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胃方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治疗机理的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苏尚贤 刘晓伟 张晓洁 刘剑文 杨真晖

【摘要】  目的:通过乙酸致大鼠胃溃疡模型,研究维胃方防治慢性胃溃疡机理。方法:制备乙酸致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维胃方对该模型后胃大体标本和胃溃疡周围胃液 pH 值、溃疡面积、病理组织切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的胃泌素。结果:服用雷尼替丁和维胃方后,从胃黏膜大体观察及切片观察,实验性溃疡大鼠胃黏膜愈合情况良好,用药组溃疡面积明显小于自愈组(P < 0.05),说明药物能够有效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其中维胃方中剂量组溃疡面积小于雷尼替丁(P < 0.05)。维胃方各剂量组的 pH 值呈剂量依赖的正相关趋势。与自愈组及模型组比较,维胃方各组血清 GAS 含量呈升高的趋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血清 GAS 刺激胃肠黏膜和胰腺组织的蛋白质、RNA 和 DNA 的合成增加的营养作用,减少黏膜攻击因子和增强胃黏膜保护治疗胃溃疡。

【关键词】  维胃方;胃溃疡;治疗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雄性 SPF 级 Wistar 大鼠 56只,体质量 180~220 g,大鼠及饲料购自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合格证号:粤检证字第2005A048 号),室温 22~26℃ 安静环境下饲养,喂以固定的平衡饲料。

    1.1.2    药品    ①维胃方:由三七、白芨、茯苓、蒲公英组成,购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中药房,经药用植物与鉴定教研室专家验证合格,制成低、中、高 3 种剂量水剂,分别含生药 0.375 g/mL、0.75 g/mL、1.5 g/mL(以临床用药剂量按体表面积转换成动物等效剂量,低、中、高 3 种剂量分别为临床剂量的 1/2 倍、1 倍、2 倍),高压灭菌,4℃ 冰箱保存备用。②雷尼替丁水悬液:每粒150 mg,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60501),用蒸馏水将雷尼替丁配制成水悬液,含生药 3 mg/mL。

    1.1.3    试剂与仪器    促胃液素(GAS)放射免疫试剂盒: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批号:061020 BECKMAN 控温高速离心机,Leica RM 2135 切片机,Olympus 光学显微镜,上海日环厂 SN695B 型放射免疫γ计数器。

    1.2    方法

    1.2.1    模型制作    乙酸胃溃疡模型:参照 Takagi 等[1]乙酸致大鼠胃溃疡造模方法,并加以改造。大鼠造模前 24 h,禁食不禁水。大鼠经腹腔注射 10% 水合氯醛 1 mL 深度麻醉。腹部剃毛、消毒,于剑突下腹中线打开腹腔,手术切口长约 2 cm,暴露出胃,在胃前壁浆膜面窦体交界处同一部分(避开血管)用浸有 100% 乙酸,直径为 5 mm 的圆形滤纸接触 2 次,每次 30 s。然后还纳胃体,逐层缝合切口,保护切口。

    1.2.2    动物分组及血清、血浆制备    根据完全随机法分为 7 组,每组 8 只:A 正常组,自由饮水,进食;B 模型组,乙酸致大鼠胃溃疡,自由饮水,进食;C 自愈组,乙酸致大鼠胃溃疡,自由饮水,进食;D 雷尼替丁组,乙酸致大鼠胃溃疡,第 4 天开始灌胃雷尼替丁水悬液 2 mL,共 7 d,每日 1 次;E 维胃方各剂量组(E1 维胃方低剂量组、E2 维胃方中剂量组、E3 维胃方高剂量组),乙酸致大鼠胃溃疡,第 4 天分别灌胃低、中、高剂量维胃方 2 mL,共 7 d,每日 1 次。除模型组在第 4 天,其余各组均在第 11 天麻醉后取材。

    大鼠经腹腔注射 10% 水合氯醛 0.035 mg/kg,深度麻醉,仰卧位四肢固定,皮肤常规消毒,在剑突下偏左剪开腹腔,暴露胃部。分离腹主动脉,用头皮针采血,用普通负压管接取血液 3~4 mL,3 000 r/min 离心 20 min,分离血清 - 20℃ 冻存备用。

    1.2.3    观察指标    胃的大体观察、胃液 pH 值、溃疡面积、病理切片观察、血清胃泌素。由鼠胃贲门滴取少量胃液于 pH 试纸,测定 pH 值。向胃内注入 10% 中性福尔马林溶液 10 mL,固定 30 min 后沿胃大弯剪开,展平,观察胃黏膜大体标本。溃疡面积检测:测量溃疡的长径(DL)和短径(DS),溃疡的面积,按公式 S=1/4×DL×DS×π,π取3.14。病理切片观察:取部分胃溃疡周围腺组织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作病理组织学检查。测定血清胃泌素:放射免疫。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0.0 软件分析处理,数据以 x±s 表示,采用 F 检验。

    2    结    果

    2.1    胃的大体标本观察

    ①正常对照组:胃黏膜光整完好。②手术模型组:溃疡病灶溃疡表现明显,部分溃疡穿孔。③手术对照组:愈合不良,仍可见明显溃疡面。④雷尼替丁组:溃疡愈合较好,部分可见溃疡面,少量可见炎性渗出物,部分溃疡已完全愈合,但该组织较粗糙,颜色较周围正常组织白。⑤维胃方:低剂量和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大部分可以找到溃疡面,但面积较小,部分可见充血点及炎性渗出物,个别已愈合。高剂量组愈合效果较雷尼替丁好。大部分胃黏膜愈合接近,有个别愈合不良。中剂量组:绝大部分愈合良好,仅见个别小溃疡。

    2.2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40 倍)

    ①正常动物组:胃溃疡周围组织各层光整完好。②手术模型组:部分黏膜中断,溃疡可深及肌层,溃疡表面覆盖炎症细胞,肌层变薄,甚至断裂,纤维蛋白坏死,浆膜层部分断裂。③手术对照组:部分黏膜中断,达及黏膜肌层,黏膜下层炎症细胞浸润,部分小动脉血管内皮肿胀、增生,可见血栓,肌层变薄部分断裂,部分浆膜断裂。④雷尼替丁组:少量黏膜中断,达及腺体区,面积较小,黏膜下层炎症浸润,部分小动脉血管内皮肿胀、增生,可见血栓,肌层变薄,小部分浆膜断裂。⑤维胃方组: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2 组与雷尼替丁组差别不大;中剂量组:黏膜基本完整,黏膜下层仅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肌层变薄。肉芽组织增生,排列较整齐,小部分浆膜断裂。

    2.3    维胃方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溃疡面积的影响

    结果见表 1。

    2.4    维胃方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不同组胃液 pH 值,血清 GAS 含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 2。

    3    讨    论

    胃溃疡属中医“胃脘痛”、“痞证”、“吐酸”范畴。中医辨证多属寒热虚实夹杂,气血失和。气机阻滞、升降失调是其共同特征[2]。本方由白芨、三七、茯苓、蒲公英组成,其中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促进溃疡愈合又不致阻滞气机;蒲公英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作用;三七性温,能活血化瘀,消肿定痛,药理研究发现三七具有抗炎、镇静的作用,两药合用寒热同施,辛开苦降,通降气机,散结消肿;合茯苓补脾和胃,降逆渗湿安神,同作护本之用;本方组方严谨,寒热并用,活血行气,畅通气机,疗效独特,临床经验证明该方对胃溃疡有很好的疗效。

    实验性大鼠胃溃疡自愈率较高,往往影响药物疗效的观察,本实验采用的冰醋酸法是胃溃疡造模方法可靠、具有自愈率差、周期短、可重复性强和成功率高等特点[3]。大鼠造模手术后第 4 天,解剖模型组大鼠胃组织,发现溃疡病灶与溃疡边缘有明显分界,溃疡面覆盖黄苔,边缘充血水肿,表现为典型的胃溃疡特征。经 7 d 药物后的结果,用药各组与自愈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或 P < 0.05)。

    制酸剂在临床上是治疗胃溃疡的常用药物,本实验以雷尼替丁作为药物对照组,探讨维胃方治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机理具有可比性。从胃黏膜大体观察及切片观察结果维胃方中剂量组溃疡面积明显小于雷尼替丁组(P < 0.05)。说明了在本实验中维胃方中剂量治疗慢性胃溃疡的疗效尤佳。用药组和正常组胃液 pH 值明显比模型组低(P < 0.05)。这可能与机体自身的代偿机制有关。模型组第 4 天麻醉后取材,而其余各组均在第 11 天麻醉后取材。模型组取材期间可能正处于机体自身的代偿期,机体主要发挥自身的保护机制,此时检测胃液 pH 值可能代偿性的短暂性升高,故有此实验结果。再者,实验结果亦表明,维胃方各剂量组 pH 值呈剂量依赖的正相关趋势,说明提高胃液 pH 值,降低胃黏膜攻击因素,可能亦是维胃方抗应激性胃溃疡作用机制之一。

    胃泌素早在 1905 年被 Edkins 所发现。胃泌素能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故与消化性溃疡的形成有密切联系。GAS 的主要作用为:①直接刺激壁细胞产生胃酸和刺激嗜铬样细胞产生组胺,然后通过与组胺及乙酰胆碱的协同作用产生胃酸;②营养作用,能刺激胃肠黏膜和胰腺组织的蛋白质、RNA 和 DNA 的合成增加。因此,检测胃溃疡大鼠血清中 GAS 含量变化能反映胃黏膜的功能[4]。胃泌素这一指标在本实验的结果,可能与导致胃溃疡的作用机制具有多样性有关。消化性溃疡是一多病因疾病,归纳病因不外是胃酸、胃蛋白酶和幽门螺杆菌等攻击因子增加、黏膜屏障、黏膜血流、前列腺素等防御因子减弱[5],所以维胃方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而不仅取决于胃泌素这一环节。但实验数据显示:与自愈组及模型组比较,维胃方各组血清 GAS 含量呈升高的趋势,所以维胃方对胃溃疡治疗机理可能通过血清 GAS 刺激胃肠黏膜和胰腺组织的蛋白质、RNA 和 DNA 的合成增加的营养作用,减少黏膜攻击因子和增强胃黏膜保护的保护机理而发挥抗溃疡作用,相关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1〕Takagi K, Okabe S, Saziki R. A new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chronic gastric ulcer in rats and the effect of several drugs on its healing〔J〕. Jpn J Pharmacol, 1969, 19:418

〔2〕彭国林, 李兆申. 制酸剂在应激性溃疡预防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杂志, 2002, 82(14):1002-1004

〔3〕王奕珊, 陈奕昭, 何成龙, 等. 胃灵颗粒对大鼠乙酸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2, 10(6):342-347

〔4〕李红涛, 吴开春, 李彩宁, 等. 血清胃泌素对老年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4, 23(4):238

〔5〕姚洪森, 张健, 陈中渠, 等. 消化性溃疡进展〔J〕. 武警医学, 2005, 16(5):378-379

〔6〕刘晓伟, 张红梅, 曲宏达. 左金丸对应激性胃溃疡胃黏膜攻击因素的干预中医药学报〔J〕. 2004, 32(5):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