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治验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黄甡 时间:2010-07-12

【摘要】  临床过敏性紫癜的经验。提出“清热勿忘祛风”“活血化瘀勿忘利湿”“凉血勿忘理气”三个治疗原则,认为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与风邪、湿邪密切相关,并注意理气在治疗本病中的运用。根据中医理论自拟“清宁汤”,辨证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疗效。

【关键词】  紫癜,过敏性/治疗; 消化系统疾病; 关节炎,幼年型类风湿; 肾功能衰竭; 风邪; 湿邪; 理气

过敏性紫癜是由于变态反应引起的毛细血管壁渗透性和脆性增高的出血性疾病,以皮肤紫癜、消化道黏膜出血、关节肿痛和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1]。其临床症状复杂多变、病情迁延反复,为儿科的疑难病症之一。属祖国医学“血证”范畴,笔者根据祖国医学理论,结合多年的临床观察实践,提出“清热勿忘祛风”“活血化瘀勿忘利湿”“凉血勿忘理气”三个治疗原则,认为本病的反复发生与“风邪”“湿邪”有关,在治疗中注意“理气”法的运用。现阐述如下。

  1 治疗原则

  1.1 清热勿忘祛风 现在医家认为过敏性紫癜的发生与热毒入侵,热毒郁蒸于肌肤,致使邪热伤血,络脉受损,血液外溢关系密切。笔者认为风邪也是本病发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清热的基础上加以祛风药物,疗效更为显著。

  风善行而数变。《素问·风论》曰:“风者,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过敏性紫癜往往有关节肿痛,发无定处、时发时止,便属风邪的表现;“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点,在本病表现为皮肤紫癜迅速出现、发无定处、此起彼伏,且多伴有皮肤瘙痒,“无风不作痒”。

  风性开泄,为百病之长。《临证指南医案·风》曰:“盖天气之中,为风能全兼五气。”风邪善动而不居,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寒、湿、热、毒诸邪易依附于风邪侵犯机体。诸邪从口鼻肌表而入,出现发热、恶风或恶寒、头痛、咽干咽痛等表证,气血相搏,灼伤脉络,血不循经,溢于肌肤者出现紫癜,中焦气血阻遏则腹痛便血。风邪可以引发皮肤紫癜反复发作,故治疗过敏性紫癜时,酌情加入祛风药,通过开泄腠理,使邪从肌表而泄。药理研究发现祛风药具有抗过敏作用,能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抑制补体的活性和抗体的产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对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对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不强,有的能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的能抑制细胞免疫和抗体产生,有的对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2]。

  1.2 活血化瘀勿忘利湿 紫癜为患,除“热”之外,还常有“瘀”掺杂。因皮肤紫癜乃由离经之血瘀积而成,若瘀积下去,不仅有碍新血之化生,且出血症状也难于纠正,故治疗应宗唐容川“凡吐衄,无论清滞黑鲜,总以祛瘀为先”之说,把活血化瘀放在首位。但湿邪在本病的发病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湿邪在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湿邪侵犯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气机阻滞,郁而化热,热蕴肠胃,熏蒸血络,而致皮肤紫癜、腹痛、便血;湿热聚于关节,气血痹阻,可见关节肿胀疼痛拒按。(2)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素问·太阳阳明论》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过敏性紫癜的皮肤症状多分布于臀部、双下肢、脚背部,关节肿胀多见于双侧膝、踝关节。(3)湿邪有黏腻、胶着之性,攻之不可,散之不去,为难治之邪,致病缠绵反复,故紫癜反复出现,同时伴有脘腹胀满、舌苔厚腻等湿邪致病的特点。笔者据此提出“活血化瘀勿忘利湿”。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祛湿药具有抑制炎症,改善血管通透性,免疫抑制或调节作用,对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2]。

  1.3 凉血勿忘理气 《景岳全书·血证论》云:“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逼血妄行。”血性受寒则凝,受热则行。血受热迫,妄行无度,络伤血溢则成是病。血溢肌肤,则外见紫癜;血溢胃肠则吐血便血;血溢筋脉,痹阻关节则痹痛。然中医理论认为:“气的升降出入运行于全身,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气机失常,影响血运行,血液溢于脉外,肌肤则发为紫癜,血液溢于脾胃肠间则腹痛、便血、尿血;肝血不足,筋经失养,可致关节疼痛;气机不畅,水湿不化,聚于脏腑关节则发为浮肿、关节肿痛。故在中采用“理气”治法,气不在于补而在于运。

  近年来医学对理气药进行研究发现,多种理气药可抑制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调节血栓素A2?前列环素平衡,可以纠正过敏性紫癜的高凝状态;而且理气药调节气机、维持机体平衡状态的功能,与其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也有一定关系,对过敏性紫癜的高免疫反应状态和免疫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2]。

  2 自拟“清宁汤”辨证治疗过敏性紫癜

  笔者在上述中医理论指导下,自拟“清宁汤”辨证治疗该病,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2.1 清宁汤组成 黑荆芥10 g,防风、丹皮各9 g,生地15~30 g,赤芍10~30 g,紫草10~20 g,陈皮9 g,生地榆15~30 g,乌梅10~15 g,泽兰10 g,炒苍术10~30 g,甘草6~9 g。每日1付,水煎服。

  2.2 临症加减 风热伤络去乌梅、炒苍术、黑荆芥、防风,加二花、连翘、蒲公英等;血热妄行去乌梅、炒苍术,加水牛角等;腹痛甚者加元胡、沉香等;关节痛甚者加苏木、木瓜等;肾型加茅根、琥珀等;顽固反复者加白花蛇舌草等。

  2.3 方义 荆芥、防风祛风解毒,其中荆芥性辛温、无毒,功擅清宣发散、疏风理血,炒黑荆芥入血分能散瘀血,“辟邪毒气道利血脉”(甄权语)。防风为祛风之要药,可祛头身内外之风邪;生地清热凉血;丹皮活血化瘀,以皮走皮;赤芍乃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佳品;陈皮理中气,以防凉血伤中;紫草凉血活血,凉而不滞,活血而不散,更能补中益气(赵炳南语);生地榆酸苦微寒,性沉寒,既能清降,又能固涩,具有清而不泄,涩而不滞,为凉血止血之要药(赵炳南语);乌梅酸甘柔润,归肝经,可令肝疏脾安,肝疏则行藏血之职,脾安则司摄血之职;僵蚕疏风泄热,活血通络;炒苍术化湿醒脾;泽兰化湿活血;甘草清热泻火,且调和诸药。共奏清热凉血,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之功。因其凉血而令热清、气行而利血行,血活而令风祛,湿除而令血络宁故取名为清宁汤。

  3 病案举例

  患儿,男,13岁,于2008?03?18就诊,半年前感冒后出现皮肤紫癜,曾先后两次住院,予激素、抗过敏等药物治疗,病情仍时有反复,双下肢常有少量紫癜出现。此次来诊,患儿1周前感冒后出现皮肤紫癜,紫癜以双下肢为多,对称分布,色紫高出皮面,有痒感,踝关节肿痛,伴腹痛,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纳呆,大便稀溏,舌尖红,舌苔黄腻,脉浮滑略数。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中医辨证:湿热内蕴,外感风邪。治法:散风利湿,理气活络。方药:黑荆芥10 g,防风9 g,生地15 g,丹皮9 g,赤芍10 g,陈皮9 g,生地榆15 g,紫草、乌梅、炒苍术10 g,甘草6 g。每日1付,水煎服,分2次服。服药6剂,皮肤未见新鲜出血点,原有出血点色转暗,关节肿痛、腹痛消失,食欲好转,乏力减轻,效不更方,继服8剂,皮疹完全消退,随访 1年无复发。

【】
    [1] 易著文.小儿临床肾脏病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29?333.

  [2]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3?244,345?346,427?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