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微观辨证的意义和作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赵厚睿 时间:2010-07-12

摘 要: 较为客观地分析了微观辨证的意义和作用,突出了微观辨证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微观辨证的前景作了初步展望,强调微观辨证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完善和宏观辨证。

    关键词: 辨证施治;微观辨证;方药;基因;宏观辨证;前景

     近20年来,逐渐兴起了一种新的理论―――“微观辨证”,其研究现已蔚然成风。所谓微观辨证,是指在中医宏观辨证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先进技术检测、分析患者体内各种客观征象的变化,探寻其与不同中医证型间之联系,以阐明中医各证候产生的内在机理,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探讨其在不同证候中之变化,从而使人们对中医各证型之病理生理有较直观而清晰的认识,使中医辨证更具科学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指导临床。这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撞击而结合的产物,对于中医辨证理论是一个极大的丰富和提高。微观辨证改变了传统中医的辨证模式,它针对的是人体内在征象,更加注重人体内微观征象之改变,这无疑使中医传统的四诊范围从客观表象扩大到微观变化;同时它也有利于中医“症”和“证型”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建立,有利于临床疗效的判定及动物实验模型的复制,从而推动中医药学临床及实验研究的深入,因而有助于中医的现代化。总体来看,微观辨证对于疾病的诊断、预后、等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微观辨证有助于中医理论的完善

    微观辨证的研究有助于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在现代医学的层面较为清楚地揭示了中医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逐渐改变了中医理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特别是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内起到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桥梁沟通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医学新技术的进步,发现了许多以往尚未认识到的新的疾病,我们要研究探讨其中医方面的病因、病机及防治原则,微观辨证的方法更是一种必要的手段。以往的研究工作表明,辨证的微观化发展的确帮助我们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的特色理论,如在对“血瘀”证的研究中,现已阐明了 活血化瘀药物的作用原理及“血瘀证”的本质,确立了血瘀证中医诊断方法和辨证标准,并扩大了活血化瘀理论的应用范围,对诸多活血化瘀药物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因而充实了中医中药理论,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 〔1〕 。应当承认,中医理论本身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其中甚至有些自相矛盾的理论缺陷,虽然瑕不掩瑜,但是运用现代的微观化研究,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弥补,并最终使其提升到一个相对更高的层次。探讨中医理论的新观点、中药理论的新运用,尤其是注重运用微观辨证取得的成果去探索中药辨证配伍与机体反应性关系,能使中医药理论充分发挥其指导临床、提高疗效的优势作用。

    2 微观辨证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由于我国社会原因和中医自身的原因,中医学一直没有从经验医学中突破出来,未能与迅速发展的近代和现代科学结合,受检查手段等条件限制,对疾病的认识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如:由于临床证候表现的复杂性和不典型性,不同的医生对于疾病证型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临床上往往会出现不同医者对同一病人产生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辨证结果;一些疾病常常没有症状和体征,即通常所说的“无证可辨”的情况,如隐匿性疾病、传染病以及肿瘤初期,因而很容易产生误诊和漏诊。这些由中医宏观辨证所产生的不足之处,唯有通过微观辨证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微观辨证的研究可以在现代医学的层面阐明中医“证”的实质或者是无证可辨时疾病的内在原因。如果研究选用的指标能够揭示疾病的本质,那么就可做到:在有证可辨的情况下,建立微观与中医证型的标准化指标组合,探讨其证型的实质,使证型量化和客观化,临床辨证具有确定性,不致令人模棱两可,无所适从;对于无证可辨的疾病,运用微观辨证可以明确其内在病理,能让医者客观地认识疾病和机体的状况,从而抓住时机对隐性表现的疾病进行早期治疗,充分体现中医“治未病”的观念,这对于某些肿瘤的早期诊治尤其具有现实的意义;对于某些经过中医药治疗后“诸症悉除”的病人,运用微观辨证则可以协助进行再诊断,形成诊断―――治疗―――诊断的不断循环,直至达到疾病真正痊愈。

    3 微观辨证对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即使是在对疾病的认识还不完全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辨证用药,但临床上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对于有些疾病,虽然按中医理论辨证准确,切合病机,但是在辨证指导下的药物疗效差或无效。有作者尝试结合现代微观辨证研究得来的成果指导用药,有时甚至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对于某些无证可辨的患者,运用微观辨证进行用药,也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如有作者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隐匿性肾炎、高脂血症等病运用微观辨证指导治疗,取得了良效 〔3〕 。对于传染病、肿瘤初期,虽无临床表现,但经现代手段确诊后,可推论其病机属“毒”、“热”等邪所致,选用抗病毒、抗肿瘤等解毒清热类药物予以“截断”治疗;肝炎、肾炎等疾病恢复期,即使无相应症状和体征,现代中医也可针对其检验异常进行辨证治疗;另外,临床上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论治的有机结合运用更为常见。

    4 微观辨证有利于探索出有效方药

    历代有效名方,均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组方,并经过漫长的实践验证而产生的,这一漫长的过程,可以在医学的帮助下极大地缩短。在传统辨证论治的前提下组方进行,运用微观化指标的改善情况来帮助筛选最佳方药,提高临床疗效。这种中医传统辨证及运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指导筛选定型方剂、专病专方,实际上是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进行论治的结果。有些经实验筛选出的定型方剂疗效优于辨证方药,这就表明,微观研究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现代中医药临床的。 5 用微观辨证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判断预后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对于疾病的认识主要是靠外在的表现进行分析。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现已证明,这种认识方法,对于一些疾病而言,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的。不同疾病可有一般类似的证候,但病情发展和预后则截然有别。例如,临床常见到的肾病综合征的病人,其特征均为水肿、 泡沫尿等较为相似的表现,但是经过肾组织活检得到的病理改变却可能表现为多种多样,不同的病理改变预后是不同的。此外,许多学者通过针对疾病的中医辨证与西医病理相关性研究后,得出某种疾病的病机转变,一方面可以帮助判断预后,另一方面能够及早采取措施,尽量逆转或延缓病情的进展。

    6 微观辨证具有宏观调控的前景

    微观辨证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产物,它也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以前几乎不可能确诊或难以确诊的疾病,现在通过基因诊断都可以得到明确的诊断。不仅如此,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快速推进和基因诊断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疾病也必将通过基因诊断来提高正确性和速度。而中医微观辨证的研究也是可以深入到基因水平的。即微观辨证的研究是可以从对形态、功能、蛋白质水平的测定观察,发展到基因表达和基因调控层次观察的。当微观辨证发展到基因水平,就好比是微观走向顶点后向宏观的回归。当前中医界一些有识之士看到分子生物学对西医学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也在设想:当分子生物学在中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时,也必将使中医学产生巨变。在基因水平进行辨证,一方面有利于更、更详细地说明疾病的实质所在;另一方面,可以为中药(复方)或西药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看看单味中药以及中药复方到底是在哪个层次上起作用的,这会使得中药的药理成分研究更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说服力。

    当然,微观辨证既不是研究中医诊断学的唯一方法,也不是最佳方法,它不能取代传统的辨证方式,只能是一种必要的补充和发展。临床上我们也常见到一种有症无征的情况,即患者有临床症状,但各种理化检查甚至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均无阳性发现,这种情况下,运用中医的宏观辨证就可以解决问题。因此在临床上,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综合运用微观辨证和宏观辨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中医药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1〕陈可冀,张之南,梁子钧,等.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17-600.

    〔2〕胡彦军,李芳琴,韩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