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一位网络成瘾者心理咨询的研究报告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立花 侯忠伟 时间:2010-07-12

  关键词:咨询  成瘾  研究报告

  论文摘要:本文是对一例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进行咨询的记录及分析报告,结合求助者的相关资料和SCL-90测验、Young的网络成瘾测验的结果,从临床资料显示求助者问题的时间强度与严重程度方面,判断该男生属于游戏娱乐成瘾和网络交际成瘾两种网络成瘾类型。依据以焦点解决短期疗法(SFBT)为主体、认知行为疗法为辅的心理整合疗法对求助者进行了矫治,据咨询前后的心理测试的结果比较证明了本咨询的有效性。

  一、网络成瘾的综述

  “网络成瘾”又名“网络上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纽约市精神病学家Ivan Goldberg博士于1995年首次提出“网络成瘾障碍”这一概念。美国心会(APA)于1997年正式承认“网络成瘾”研究的学术价值。学者周倩1999将国际卫生组织对于网络成瘾所做的定义加以修改,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同时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隐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1]

  美国匹兹堡大学心理学家K.S.Young对网络成瘾者的临床鉴别和做了,他认为心理医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鉴别诊断:①使用网络功能(Applications),偏好双向沟通功能还是单向信息功能;②情绪卷入程度;③是否存在非理性认知;④个人生活事件[2]。

  杨放如等认为,“网络成瘾”者还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IAD症状持续在3个月以上;上网时间≥14小时/每周(即平均上网时间≥2小时/每天);上网次数≥4次/每周(因工作、学习需要等正当理由而上网的时间除外)[3]。

  目前,网络成瘾已成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头号杀手,构成了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2005年1月,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5次《中国互联网络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至2004年12月底,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9400万,居世界第二位。网民中,35岁以下与35岁以上的网民二者之比为4.2∶1;职业分布中,学生以32.4%排第一位;用户每周平均上网时间为13.2小时;在用户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功能中,网络游戏占15.9%;在玩网络游戏的用户中,平均每周上网玩网络游戏的时间10.9小时[4]。朱克京等应用Young的网络成瘾测验得出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9.9%[5],与国内外近期的研究结果相近。

  二、网络成瘾者一般资料及陈述

  1.一般资料

  张某,男,大学二年级学生,20岁,身高175厘米左右,无重大躯体疾病。父亲为某公司经理,经常出差在外;母亲为护士,工作三班倒;无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双方家族无精神病史和遗传病史。

  2.主诉和个人陈述

  张某称由于恋爱受挫,心情郁郁寡欢,为排解苦闷心情开始上网。网络提高了他的自尊心,网络中结交的许多朋友称他有个性、有幽默感,虽然在现实中他并非这样。他称“:进入网络,是一个活人;退出网络,我就烦燥不安。”起初每天上网一两个小时,后来时间慢慢增多,有时竟肆无忌惮到整天呆在网吧里。他的身体逐渐憔悴,开始讨厌父母、同学和老师,并且开始经常逃课,成绩因而一落千丈,一学期有两门课的成绩挂了红灯。他原本想通过网络排解痛苦,但现在他发现:网络不但没有给他带来快乐,反而更加痛苦。以前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心理咨询,经其辅导员建议来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希望将自己的网瘾能够戒掉。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辅导员主诉

  张某是2005年9月份来我校就读的,在大一的学习生活中,他表现积极、乐观,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学习成绩处在本专业前10名。但是,在大一下学期特别是“五一”之后,他经常逃课或者上课睡大觉,并突然地不参加院系组织的任何活动,在大一下学期的期末专业课中处于本专业的后5名(本专业2个班,人数共90人)。作为辅导员,其巨大的变化引起我的注意和思考,特别是在大二上学期开学的前几天,他竟不到教室上课,通过对其舍友询问情况以及经过秘密跟踪得知,张某经常到一学校附近的网吧上网聊天、打游戏。当把身体变得消瘦无比的他叫到办公室的时候,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在耐心与其交流指出其严重性并极有解决希望的基础上,建议他到心理咨询室进行系统的咨询。

  2.父母主诉

  张某从小就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好孩子,由于父亲经常出差在外,因此与母亲相处的时间比较长,放学后经常到医院写家庭作业,由于乖巧,学习成绩优秀,医院的护士阿姨们都很喜欢他。顺利考入大学后的半年,他对学校的适应很快,还经常打电话给父母,汇报学校的情况、询问母亲的身体和父亲的工作情况。但是寒假开学特别是“五一”之后,他跟家人的联系突然地少了,除非父母主动跟他联系。暑假经常不在家,对父母称到同学家玩儿。我们工作都很忙也没时间了解他“,五一”之后他的辅导员说他经常在网吧上网。记得他在“五一”前一个月跟我们提过要买电脑,但当时考虑到他会很容易对电脑游戏上瘾,所以没答应他的要求,可他竟然真的上网成瘾了。现在,我们的儿子越来越瘦,整天无精打采。同时据其要好的舍友反映,自寒假开学时,张某跟其一名女性老乡联系密切,经常在公共教室一起学习,学习劲头十足。但好景不长,“五一”之后两人就不在一起了,这时的张某变得沉默寡言,闷闷不乐,还经常到网吧去上网聊天、玩游戏。在暑假开学后竟然有时上通宵。

  在咨询室见到张某时,消瘦的他总低着头,个人卫生搞得不好,蓬头垢面,同时眼神显得忧伤无比,思维迟缓,精力极为不足。

  四、评估与诊断

  1.心理测量:

  SCL-90(90项症状清单)测验:让他在20多分钟的时间内做了SCL-90(90项症状清单)测验,结果显示SCL-90测验总分及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及恐怖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值,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敏感两因子分数稍高,即中等程度的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

  Young的网络成瘾测验:他在测验的8个题目中,有6个题目做了肯定回答,因而诊断为网络成瘾[6]。

  2.总体心理状态评估:心理健康状态较差。具体如下:精神方面: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极度不集中;身体方面:据其最近的一次体检报告显示,无明显的躯体异常情况,但睡眠不足且视力明显下降;人际交往方面:讨厌父母、同学和老师,性格内向,缺乏人际交往,社会功能受损。

  3.据临床资料的搜集,诊断其典型症状为:

  (1)网络成瘾行为;

  (2)强迫行为;

  (3)回避行为。

  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的时间强度与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该男生属于游戏娱乐成瘾和网络交际成瘾两种网络成瘾类型。

  4.诊断依据:

  (1)对网络游戏乐此不疲;

  (2)乐于与网友聊天;

  (3)上网时精神亢奋,下网后烦躁不安;

  (4)社会功能受损;

  (5)精神负担重,内心痛苦。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综合各陈述人的陈述及临床资料,探寻网络成瘾的诱因,改变其网瘾行为;

  (2)改变人际交往的不良状况,增进与环境的接触。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

  在完成上述计划的基础上,最终促进求助者人格的完善,并达到其健康心理的形成及发展。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原理

  心理整合疗法以焦点解决短期疗法(SFBT)为主体,辅以认知行为疗法。焦点解决短期疗法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学者Steve De Shazer和InsooKimBerg(茵素·金·柏格)首先提出的。SFBT一改传统以问题为中心取向的心理治疗模式,它不过多地去追溯心理或行为问题的起因,而是将治疗重点放在帮助患者或来访者寻求个人改变和未来发展的解决模式上,让他们成为自己行为改变的主导者或专家[7]。由于SFBT重视当事人的成功经验、力量、资源及希望,治疗过程关注个人可能的及可改变的因素,治疗目标合理可行,这样减少了治疗中的挫折感,增加了当事人的自我效能感,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治疗原则。

  认知疗法:由美国心理治疗家贝克(Aaron Beck)创立的认知疗法,是观察了信念对求助者心理功能的作用而创立的,检验不适当的想法对心理障碍的作用,同时也认识到感受和行为对心理功能的重要作用[8]。在认知疗法的发展中,它继续做信念系统对心理研究,同时也开始研究人们对环境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疗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自动思维,它形成了人们的信念系统——图式。认知疗法的核心在于找到并检验求助者的自动负性想法和功能推敲性假设。通过沟通,使他们愿意把时间更多地花在学习上,积极地看待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同时,求助者目前典型的心理行为异常还未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结合他的年龄,因此比较适合以上咨询方法。

  2.咨询时间与收费

  时间:每周一次,每次时间从50分钟到60分钟不等收费:100元/50分钟

  心理测量收费:SCL-90(90项症状清单)测验:50元Young的网络成瘾测验:30元

  七、咨询过程

  具体实施过程大致分为三个咨询阶段:

  (一)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二)心理帮助阶段

  (三)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006年9月20日开始,共两次,每次50分钟,每周一次)

  (1)任务:

  建立信任关系;了解求助者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资料;明确主要问题并协商咨询目标;

  介绍心理咨询方式方法和相关情况。

  (2)方法:会谈法、测验法

  (3)过程:

  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宜及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心理测验:SCL-90测验、Young的网络成瘾测验;

  会谈中侧重于了解症状表现形式及症状产生、发展的全过程;

  经求助者同意请其父母、辅导员及要好的舍友参加,收集临床资料;

  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及其父母,并做出初步分析,以使他们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确定咨询目标;就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能否帮助他与其进行了沟通。

  (4)完成情况:

  通过心理咨询师专心致志地倾听,求助者感到被理解和接纳,并建立起对咨询师的信任感;同时,求助者在咨询师的理论解释与指导下得到了安慰,对其问题的解决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2.心理帮助阶段(2006年10月3日开始,共四次,每次60分钟,每周一次)

  (1)任务:

  使求助者能充分发掘自己可利用的潜能和资源并强调其主动角色以配合咨询师的工作;引导求助者自我剖析和探索,使其排除万难、创造条件和解除网瘾。

  (2)方法:会谈法

  (3)过程:

  ①第一次:10月3日

  A.强调正向积极作用。每个人都有使自己改变的力量与资源,减少网瘾是迟早的事,目前困境只是意味着暂时没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已。求助者主动反映:每次上网玩游戏时感觉分外的刺激,与网友聊天时感觉自己跟现实中的自己不同,但是,一旦走出网吧就感觉心情特糟糕,慢慢地发现上网不是排解郁闷心情的方法,可又觉得有心无力,所以,还是一次又一次的把脚迈进了网吧,特别是“十一”假期没有回家,还是摆脱不了对的依赖。鉴于此情况,重点向求助者解释:网上与网下的感觉不同原因在于网络上的他是“非现实的自我”即“自我的另一面”,并进一步表明,这种显示给网友“另一面的自我”的行为并非是恶劣的,反而说明了他在现实中拥有显示网络上的自我的可能和潜力。

  B.家庭作业。针对求助者每次上网时自我强迫与下网后反抗的内心冲突,规定禁止再上通宵,规定每天上网时间在5小时以内,并做好每天上网的时间纪录,建议买一块能准确定时的手表。

  ②第二次:10月10日

  A.完成情况——咨询作业反馈:为期一周的上网时间的记录在其要好舍友的监督下完成,在过去的一周里,除一次上通宵外,上网时间均未超过5个小时。自述:以前每次上网后都很难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事情上,但在这一个星期中,下网后能勉强看看报纸、杂志,感觉不是那么痛苦。

  B.建议上网特别是与网友聊天时,尽量多地将话题转向一些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事情上,比如自述大一军训时的情景,曾参加的文体活动情况,特别是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沟通的情况等等。尽量地减少玩游戏的时间。

  C.例外构架,寻找例外的成功。询问求助者在不上网的时候是怎样想和怎么做到的,有例外就能从例外中找到解决的方法,这说明对于戒掉网瘾来说是绝对有成功希望的,以帮助求助者建立并增强其改变的信心。

  D.家庭作业。针对求助者上周仍有一次通宵上网的情况,规定坚决禁止通宵现象发生,每天上网时间在3小时以内,并做好每天上网的时间纪录。

  ③第三次:10月17日

  A.完成情况——咨询作业反馈:没有通宵情况出现,在自我监督的情况下按时做上网时间的记录,7天时间里除一次上网时间为5小时之外,其余时间均未超过3小时。自述玩游戏的时间远少于聊天的时间,而且,觉得网上聊自己以前的事情使得上网与下网时心情都变得好多了。

  B.假设解决构架,提出奇迹问句、水晶球问句等。例如:“假如奇迹发生,问题都不存在了,你会干些什么?”“,假如有一个水晶球能预知未来,你希望一周后自己发生什么样改变或看到自己发生了什么改变?”等,引导求助者积极行动。

  C.引导求助者:一定要巩固目前的成果,在下网时积极与其要好的舍友聊天或共同参加一些活动,尽量与他一起到教室上课、上自习,主动与其父母联系并汇报自己的近况等等。

  D.家庭作业。针对上周仍有一次因手表出现问题使得上网时间达到5小时的情况,在每次上网之前一定用手表准确定时。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内,并做好每天上网的时间纪录。

  ④第四次:10月24日

  A.完成情况——咨询作业反馈:自述上网时间均控制在2小时内,其中一天竟然因踢足球没有到网吧去;舍友反映,求助者虽然不到教室上自习但能够跟同学按时一起上专业课;父母以激动的语气向咨询室致电反映在10月22日即星期天时竟然收到儿子的电话!

  B.前半小时,运用宣泄法,引导求助者彻底将压抑其半年之久因失恋产生的消极情绪发泄出来,讲述其失恋以来对恋爱的观点及失恋的看法。他表示因为今年“五一”前谈的那个女老乡脾气大得很,总说他这也不好、那也不对,以后不会有女孩子喜欢他了,而且失恋是非常丢人现眼的事情。鉴于此,安慰求助者爱情道路并非总是一马平川,很多优秀的人都会经历失恋,并据其网友认为其有个性、有幽默感等情况, 建议其重新建立自信,告诉你的光芒亮点最终还会有女孩子发现的。但前提是彻底戒掉网瘾,以阳光般的姿态对待周围的一切。

  C.后半小时邀请其辅导员参加。辅导员讲述求助者在大一时的积极表现,并向在场的求助者表示对其积极配合咨询师工作的表现极为赞赏,并提出对其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的殷切希望。

  D.家庭作业。争取在一周内每次上网少于2小时,争取达到3天不到网吧上网。

  3.结束和巩固阶段(2006年11月1日开始,共两次,每次60分钟,每周一次)

  (1)任务:

  巩固效果,维持正确的网络认知与积极的人际交往;学习策略增强自信心。

  (2)方法:会谈法、放松训练、心理测试。

  (3)过程:

  A.作业反馈:每次上网时间均少于2小时,大部分时间做查阅资料之用,一周内上网的天数仅有3天。

  B.采用放松训练消除睡眠障碍,推荐使用“气功疗法”,多参加户外活动以恢复视力。

  C.在11月20日做了一次回访,咨询师惊喜地发现其眼睛分外有神,身体也健壮了许多。其社会功能得到很大的恢复,即社会支持系统的良好运转使求助者克服了“自我放逐”、“逃避心理”的障碍,自信心大大恢复,与周围老师同学重新相互融洽,与父母联系经常。

  八、咨询效果评估

  1.咨询后的心理测验结果显示:

  SCL-90(90项症状清单)测验:仅显示轻度强迫、人际关系敏感。

  Young的网络成瘾测验:他在测验的8个题目中,有1个题目做了肯定回答(上网是否已经对你的人际关系、工作、和职业造成负面影响)[6]。

  心理咨询前后两次心理测试的结果比较显示:求助者的症状大大减轻。

  2.求助者主诉:在最后一次咨询时,求助者称感到前所未有的愉快心情,能单独到教室上自习了,只有查阅资料时上网,由上网吧查阅资料转向学校图书馆的阅览室。

  3.社会支持系统:与父母关系重新恢复,沟通良好,与舍友共同学习、生活,主动与女同学打招呼,主动关心他人,能够参加几项活动。

  4.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改变了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对人际交往的不良影响,增进了与环境的接触;并能够自我剖析和探索,发掘自己可利用的潜能和资源,基本解决了网络成瘾问题,并最终促进了人格的完善,其心理健康的水平得以恢复并进一步提高。

  :

  [1]王澄华.网络人际互动特质与依附形态对网络成瘾的影响[D].大学心理系硕士,2001.

  [2]K.S.Young Internet addiction:symptoms,evaluation and treatment[J].In Clinical Practice:ASource Book,1997,17:19-31.

  [3]杨放如,郝伟.52例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的疗效观察[J].临床心杂志,2005,13(3):343-344.

  [4]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EB/OL].http://cnnic.cn/download/2005/2005011801.pdf.

  [5]朱克京,吴汉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1).

  [6]K.S.Yong In 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disorder[R].Paper presented at the 104th Annual Convention of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1996.

  [7]E.De Shazer,I.K.Berg,E.Lipchik,et al.Brief therapy:Focusedsolution development[J].FamilyProcess,1986,25(2):207-221.

  [8][美]Richard S.Sharf.胡佩诚等译.心理与咨询的理论及案例[M].北京:中国轻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