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医学创新人才教师理念的转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刘忠仁,刘运广,解继胜 

【关键词】  ,医学;创新人才;教师理念

    WHO提出医科毕业生必须具备以下五方面的技能,即:①能促进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能提供、预防和康复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性服务;③能从伦、费用效果和对病人的最终利益去考虑新技术的合理应用;④能协调个人、家庭和社区的卫生保健需要;⑤能同跨系统跨部门的各类专业人员进行有效的完美的结合[1] 。这一观念已被全世界医学教育广泛接受并作为普通医学教育的目标。既往的大学医学教育改革尽管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然存在问题:①个别传统的教育观念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忽视学生鲜活的个性和知识层面的不同需求,导致学校类似大的流水线一样“复制”学生;②教材改革的步伐还比较缓慢,远远赶不上学科发展的需要;③教学方法比较陈旧,被动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仍然比较普遍;④学生面临的方法和再提高渠道比较单一;⑤缺乏的、人文的关怀,学生不能充分感受“好大学”的氛围等等。新形势下要求他们必须成为既有创新品格,又有集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为一体的厚基础、宽口径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1] 。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医学创新人才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点突破口之一,更是新时代的要求和呼唤,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转变。

  1  医学教学非单纯传授知识理念的转变

    医学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育相比有明显的特殊性,它学科的门类多、学时长、环节复杂和实践性强等。按照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医学教育同样面临授课时数不断地删减,而医学发展速度很快,教学内容则不断增加。由此,多数从事医学教育的大学教师极不适应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普遍认为学时被减得太多,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的确,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及学科前沿内容是相互矛盾的,但只要转变教学理念,这一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教师是否反思一下,目前,我们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可能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注重的是:要求学生记住教科书上的那些“真理”和结论,并通过考试来检测这种灌输效果[2] 。这种教学的优点是“多、快、好、省”,能记住大量现成结论,但将付出如下代价:思维钝化、想象力贫乏、丧失怀疑和批判精神。

    当今的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终身教育时代,在学习化社会,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最有用的能力是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高等医学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引导学生自发地进入医学科学领域,并对医学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当代高等医学教师的职责比单纯灌输知识来说,艰难得多,教师应当研究授课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和启示作用,教师真正是指路明灯。教师应成为“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主导者”[3],应学会以合作伙伴的身份驾驭整个教学过程。

  2  医学教学非单纯以描述为主理念的转变

    医学教学的另一特点是,医学各门类学科基本以描述性为主,这一点不同于数学、物理和化学,它们有很多公式推导。医学学科因采用描述性文体,故易于理解,缺点是内容海量及名词繁多。因此,人们通常认为医学是一门记忆学科,记忆的多寡直接关系到博学与多才。医学教育其实不单纯是描述性学科,描述只是一种叙述方式而已,如果能透过描述方式,将医学课程内容转变为推理式、启思式教学内容完全可行。例如,当我们在描述人体某一个结构的形态和构筑方式时,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走进人体结构形成的演变史,探索这一结构背后的设计思想,了解这一结构传达的意图以及这一结构形成过程中的创新点等。因此,医学教学要从表面上的描述性教学主动转变为启思式教学。高等医学教师如果深入研究医学教学及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则可以使医学教学成为生动的科学探索及互动过程。

  3  医学教学是典型的学科交叉渗透理念的转变

    医学教学的另一特殊性在于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所以其既有科学的属性,又有社会科学的属性。加之医学学科分支很多,仅医学基础课程大约涉及十门左右,临床医学课程同样分支众多,学科间相互交叉和渗透十分自然和必然地发生。此外,与医学学科发生交叉渗透的学科几乎涉及到文理等各个学科领域。例如,社会科学与医学之间的渗透、自然科学与医学之间相互交叉和渗透、医学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等。医学学科的以上特点使医学教学难度更大,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拓宽知识面,密切关注其它相近学科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结构,采取相应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提高医学教学质量[4] 。在对待学科交叉渗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处理好专业精深与博学多才的关系。在引导学生进入医学科学过程中,以“专”的内容为引导路线,以“博”的内容为线路之间的交接棒。

  4  医学教学是创新教学理念的转变
      
  大凡从事过医学教学的教师或多或少有这样的体会,即医学本身蕴藏之美,惊叹生命形成过程、生命进化、生命运转机制中拥有的许多奇迹。众所周知,生命是世间最美妙的事物,尤其是人这个物种出现后,他们与自然共同创造了我们这个世界。谁能想到,人类能利用非凡的认知能力将自己送上月球,或者设计超级机? 谁又能预测到今天普遍使用的、了不起的互联网这种社会现象?如果我们将目光转移到生命本身,会发现生命在漫长的40 亿年进化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创新,迎接各种艰难的挑战。从事医学教学的教师应该自觉地、首当其冲地以生命的创新为榜样,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医学科学中的创新与智慧,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理念、走向创新之路。这种教学本身是一种创新教学,这种教学理念将有助于我国早日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宏伟战略,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5  医学教学是人文和自然双重属性理念的转变

    前面已提到,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所以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早在19世纪(1858年) 德国的病家鲁道夫·卡尔·菲尔绍发表了他的巨著《细胞病理学》,在书中他明确指出“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而且学不过是大规模的或更高级的医学”;“社会科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医生是贫苦者的天生的代言人,而且,社会问题应当主要由他们来解决”;“医学的最后的任务或使命就是在一个生理学的基础上组织社会”等观点。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医学模式已由原来单纯的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以,医学不仅要研究生物因素,也要研究社会致病因素对机体的影响。
      
  由此可见,医学教学不仅仅是专业教学,医学教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统一。认识到这点后,自然又使我们回到最基本和公共的大学问题上,大学教育教什么? 如何教? 雅斯贝尔[5] 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的堆集;决定教育成功的因素,不在于语言的天才、数学的头脑或者实用的本领,而在于具备精神受震撼的内在准备”。他的观点似乎非常适合医学教学,医学是关于人的科学,医学不仅涉及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还涉及人的精神和灵魂。细心归纳和高度概括后发现,人文学科归根结底是人的灵魂的科学,而灵魂归属医学范畴。所以,医学教学中的人文知识和人文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综上所述,从事医学教学的高校教师面临的挑战极大,他们不仅是传授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一名博学者、一名懂得灵魂教育的专家、一名人际关系的专家等。只有拥有这些基本的理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教师。

【】
    林娜.新时期新形势下儿科学临床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5):846-847.

  袁祖望.高校教师需要转变哪些教学观念[J].大学教学,2004(8):22-23.

  陈雅芳.当代大学教师的教学理念[J].中国大学教学,2003(1):20-22.

  陈合新,许 庚,张伟红.学科交叉渗透与医学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48-49.

  卡尔·雅斯贝尔.什么是教育[M].4版.上海:三联书店,199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