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中气血理论特点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宿佩勇 时间:2010-07-12
摘 要: 杨士瀛在《仁斋直指方论》中提出“气为血之帅”的气血理论,并贯彻于辨证论治当中,其理论特点有四:源出经旨,阐发气血功能;阴阳两仪,气血相关;重视脉诊,着重气血;五脏论治,突出气血辨证。

    关键词: 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气血理论

    杨士瀛,字登文,号仁斋,闽三山郡(今福州)人,南宋时著名民间医学家,最早提出了“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理论。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为后人推崇。气血理论非独出杨士瀛,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气血理论的论述,张仲景又把气血基本理论与外感、内伤疾病辨证相结合,王叔和在《脉经》中运用气血理论阐述脉学原理,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等书对气血病证多有记载,罗列有序,论述详尽。

    而正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杨士瀛在《仁斋直指方论》中提出了“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理论,全面地论述了气血的生理、病理、气血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证候及辨证特点。同时在内、外、妇、儿各科病证中运用气血理论进行辨证用药,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下面就其理论特点进行简要探析。

    1 源出经旨,阐发气血功能

    《内经》中有关气血的论述为杨士瀛提供了最早的理论依据。《灵枢》曰:“人之气血精神也,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 〔1〕 指出气血乃人身至宝,为生命活动的根本。杨士瀛多遵经旨,重视人身气血的重要性,认为“人之一身所以得全其性命者,气与身也。”“血气者,其人身之根本乎?” 〔2〕 他进一步阐述了气血与人的生命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气血则生,无气血则亡,指出“人身之根本”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如“人之一身,不离乎气 血”,这是对《灵枢》的继承和。

    2 阴阳两仪,气血相关

    杨士瀛在“血论”篇中论述到“人具此阴阳,即有此血气。气,阳也;血,阴也。”以血气分属阴阳,提示了血与气具有阴阳之间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生理特点,也体现了功能活动与物质基础之间的相互关系。杨士瀛进一步指出了气血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不是对等的,而是以气为主导,如“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通,则血有一息之不行” 〔2〕 ,明确指出气对血的统帅作用。因此应先治气后治血,主张“调气为主,调血次之” 〔2〕 。杨士瀛又指出,血气阴阳是相互资生的,治气虽在治血之先,然而这仅仅是的先后不同,并非治血可忽略之。他针对当时部分医者在临证时只重于气而略于血的弊端指出:“人之有病皆知调气,而血之一字念不到焉。”告诫人们在治气的同时要重视治血,即调气的同时不可忽略治血。他从阴阳气血的关系中阐发气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气能生血、血能化气的道理。所以杨士瀛主张气血并调,不可偏废。并指出“经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也” 〔2〕 ,谨养气血,以保证人身健康。杨士瀛在临床治疗内科、妇科、儿科病证中,充分体现了其气血并调的选方用药特点。

   3 重视脉诊,着重气血

    杨士瀛在《仁斋直指方论》中的“脉病逆顺论”篇中,详细论述了脉与证的复杂关系,尤其是重视脉象的变化,这对于疾病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均有重要的意义。该篇分析了近百种症状或疾病的脉象变化,其中也不乏对气血疾病的脉象顺逆加以探讨。如“凡人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虚脉大,而胸中多气者,死”,又如“击坠瘀血,顺则脉坚强,反则脉小弱。中恶吐血,反则脉沉细,顺则脉浮洪”等。杨士瀛认为“疝瘕、积聚,可坚急实强,不可沉小弱……水气之诊,贵乎浮而洪大,不贵乎虚细、沉微……产后出血,可沉小,而不可疾浮……脓血诸疾,活以滑细,殂以坚强。” 〔2〕 对中医临床判断气血疾病的顺逆有很大帮助。又如论治咳嗽一证,用肺脉的浮、实、濡、散,诊断风邪犯肺和肺气的虚实证候。

    4 五脏论治,突出气血辨证

    《仁斋直指方论》的“五脏病症虚实论”篇对五脏阴阳虚实与营卫气血的辨证作了提纲挈领的论述。该篇以五脏辨证为纲,分析五脏的症状、所恶、虚实和五脏之气绝以及阴阳内外等种种病症,尤其重视五脏病证与气血的关系。如曰“心肺在上主脉气也,肝肾在下藏精血也,脾居中州又所以为精血脉气之养也。” 〔2〕 杨士瀛又列举了五脏气血虚实的种种表现,为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疾病的诊治中,也重视五脏辨证的运用,如“虚劳”篇论述虚劳是因五脏气血俱虚,并从心家虚、肝家虚、脾胃虚、肺家虚、肾家虚等进行五脏辨证论治。“诸风”篇中以肺中风、肝中风、心中风、脾胃中风、肾中风等进行辨证论治。可以看出杨士瀛在论治气血病方面将五脏置于重要的地位,并从血与荣、气与卫的关系着眼,把荣卫气血与五脏辨证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指出“五脏各有所主,至其病证莫不随所主而见焉”,气血失调的有关症状,可通过五脏辨证诊断,对临床气血辨证有一定指导意义。

    由上可以看出,杨士瀛的气血理论深刻影响着他的辨证论治过程,从诊断到五脏论治,都首重气血,用药上充分体现了其气血并调的选方用药特点。精心研究他的气血理论不仅可以明析气血理论的渊源,更可以用他的理论来指导临床工作。

   :

    〔1〕郭霭春.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释[M].天津:天津技术出版社,1989.330.

    〔2〕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