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8 例劳务工失眠的辨证论治体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郭洪波 康尚英 吴琼丽 罗玉君

【摘要】  目的:探讨劳务工的失眠特点,体会。方法:收集 2007 年 7 月 - 2008 年 6 月某厂 468 例劳务工失眠病例,进行类型、证型、治疗等方面的统计分析。结果:失眠类型:难以入睡占 82.91%,与肝经失调有关的证型共 265 例,占 56.62%,明显高于与其它证型病例之和(P < 0.001),总的治疗有效率 89.49%。结论:劳务工失眠,采取药物和心理配合的综合治疗,从自身、厂方、社会三方面着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劳务工;失眠;辨证论治;心理治疗

失眠是劳务工常见病症之一,它影响着劳务工的休息、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功能,带来身心健康的困扰、生理节奏混乱、活动能力降低,严重影响机体的修复。现就 2007 年 7 月 - 2008 年 6 月,某厂 468 例劳务工失眠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厂有 20 000 多名劳务工,他们的年龄在 18~42 岁之间,18~25 岁青年人占 95%,女性占总人数的 63%,男性占总人数的 37%;初中文化程度的占 85%,未婚占 91%,来自全国各地。就诊的 468 例中,女性 316 例,占 67.52%;男性 152 例,占 32.48%。 24 岁以下 187 例,25~34 岁的 25 例,其他年龄段 4 例,平均发病年龄(21.3 ±1.96)岁,病程最短 2 周,最长 3 年。

    1.2    诊断标准    符合《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1] 中失眠的诊断标准。

    1.3    失眠类型    其中轻度失眠 186 例,占 30.69%;中等失眠 172 例,占 28.38%;偏重失眠 62 例,占 10.23%;严重失眠 48 例,占 7.93%。具体情况见表 1。

    1.4    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表现进行辨证分型,采用相应的方药配合心理调节综合治疗。常见的证型、治疗方法、方药见表 2。

    1.5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 11.0 医学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

    2    结    果

    2.1    疗效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2.2    疗效    劳务工失眠与肝经失调关系密切,经辨证论治配合心理治疗,总有效率达 89.49%,见表 2。

    3    讨    论

    3.1    病因病机

    导致失眠的病因常见于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和劳倦过度等,其病机为脏腑气机失调,阴阳失衡,阴虚于内,阳胜于外,阳不入阴,阴阳失交,神浮于外,则为失眠。其病位以心、肝、胆、脾、胃为主。

    从收集的病例分析,劳务工失眠的表现中难以入睡,占 82.91%,女性占病例的 92.52%;影响失眠的因素主要是精神情志因素所伤,与肝经失调有关的证型(肝郁化火、肝郁食积、肝气郁滞)共 265 例,占 56.62%,明显高于其它组证型病例(心火炽盛、痰热内扰、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胆气虚)之和(P < 0.001);可能与该厂的劳务工特点有关:①工作区间小、人员密度大等工作条件较差,时间较长、任务重、压力大,形成长期的精神压抑。②部分管理人员缺乏人性化管理,与劳务工缺乏交流,批评方式不当,易造成劳务工强烈的精神刺激。③劳务工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心理承受能力弱,沟通能力差,易出现情绪激怒、紧张、恐惧、悲痛、焦虑而易发生失眠症[3]。情志的活动属心主神明的功能,但与肝主疏泄,疏通气机、调畅情志的功能密切相关;恼怒忧思、多疑善虑、抑郁不遂、惊恐不安等情志的异常刺激易引起肝脏的疏泄功能失司而发病。

    3.2   

    失眠治宜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以“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为辨证用药总则。该厂劳务工失眠,多因情志不悦,过怒、过恐、过喜、过思、过悲等情志活动耗伤五脏精气而诱发,常人失眠重在治心,但劳务工当注重从肝论治,治疗的关键在于调理气机,疏肝解郁的方剂有较明显的疗效[4],要根据不同证型使用方药,灵活变通治之。“心病还得心药治”,各种证型均应配合心理疗法,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消除或减轻心理问题。劳务工本身应从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改变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拓宽胸怀,放开眼界,治疗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5]。厂方要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品德休养,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及时了解劳务工的所思、所为、所急,主动与劳务工进行感情交流,从各方面关心和爱护劳务工,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劳务工受到尊重、理解、信任、关怀,保证劳务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社会要保护劳务工的合法权益,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解决医疗、养老保险和其他问题,以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城市的环境中,从而减少心理应激因素,消除或减少失眠症的发生。从多方面着手,采用综合治疗,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 CCMD-3 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 济南:山东技术出版社, 2001. 118-119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201

〔3〕罗玉梅, 郭洪波, 温菊芬. 216例劳务工晕厥病例的辨证论治〔J〕. 中国中医急诊, 2008, 17(2):195

〔4〕刘顺益. 不寐的中医药研究概况〔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5, 15(2):63

〔5〕王中男. 不寐证中医辨证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J〕. 吉林中医药, 2007, 2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