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女科》调经篇中补肾思想浅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立春,张红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调经;补肾;《傅青主女科》

  《倩青主女科》是明末清初傅山所著,傅氏较重视补肾思想[1],在调经14篇中,直接涉及补肾治法达10篇之多,余篇中皆含补肾之意。现就调经篇中补肾思想浅析如下。

  1  重视补肾思想
   
  对于月经来源,傅氏尊崇《内经》“女子二七而天癸至……故有子”的学术观点,认为“经本于肾”,“经水[2]出诸肾”,其理论体现出了肾在月经产生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肾藏精,精化血,精血同源而相互资生,且经原非血也,乃天一之水,出自肾中,是至阴之精,而有至阳之气[3],故其色赤红似血,而实非血,故谓之天癸。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五脏盛乃能泻。傅氏认为经虽本于肾,而五脏六腑之血皆归之,诸经之血乘其隙而出也。肾精充足,血海满盈,月经才能如时而下。

  2  调经篇中补肾思想的应用
   
  先期而量多,肾中水火太旺,治宜精热而起滋水之功,方清经散重用熟地白芍滋水而火自平。先期而量少,肾中水亏而火旺,应补水泄火,两地汤用生地黄、白芍、阿胶补水,水足则火自消。经水先后无定期,是肝郁肾气不宜,治宜舒肝肾之郁,定经汤重用熟地、菟丝子,佐以柴胡舒肝,补肝肾之精,其母亦开,经水定期而至。经水数月一行,嗜欲之人损天然之气,肾虚气血亦亏,宜健脾益肾、解郁清痰,助仙丹用白术、菟丝子、白芍平补肝脾肾不用通药而经自通。年老经水复行,虽因肝不藏脾不统所致,安老汤用熟地黄、山茱萸大补肾水,水足则肝得舒脾得养,泄漏得止。行经后少腹疼痛,是由水不足不能涵木,木旺克土,木土相争而气通,治宜调肝汤用山茱萸、巴戟天补肾水,水足肝气顺而疼痛止。经前腹痛吐血,虽因肝气上逆所致,然经血反复颠倒,大伤肾气,故补肾用顺气之法,顺经汤中补肾调经之中孕于引血归经之品,经气自顺矣。经前大便下血,心肾不交,胞胎之气无所归,血走大肠所致,治宜心肾,用顺经两安汤大补心肝肾,心肾之气交,胞胎之气自不散,大肠之血自不妄行,而经血自安。年未老经水断,是心肝脾气郁不宣,肾气不能化生,治用益经汤大补肾水则精溢而经水自通。

  3  用药重视补肾之味
   
  用药方面,有许多方中是二三种补肾药同时使用,以达到补肾强精,肾强则经源旺的作用。这是傅氏调经方法之特点之一。
   
  傅青主调经15方中对几乎每一味药物都有或炒、或蒸、或浸、或洗、或碎等炮制要求。经过这些特定的炮制,使药物在处方中的作用变得更加突出,并可以抑制药物对疾病不良的因素。
   
  综上所述,傅氏调经篇中重视补肾的学术思想,源于《内经》而有所发挥,更加明确地阐释了肾在女子月经按月来潮中的作用,并形成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方法。调经当以补肾气,益精血,培元固本,调理冲任为大法;或论治突出主症,审证求因,治病求本,重视补肾,兼调五脏。给后世医家指明了方向,对今日妇科临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
    [1]钟凤娇.傅青主女科·经水出诸肾学术思想浅谈[J].国医,2006,1(21):14-16.

  [2]梁洁莎.傅青主女科·种子学术思想浅谈[J].国医论坛,2007,2(22):16.

  [3]胡也莉.傅青主女科·从肾论治不孕症浅析[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3(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