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与养生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金明玉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饮食疗法;药食同源;养生
  祖国医学在长期的实践中,对于饮食治病与防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上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下至后世的本草书籍《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等记载了大量治病与防病、养生皆宜的药用食品。饮食营养不单是维持生命活动、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且以饮食为药饵,防病治病的功效与药物有异曲同工之妙。饮食疗法贯彻了预防为主的思想,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点,讲究食物性味,注重饮食间的配伍和饮食宜忌,重视服药期间的饮食宜忌。
  1  药食同源
       
  药物与饮食来源同出一辙,五谷(麦、黍、稷、谷、豆)、五果(桃、李、杏、栗、枣)、五菜(葵、藿、薤、葱、韭)、五畜(鸡、羊、牛、马、猪)等,既是食用之物,又是健身之药,健身以扶正,亦有祛邪之力。从狭义上讲,蔬菜瓜果,肉禽蛋鱼之类为常用膳食;由广义上看,举凡能滋养脾胃,补益正气,健身强壮之品,皆可谓“药”。利用食物防病治病,就地取材,简便易行,实惠,既无某些中药之苦口之味,又无某些西药副作用之弊,人乐于食而有祛病之效。
  2  以食养身补虚
      
  祖国医学认为,饮食入胃,除营养形体之外,进而可以充实真气,再化为精华,以养元神。元神旺盛,说明人体气血充实,五脏功能健全,机体适应界变化的应变能力及抵御外邪的力量就强,可以避免外邪的侵袭,使身体健康强壮。同时,饮食又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根据人体阴阳的盛衰,予以适应饮食营养,既可补充营养物质,又能调节阴阳平衡,以防疾病的发生,人则健康长寿。“以膳为补”注重食用各种肉类食物滋补强身,尤其是对于体质虚弱者。如身体虚弱消瘦之时,选用鹿肉、羊肉、狗肉等以补之。
  3  饮食疗法与辨证配餐
      
  药物有升降浮沉之性,酸苦甘辛咸之味,饮食也有四气五味之别。五味入口,各有所归,以养五脏。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五脏之精气皆赖五味的滋养。阴之所生,本于五味。饮食五味之用有散(即疏散、升散)、收(收敛、收涩)、坚(坚固、坚燥)、软(软坚、柔刚)、缓(缓和、冲和)、润(濡润、润燥)、燥(燥湿)的不同,而五脏所苦所欲各异,气味合而服之。饮食的性味作用与五脏的生理病理是息息相关的。“凡饮食滋味,以养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无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进食必须结合五脏的属性及食物性味的特点,既不乱食杂给,也不投其所好,辨证配餐施治为要。
  4  饮食调养与禁忌
   
  饮食五味贵在有节,首先不要多食或偏嗜。《素问·上古天真论》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病安从来”。《外台秘要》说:“五味入口,不欲偏多,偏多则损人脏腑,故曰:酸多则伤脾,苦多则伤肺,辛多则伤肝,咸多则伤心,甘多则伤肾”此即五行自然之理。“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过量则损伤脾胃,导致元气不足,变生它患。“饮食有节”,以养脾气,脾气得补,中州健运,祛病增寿。饮食不可过杂,慎食华而脂肥及酥酪膏肉之类。饮食不宜过热过冷,《灵枢·师传第二十九》篇云:“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尤其是高龄之人,更应慎饮食,讲养生。宋·陈直《养生奉亲书》中指出:“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竭,全仰饮食,以资气血”。认为“老年之性皆厌于药,而喜于食,以食治疾胜于用药。——凡老人有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后事药”。可见食饵疗法是老年人保证健康,延长寿命,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告戒人们,不要偏爱药物而贵食养。“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