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膜原”英译之商榷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贾鹏 时间:2010-07-12

【摘要】    探究了“膜原”这一概念的源流并对其含义进行分析、讨论,在此基础上对中相关词汇加以辨析选择,探讨和确定了中医学“膜原”的英译法。

【关键词】  中医学 膜原 中医英译

    “膜原”是中医脏象学说中的一个疑难点,长期以来关于其形、名之讼,争论不休,使中医英译工作者在进行中医的译制工作时更是无所适从,给工作带来极大障碍。本人在临床翻译工作中,特别是在专题讲座翻译时每每遇到此处便觉棘手,更是深有感触,遂查阅大量资料并结合实践经验将“膜原”一词的英译形式与同行商榷,以期新知。

  1  “膜原”一词肇源与

    “膜原”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疟论》“邪气内薄五脏,横连膜原”、《灵枢·岁露》:“至其内搏于五脏,横连募原。”膜原又称募原[1]。亦有一说认为:“膜原”是先秦的医家运用解剖手段,在直视观察下从形态学角度观察所得到的实体结构,与《内经》之说差异较大。
   
  自先秦以来,历代医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膜原进行着观察和论述,对其在形态和功能上的认识得到了不断的扩充和发展,并逐步充实和完善其理论内涵,尤其是后世温病学派伏气温病说,将“膜原”作为温(湿)热病邪、杂气蛰伏之巢穴,认为邪伏“膜原”,将“膜原”的概念加以新的诠释和发展[2]。

  2 “膜原”的含义及英译

  古今对“膜原”含义的认识各异,但主流观点不外四种,所以可就其不同含义分别展开论述。
   
  “膜原”是人体部位名,指胸腹与膈肌之间的部位,近于西方医学中的“胸膈”这一概念。《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王冰注“膜,谓膈间之膜;原,谓鬲肓之原”。

  一些西方学者的中医学著作中直接用“chest and diaphragm”或“diaphragm”表述“膜原”,diaphragm一词在《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或《简明牛津词典》中解释:The thin muscle below the lungs and heart that separates the chest from the abdomen.此译法属于比照西医的方法,借用西医的术语易于理解,又可以减少外国人对中医生僻名次的隔膜感[3],但是其指意过于局限,与“膜原”实际的意义相差较大,不利于外籍学生学习应用于临床。对此处的“膜原”笔者人为可以稍加一词“local”或“part”来表述去位置的模糊性,译为“local diaphragm”或“diaphragm part”亦或直翻为“around chest and diaphragm”更为恰当。
   
  温病辨证中指邪在半表半里的位置,薛生白《湿热病篇》指明膜原“外通肌肉,内近胃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一身之半表半里”。

  此处可译为“location between the exterior and interior”、“meso-exterior-interior”或“half-superficies and half-interior”[4]都可以比较准确的指明此“膜原”半表半里的位置属性。
   
  “膜原”为人体内具有联络维系作用,并且广泛分布于表里之间及间隙之处的一个膜状组织。明·张介宾《类经·疾病类·痿症》曰:“膜,犹幕也。凡肉里脏腑之间,其成片联络薄筋,皆谓之膜。凡筋膜所在之处,买落必分,血气必繁,故谓之膜原,亦谓之脂膜。”指明膜原是广泛分布于躯体、脏腑、分肉、腠理、形体、官窍之间具有维系联络作用的膜状组织。

  这里的“膜原”即膜状组织或者说是薄膜结构,所以应译为“membrane source”。

    “膜原”为表里气机之关口,疾病所至的某一阶段时,即为邪在膜原,在半表半里。

    “膜原”在这里既然是指疾病的某一阶段就应该突出其阶段性的特征,翻译为“MO YUAN period”或“being in the half exterior and half interior period”[5]。

  3  作者认为的“膜原”一词的最佳英译方法

  膜原的最佳翻译方法是在特定语境下选择“膜原”的语境下准确含义,使用拼音名+解释性翻译的方法,既遵循了回译性原则又保持了中医学名词的原意特色[6]。现择“膜原”举隅说明:《素问· 举痛论》“寒气客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英译“Retention of Cold-Qi between the intestines and stomach and below Mo Yuan(fat membrane of the intestines and the stomach)”[7]。

  总之,对于“膜原”(“募原”)的翻译应追溯语境下的具体含义来选择恰当的译法,唯有如此才能准确的将其含义表述,更有利于满足临床翻译的需要。

【】
    [1]高嘉骏.膜原部位初探[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5):15.

  [2]冮顺奎.《内经》“募原”探微[J].中医药通报,2006,5(5):22.

  [3]李照国.中医翻译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8.

  [4]黄嘉陵.最新汉英中医词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6:6.

  [5]欧明.汉英中医辞典[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6:235.

  [6]沈晓雄. 中医英译中的“简”与“繁”[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9):851.

  [7]李照国,刘希茹.黄帝内经·素问[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