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快速房颤40例临床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赖敏 时间:2010-07-12

【摘要】  目的 探讨胺碘酮静脉用药阵发性快速房颤(房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78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原有的心脏病治疗基础上,治疗组(40例)加用胺碘酮静脉用药,对照组(38例)加用西地兰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用药2h内快速性房颤转复窦性心律及心室率控制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P<0.05;治疗组用药后显效(转复窦性心律)率(62.50%)高于对照组(31.58%),P<0.01;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胺碘酮静脉用药转复窦性心律及控制心室率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持续时间短,但应在严密的心电血压监测下进行。

【关键词】  心房颤动;胺碘酮;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有害性心律失常。房颤如不及早复律可形成左房血栓导致动脉栓塞,血液动力学异常,心房电生理重构,增加复律的困难。因此主张尽早,尽可能复律。房颤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房颤的节律控制、房颤的心室率控制加抗凝治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器械治疗(置入型心房除颤器、抗房颤起搏器、多部位或双心房起搏、右心耳堵闭器)以及房颤的外科治疗等[1]。尽管近年来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但由于该项技术难度较高,在较长时间内很难向各层次普及推广。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增高,房颤患者的数量正逐年增加[1]。在临床上,特别在基层医院,药物复律和控制心室率仍作为治疗房颤的首选方法,传统的药物为西地兰,近年来,胺碘酮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房颤复律和控制心室率方面备受重视。笔者就胺碘酮治疗房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的房颤患者78例,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56.8±8.6岁。入选标准:经病史、体检及心电图确诊为房颤,心室率≥100次/min。排除标准:甲状腺功能亢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入选的78例患者采用随机开放的方法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建立静脉通道、给氧、心电血压监测。两组分别在患者原有的心脏病基础治疗上加用胺碘酮或西地兰注射剂静脉用药。治疗组给予胺碘酮注射剂(法国塞诺菲民生公司生产),首次给予150mg稀释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0min),如有效继以胺碘酮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维持(1mg/min),若首剂静脉滴注后20min疗效不明显,可再静脉滴注75~150mg,然后静脉维持。6h后减至0.5mg/min,24h总量不超过1200mg。对照组给予西地兰0.4mg稀释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0min),若20min无效可再予西地兰0.2mg稀释后静脉滴注(>10min)。

  1.3  疗效及评定标准  显效:快速房颤在开始治疗后2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有效:快速房颤在开始治疗后2h内心室率降至100次/min以下;无效:快速房颤在开始治疗后2h内未转复为窦性心律,且心室率≥100次/min。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略)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在静脉用药过程中有2例出现恶心、呕吐,肌注灭吐灵10mg后症状缓解。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未做处理自行缓解。3例出现血压一过性偏低,经静脉滴注多巴胺后血压恢复正常。2例出现QT间期延长(≥0.5ms),严密观察下坚持用药,未见恶性心律失常出现。无心衰加重现象。

  3  讨论
  
  心脏电生理研究表明,胺碘酮的主要作用表现在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区的自律性,减慢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旁路传导,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延长旁路前向和逆向有效不应期。因此它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抗心房颤动和心室颤动,可治疗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也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而致心律失常作用很低,同时具有非竞争性阻断α受体和β受体,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外周动脉,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3]。临床大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短期和长期的研究表明[4]: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能更安全有效地防治房颤和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且不影响心功能。对于快速房颤患者,大都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因而应用胺碘酮转复窦律或控制心室率是必要的。本组资料显示,患者经静注胺碘酮治疗未见恶性心律失常出现及心功能恶化现象。
   
  房颤的病程是房颤复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3],不论病程长短,胺碘酮转复率均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对照组。临床上将7天上下作为划分阵发性持续性房颤的界限。房颤往往造成患者不适及血流动力学障碍,尤其伴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者更可能致使心功能恶化,出现低血压、休克或心衰加重。胺碘酮口服需数天至数周才能起效,而静脉注射胺碘酮则比口服发挥作用迅速,故静脉注射胺碘酮是首选药物转复的方法。本组资料显示,静注胺碘酮2h内转复窦性心律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静脉滴注胺碘酮应在严密的心电血压监测下进行。本组资料虽显示静注胺碘酮后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低血压及QT间期延长等不良反应,但发生率低,反应轻,持续时间短,考虑与静注胺碘酮发挥作用快,生物利用度高,且静脉应用时间短,血浆浓度很快下降有关。
   
  综上所述,胺碘酮转复窦性心律及控制心室率效果良好,但有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及QT间期延长等不良反应,应在严密的心电血压监测下进行。

 

【】
    [1] 曹克将,陈明龙.加强心房颤动的综合治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8):766-768.

  [2] Ouyang,Bansch D,Emst S,et al.Complete isolation of left atrium surrounding the pulmonary veins:new insights from the double-Lasso techique in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J].Circulation,2004,110(10):2090-2096.

  [3] 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委员会.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5-1071.

  [4] 王晓丹,周敬群,杨维华,等.胺碘酮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快速心房颤动安全性的探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6,22(8):469-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