多有临床报道,而古籍中也多有记载。古今一些文章说冬日不能推拿按摩的理由,也多是同前文所引的王冰注中讲的一样,例如张介宾在《类经》中注释道:“按跷,谓按摩肢节以行导引也。三冬元气伏藏在阴,当伏藏之时而扰动筋骨,则精气泄越,以致春夏秋冬各生其病。”[7]而没有其他的理论和临床的进展。

    笔者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禀五常而合四时也,冬日的确为阳气伏藏在内,人也不喜欢活动,但古人常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所以在冬季反而应多活动筋骨。鼽衄之为病,历览各家论述,均可见为火热迫血妄行所致,其中以肺热、胃热、肝火常见[8],总之有内火。冬日阳气伏于内,久积必化郁为内火,故春天发为鼽衄之病。如果在冬天进行“按?”之类的活动,能让阳气在体内分布平衡,内外舒达,而不化为内火,从而避免鼽衄之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此句的意思可能恰恰是“冬必按?,春不鼽衄”之意。

    笔者所云,并非一家之言,新起之说,反倒暗合中日两位中医学者的论述,一位是日本学者丹波元简在《素问识》中引李冶《古今注》所云:“春夏秋冬,无论启闭,政宜随时导引,以开通利导之,但勿发泄使至于汗出耳。窃疑本经当云冬不按跷,春必鼽衄,或病颈项;春不按跷,仲夏必病胸胁,长夏必病洞泄寒中;夏不按跷,秋必风疟;秋不按跷,冬必痹厥。”[7]另一位是日本学者森立之先生所说:“不按为按之讹,不字古人语助。不按?者,按?也。冬时禁按?,未见他书。”[1]

    综上所述,冬天按?从医理上讲,无论古今都是有依据的。而冬天是按?的禁忌时间,仅在此见,后世历代按?推拿学说或流派,均不引此为据。现代推拿临床更不见因冬天而停诊关门的,而遍览古代病案和著作、现代各类报刊杂志的报道,也未见冬日推拿而出问题的案例。

    小  结

    上古之汉语,如同人一般,也是处于“婴孩”时期,一些语法和词汇现象比较特别,句式和词意的肯否并不能以后人的“语感”臆断。和“故冬不按?,春不鼽衄”相同的例子也可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的“天明则日月不明”,天气“明”怎么会导致“日月不明”呢,王冰作了“故大明见则小明灭。故大明之德,不可不藏,天若自明,则日月之明隐矣”的煞费苦心的解释,其实此处的第一个“明”通假“萌”,“蒙”,是“暗”的意思。所以这个“明”恰恰是“不明”的意思,天气“不明”,那么日月也就不能“明“了,这样解释,不就豁然开朗了?[1]

    清代名医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讲:“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盲子夜行?”研究古典,文字训诂不清楚,也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从道理上理解,固然重要,但文字意思不明,甚至臆断,则强作的“理论”理解,真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知所云。

    “故冬不按?,春不鼽衄”中的“不”可谓是个常用字,古今相同的是,都作否定副词解释,但古今不同的是,上古“不”还有无意义的虚字的用法。从王冰开始,就不解此意,强作臆解,今人失察,以讹传讹,虽无大害,但积微成巨,终碍医理。虽然小小一字,也应谨慎研究,结合各个方面来考察。笔者相信,“冬必按?,春不鼽衄”方才是《内经》本意,这样的表述,对祖国医学中推拿的理论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也能更新人们的认识,从而提高临床实践活动。

【文献】
  1 郭蔼春主编.黄帝内经素问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8~61,178,28.

2 周运峰.论《黄帝内经》对推拿学的贡献[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7,22:54.

3 刘智斌,郭小青.《内经》推拿疗法探析[J].陕西中医,2001,22(9):558.

4 王道全,于世良.《内经》推拿疗法探微[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1):28.

5 邹晓丽.传统音韵学实用教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42.

6 杨树达.词诠[M].北京:中华书局,2004.13~15.

7 何清平.《内经》“冬不按跷”理论的养生学意义[J].陕西中医, 2004,25(10):947.

8 陈湘君.中医内[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