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与疮疡病的预防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柏学顺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疮疡;养生;中医外科
  
  疮疡病是中医外科中一类皮肤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夏秋季,四季皆可发病。此类病是中医外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迅速,部分病情较重等特点,在面部可引起疔疮走黄(西医称为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在手、足易引起伤筋损骨的严重后果。做好此类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是预防此疾病发生的重要一环。
  提到预防保健就不得不提到养生,养生就是保养生命之意,是人提出的预防保健之意。祖国医学渊远流长,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养生的专门论述。《黄帝内经》的养生学说,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因而具有以下特点:(1)把顺应作为养生的重要原则。强调要“顺四时而适寒暑”,“服天气而通神明”,并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认为对自然界阴阳的变化,“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2)把调摄精神情志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指出要“恬惔虚无”,“积精全神”,“精神内守”,从而使“形体不蔽,精神不散”。(3)重视保养正气在养生中的主导作用,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指出各种养生方法都是为了保护和强壮正气为基本原则。坚持了这个原则,应能达到“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的目的。
  从《黄帝内经》养生学的“天人相应”的指导思想来看,与我们今天的预防保健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对指导人们正确做好疮疡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养生学从下面几个方面揭示了养生与疮疡病的关系:
  1 外感六淫之邪与疮疡的关系
  古代医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认识到六淫邪毒能直接或间接地侵害人体,从而发生外科疾病。《外科启玄》说:“天地有六淫之气,乃风寒暑湿燥火,人感受之则营气不从,变生痈肿疔疖。”这些六淫的致病因素只有在人体抗病能力低下时,才能成为发病的条件。六淫之气是自然之气,如夏季多暑热,且暑必夹湿,由于暑热外受,蕴蒸肌肤,汗出过多,或汗出不畅,以致暑湿逗留,易生痱 ,复经搔抓,破伤染毒,即可发生暑疖,甚至形成暑湿流注。同时皮肤经常处于潮湿的环境,不仅影响阳气通达于肌表,而且降低局部的抵抗力,更易为外邪所侵。此外,在炎热夏季,汗出过多,更因睡眠不足、饮食减少,全身抗病能力降低。因此,在夏季外科疮疡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养生学说“天人相应”,天者自然,就是说,人要顺应自然,作为养生的重要原则,同时强调顺应四时而适寒暑。每当季节交替,天气变化,要及时增减衣服,以保证人体正气不受六淫之邪的侵袭。如带状疱疹病人的发病,从临床回顾来看,大都在季节变化和连续阴雨过后发作。如夏季,出汗过多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及其他微量元素,保持皮肤清洁,保证充足的睡眠,保证正常的营养摄入量,使身体的抗病机能有所增强,与夏季有关的疮疡的发病就可大大降低。
  2 饮食不节与疮疡病的关系
  恣食膏梁厚味,醇酒炙 ,或辛辣刺激之品,可使脾胃功能失调,湿热火毒内生,同时感受外邪就易发生痈、有头疽、疔疮等疾病,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膏梁之变,足生大丁”。而且由饮食不节,脾胃火毒所致的痈、有头疽、疔疮等病,较之单由外邪所引起的更为严重,如消渴病合并有头疽。内痔的发生,也与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有关,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皮肤病中的粉刺、酒糟鼻的发生,与过食醇酒厚味、辛辣刺激之品有关,也属发病因素之一。

  古人在很早以前就揭示了疮疡病的发生与饮食不节关系密切,从临床医疗实践情况来看,疮疡病病人就诊时,往往都有多次的膏梁厚味饮食史,尤其是发病前的一、二次膏梁厚味饮食使疮疡病暴发。如:痛风病人一般都是由于膏梁厚味饮食而发病。《黄帝内经》养生学中强调“食饮有节”,对指导我们合理膳食有一定的作用。痛风病人平时要少食高蛋白饮食和含有嘌呤高的食物,以减少痛风病的发作。从医疗实践来看,它是预防痛风发作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平时健康之人要平衡饮食,多食素菜,少食膏梁厚味之品,更不能连续食用。对体内湿热(或实热)较重之人,更应该少食或不食膏梁厚味之品和醇酒辛辣之品,以减少疮疡病的发作。
  3 情志内伤与疮疡病的关系
  情志是指人体的内在精神活动,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故又称七情。在一般情况下大多属于生理活动的范围,并不足以致病。相反,由于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可使体内的气血、经络、脏腑的功能失调,就会发生外科疾病。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生火,肝郁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以致气郁、火郁、痰湿阻于经络,气血凝滞,结聚成块,形成瘰疬。又如肝主疏泄,能调节乳汁的分泌,若产妇过度精神紧张,易致肝胃不和,使乳汁积滞,乳络不畅,邪热蕴蒸,以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导致乳痈的发生。又如瘿病的发生,由于忧恚的情志内伤,以致肝脾气逆,脏腑失和而生。至于肿瘤的发病更与情志内伤有关,朱丹溪论乳岩中指出,该病是由于“忧怒郁闷,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所致;失荣病,《医宗金鉴》说:“忧思恚怒,气郁血热与火凝结而成。”总之,由情志内伤所致的外科疾病,其患病部位大多在乳房、胸胁、颈项两侧等肝经循行部位。
  以上说明疮疡的发生与情志内伤有一定的关系,情志内伤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精神因素,由于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和紧张的工作,以及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等,困扰着人们,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快节奏的生活和紧张的工作压力,是当今社会的特点,我们个人只能适应社会,不断调节心理状态,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要自我调节,如不能调节应及时渲泻,以免长期郁积,使人体内的气血、经络、脏腑的功能失调,就会引发疮疡。《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总之,疮疡的发生与人们感染六淫之气、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损伤等多种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与饮食不节关系更为密切。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膏梁之变,足生大丁。”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
  [1]程士德. 高等医学院教材——内经讲义[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
  [2]陆德铭. 普通高等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外[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