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em理论在青少年自理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徐晖 时间:2010-07-12
 【摘要】  青春期是人成长中的重要阶段,健康促进对于青少年的是很重要的,在健康促进中自理是一个关键因素。Orem的自理理论是以自我照顾为中心,最终目标是使个体担负起自我照顾的责任。青少年已经具备较高的自理力,应该承担其自我照顾的责任。以Orem理论增加青少年的自理行为,实现自理,促进健康发展。

  【关键词】  自理;青少年

  青春期是人成长中的重要阶段,健康促进对于青少年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在健康促进中自理是一个关键因素[1]。自理即自我照顾,人不是通过本能而是通过学习来达到自理的。人所具有的参与自我照顾、完成自理行动的能力称为自理力。研究表明,人的自理行为和自理力正性相关,个体通过自理行为解决其自理需求,从而达到自理。Orem在1956年首次提到自理理论,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教学和科研中,尤其是在慢性病适应现状、延缓病情进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青少年健康促进上的研究和应用很少。

  1  Orem理论的内容

  Orem理论由三部分构成:自理理论、自理缺陷理论和护理系统理论。自理理论解释了什么是自理以及人有哪些自理需求;自理缺陷理论阐述了什么时候需要护理;护理系统理论在于表明如何通过护理系统及通过什么样的护理系统帮助个体满足其性的自理需求。

  自理活动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满足人的需要而采取的行动,人们在采取行动满足其需求时要针对个体当前正面临的自理需求,Orem将这些需求定义为“治疗性的自理需求”,是指在某一阶段个体自理需求的总和。青少年的治疗性自理需求主要在于一般的和发展的自理需求。

  完成自我照顾、自理行为,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的能力称为“自理力”。自理力是一个趋于成熟或已成熟的人的一种综合能力。如果人的自理力不能满足其治疗性的自理需求时,就出现了自理缺陷,需要选择一定的护理系统帮助自理缺陷者解决治疗性自理需求、提高自理能力。Orem还提出人的自理力、治疗性自理需求和护理系统会受到基本条件因素的影响。

  2  青少年的自理及干预

  2.1  青少年自理现状及问题  国外对于青少年的自理需求、自理力、自理行为及相关因素有些研究,但对青少年自理的各个方面还缺乏系统的、充分的、深入的论述,国内很少直接关注青少年的自理情况,多集中在行为和心理问题方面。根据对青少年行为和心理的研究,发现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普遍存在。

  2.1.1  青少年的自理力和自理行为  青少年已经具有较高的自理能力,国外研究者报告的青少年自理力得分在67.3~76.8分之间[1]。Orem认为青少年的自理力和自理行为之间存在正性相关,即自理力的发展可增强自理行为,这在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Slusher的调查中肯定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但还显示出自理行为的得分低于自理力的得分,Slusher使用DSCAI-90和DSCPI-90测得青少年的自理力和自理行为得分分别是70.7分和60.7分[1],其研究除了表明青少年已经具备较高的自理力,自理行为可以解决自理外,还说明青少年的自理行为不仅受到自身自理力的影响,还会受到基本条件因素的影响,Slusher提出青春期少年的叛逆个性对自理行为有消极影响。

  2.1.2  影响青少年自理的基本条件因素  基本条件因素是反映人们生活状况特征的一些因素,主要包括十个方面:年龄、性别、生长发育阶段、健康状况、社会文化背景、卫生保健系统中的各种因素、家庭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和可得到的资源。青少年成长发育过程中,其行为、心理会受到周围各种基本条件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主要相关因素有生理成熟度、与父母的冲突、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学校及社区因素。生理成熟度高者有较强的自尊心,但也有可能更易介入违规活动;权威性父母对子女温暖而坚定,青少年表现出高水平的能力和心理社会成熟度,而独裁的父母导致青少年悲观、冷淡和独裁;同伴的影响既有正性的,又有负性的;亲子关系影响到青少年与同伴的相互作用,来自于温暖、支持家庭的青少年具有较高的社会能力,并有较多的正性同伴关系,权威性父母能够减少同伴影响的负性效应[2]。

  另外,青少年自身的主观因素对其自理也有重要影响。Mitchell发现个人期望与自理力之间有正性相关性[3],而基本条件因素与自理力的关系不突出,仅有健康状况的感知与自理力有相关性,后者与以往研究有所不同,提示在青春期,主观因素、精神成长与自理力有重要关系,不容忽视;同时对于青少年的自理问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广泛的研究。

  2.1.3  青少年的问题行为  青少年问题行为是指青少年中存在的不符合或违反社会准则与行为规范,或不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对自身、他人或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或危害的行为。分为四类:烟酒、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的使用与滥用;不安全性行为、青少年怀孕和青少年做父母;学业低成就、学业失败和辍学;违规、犯罪和暴力。Lerner等[4]在20世纪90年代末调查结果显示,美国10~17岁约2800万的青少年中,约有50%至少有过两类或多类问题行为,有10%出现过全部四类危险行为。

  我国青少年的问题行为虽比美国的比例小得多,但也较为普遍地存在着,调查显示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发生率在15%~30%之间[5]。在魏克芹[6]对348名中职学生问题行为调查中发现,有18.6%学生曾经受到身体伤害,有7.2%学生计划过自杀,有41.7%学生尝试过吸烟,有8.7%学生经常吸烟,有42.9%学生尝试过饮酒,有22.5%学生经常饮酒,有2.1%学生曾无意怀孕。周凯[7]采用SCL-90对北京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出现轻度以上症状的学生占17.8%,出现中度以上症状的学生占3.2%,出现率最高的是强迫症状,其次是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说明青少年冲动、情绪不稳定以及在人际交往中的自卑、消极等问题比较突出。

  2.2  干预和预防措施  青少年的健康正常成长是整个社会体系的一个主要问题。对于护理工作者来说,为青少年制定自理促进计划可以采用辅助-教育系统,给予自理知识:健康知识的教育、技能训练(如:人际交往技能)、行为心理干预、如何控制自我、如何提高自主性、如何提高生活质量等。通过增强自理力或自理行为从而达到全面提升自理。同时还要考虑到青少年生长发育中独特的生理、心理阶段以及文化、生活事件的影响设计其自理活动[3]。干预与预防中最可利用的是青少年自身的资源,即促使他们正常的保护性因素,如自尊、期望、价值观,怎样才算“做得好”的知识、技能和动机,以及权威性父母和社会支持性的同伴群体等,另外还要增强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力度。

  【】

  1  Slusher IL.Self-care agency and self-care practice of adolescents.Issues Compr Pediatr Nurs,1999,22(1):49-58.

  2  马惠霞,张建新,郭念锋.青少年危险行为研究进展.临床心杂志,2004,12(1):104-105.

  3  Mitchell JC.Life change events,hopes,and self-care angecy in inner-city adolescents.Journal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ic Nursing,2001,14(1):18-30.

  4  Lerner RM,Galambos NL.Adolescent development: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research,programs,and policies.In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98,49:423-446.

  5  叶广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的启示.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2):68-69.

  6  魏克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危险行为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5,21(9):674-677.

  7  周凯,何敏媚.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相关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3,24(3):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