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针灸甲乙经》禁针穴的形态学依据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罗亚非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  《针灸甲乙经》 禁针穴 形态学

  在现存医籍中,《针灸甲乙经》最早记载了禁针穴,禁针穴的提出是有形态学依据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针灸甲乙经》记载的绝大多数禁针穴,其周围有重要脏器、血管、神经,若针刺损伤它们会致意外事故的发生。由于禁针穴与局部解剖结构关系密切,故针灸工作者只要熟悉禁针穴局部解剖结构,正确掌握针刺深度、方向和角度,绝大多数禁针穴是可针刺的。

  1  禁针穴的提出和分类

  禁针穴始见于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黄帝问曰:愿闻刺要,歧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鸠尾禁不可刺”[1]。就明确提出禁针穴和禁针部位。《针灸甲乙经》(以下简称《甲乙经》)共提出13个禁针穴,它们是绝对禁针的神庭、乳中、脐中、伏兔、三阳络、承筋、鸠尾等7个穴位;禁深刺的上关、云门和人迎等3个穴位;针刺不可多出血的然谷、复溜、颅息等3个穴位以及针刺不可久留的左角。左角是左额角、属禁针部位,不是禁针穴。从13个禁针穴看,头部2个,面部1个,颈部1个,胸部2个,腹部2个,上肢1个,下肢4个。从归经上看,阴经穴5个(包括任脉2个),阳经穴8个(包括督脉穴1个)。这对后世禁针穴的奠定了基础。

  2 绝对禁针腧穴的形态学依据
 
  2.1 神庭《甲乙经》曰:“神庭,在发际直鼻,.....。禁不可刺,令人癫疾目失精”。神庭穴深面为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枕额肌额腹之间、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分布有滑车上神经和额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因头部皮肤厚而致密,故进针时要稍用力。由于皮下组织内血管丰富,出针时,应以棉球按压数秒,以防出血。此穴应平刺或斜刺,直刺易伤骨膜,产生剧痛。临床针刺神庭穴可治抑郁症[2]。

  2.2 乳中《甲乙经》曰:“乳中,禁不可刺灸。......疮中有息肉若蚀疮者死。”该穴位于乳头中央,故不针不灸,只作为取穴的体表标志。一是乳中穴有丰富的胸内、外侧神经分布,感觉灵敏,痛阈低,针刺会产生剧痛;二是乳中穴区为输乳管的开口处,局部皮肤皱褶多,不易消毒,针后易引起皮下组织感染而形成痈肿。乳中穴虽不针不灸,但临床可用按摩等法治病,如按摩乳中穴减少产后出血[3]。

  2.3 脐中又名神阙。《甲乙经》曰:“脐中,禁不可刺,刺之令人脐中恶疡遗,矢出者,死不治。”该穴位于脐环处,穴下是皮肤、皮下组织、壁腹膜,腹腔内对应器官为小肠。由于该穴位置较深,加之皮肤皱褶多,不易消毒,针刺易引起感染。若针刺过深,极易损伤小肠致肠穿孔,故临床禁针。但也有记载可针刺,如《针灸资料选集》针刺神阙穴治儿童夜尿症。笔者认为,为安全起见,最好采用灸法、拔罐等法治病。如可采用地氯雷他定联合神阙穴拔罐慢性荨麻疹[4]。

  2.4 伏兔 《甲乙经》曰:“伏兔,在膝上六寸,.....刺入五分,禁不可灸刺。”此穴深面为皮肤、皮下组织、股直肌和股外侧肌,该穴深面肌肉丰厚,可针刺。当针刺有酸胀感时,不可强刺激,以免损伤肌肉。由于针刺该穴时,针在旋股外侧血管,股神经肌支内侧通过,针刺时不能偏向外侧,而应直刺,临床可针刺伏兔穴治疗膝关节炎[5]。

  2.5 三阳络《甲乙经》曰:“三阳络,在臂上大交脉,支沟上1寸。.....不可刺。”该穴下面浅层有前臂后皮神经、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的属支。深层有骨间后动、静脉、骨间后神经。因此此穴禁深刺,以免损伤上述血管、神经。临床可用三阳络穴位药线植入治疗偏头痛[6]。
 
  2.6 承筋《甲乙经》曰:“承筋,.....足太阳脉气所发。禁不可刺。”该穴深层有胫后动、静脉、腓动、静脉和胫神经,因此忌重刺,防胫神经损伤。忌提插刺激过大,伤胫后动、静脉而引起血肿,临床可治小腿痛等。
 
  2.7 鸠尾《甲乙经》曰:“鸠尾,.....一名尾翳,任脉之别。不可灸刺。”此穴深面腹腔内对应器官是肝、膈、心脏与心包。临床禁向上斜刺,尤其是左上方斜刺,以免损伤右心室壁。由于本穴正对肝左叶,偏左上方有心脏,直刺也有一定危险性。了解鸠尾穴的形态结构,针尖微下呈45°角,先使患者双手上举,然后进针,向下斜刺0.5~1寸,则不会发生意外,可治疗癫痫、呕吐等。如针刺鸠尾治疗顽固性呃逆症[7]等。

  3  禁深刺腧穴的形态学依据

  3.1 上关《甲乙经》曰:“上关,一名客主人,.....。刺太深,令人耳无闻。”穴下浅层有耳颞神经、面神经颧支和颞浅动、静脉、深层有颞深神经的分支。因此忌粗针重刺,以防血管、神经损伤。临床可治头痛、耳鸣等。

  3.2 云门:《甲乙经》曰:“云门,在巨骨下,.....。刺太深令人逆息。”本穴内侧为肋骨,胸膜和肺,如果向内斜刺过深则针尖会穿过肋间隙而损伤肺,引起气胸。此穴一般以向外斜刺最安全,直刺时不可用粗针,且刺太深,否则有可能损伤穴下的胸肩峰血管和胸内、外侧神经。针刺云门可肩痛臂不举等。

  3.3 人迎 《甲乙经》曰:“人迎,一名天五会,在颈大脉,.....禁不可灸,刺入四分,过深不幸杀人。”针刺人迎时,应避开颈总动脉,忌深刺伤及甲状腺上动、静脉引起血肿。忌刺激过重、过深,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导致血压异常。忌深刺伤及位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之间后方的迷走神经,引起内脏器官功能异常。若过深刺激,还会伤及颈交感干,同样引起内脏功能紊乱。故临床可避开颈总动脉,浅刺、直刺0.2~0.4寸,或其它方法治疗疾病,如用激光照射人迎穴改善微循环,治疗高血压病[8]。

  4  刺不可多出血腧穴的形态学依据

  4.1  然谷《甲乙经》曰:“然骨者,火也,......刺之多见血,使人立饥欲食。”穴下浅层有隐神经的皮支、足底内侧神经皮支和足背静脉弓的属支。深层有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内侧动、静脉。若刺中血管,会引起血肿。临床可点刺然谷穴治疗慢性咽炎[9]。但血小板减少或凝血机制障碍者禁用放血疗法。

  4.2 复溜 《甲乙经》曰:“复溜刺无多见血”。针刺此穴时,针紧挨胫神经及胫后动、静脉的后方,针刺稍偏前可刺中胫神经,若提插刺激过大,损伤胫后动、静脉造成血肿。临床直刺0.8~1寸,可治疗失眠、阳痿[10]等。

  4.3 颅息《甲乙经》曰:“颅息刺不可多出血。”本穴位于头部,穴下有耳大神经、面神经耳后支、枕小神经和耳后动、静脉。肌肉浅薄,血管、神经丰富,直刺可致血管损伤,出针时,应以棉球按压,以防出血。临床采用平刺或斜刺治病,但深浅要适当。临床针刺该穴可治头痛、耳鸣等。

  5 小结
   
  《甲乙经》记载的绝大多禁针穴是有依据的,针刺不当确实会引起意外事故。受解剖知识的限制,古人为求安全,指定的“禁针”范围较大。今天我们可不受古人划定的“禁针穴”限制,依据病情需要、掌握针刺深度、角度和方向,熟悉局部解剖,绝大多数禁针穴是可针刺的。

【】
    [1]王军(点校).针灸甲乙经[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71.

  [2]陈庆,庄子齐,龙伟芳.针刺百会、神庭、神门为主治疗抑郁症3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7,8:42.

  [3]曾三梅,程兰君.按摩乳中穴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妇产科护理,2007,13(14):1313.

  [4]黄海霞,冯 涛.地氯雷他定联合神阙穴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33例[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14(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