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烈教授哮咳理论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冯晓纯, 孙丽平, 原晓风, 夏淑范 

【摘要】  王烈教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吉林省终身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毕生致力于小儿肺系疾病的防治研究。哮咳是王老早在1984年即提出的一种特殊类型咳嗽,创立“哮咳”病名,以哮论治,临床疗效显著,开创了哮咳理论的先河。本文根据王烈教授小儿哮咳的临床经验,从8个方面、整理其关于哮咳理论的学术思想及证治经验,以期与同道探讨。

【关键词】  王烈; 中医名家; 哮咳

导师王烈教授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五十余年,虽已杖朝之年,仍精力充沛,为儿科事业的做出了重大贡献,实乃我辈之楷模。随师学习多年,受益匪浅,尤其对王老的哮咳理论倍感亲切,愿与同道共同解读关于其哮咳的学术思想及证治经验,对话智者,启迪思维,希望王老的学术思想在得到更多同道认可的同时,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以下从8个方面总结如下。

  1 首创“哮咳”病名

  咳嗽为小儿之常证。然而,临床有一种咳,久治不愈,历时月余难解。其咳多反复、阵发、顽固,早晚咳重,无痰或少痰,查体无明显体征者在咳证中所占比例绝非少数。中、西医家均以咳而治,其效不显。关于此种咳嗽,医家从各自不同角度(病因、发病机制、预防与治疗等)做了大量研究。仅病名就有十余种不同提法,如“过敏性咳嗽”“过敏性支气管炎”“痉挛性咳嗽”“肺热咳嗽”“风咳”等。王烈教授早在1984年以方验证,总结经验并将此种咳嗽命名为“哮咳”[1],此命名为国内儿科首创。哮咳一名明确指出该病有与哮喘相似的病因、病机及发病特点,又不同于哮喘以哮鸣、气促伴咳为主症,而以只咳、不喘、无哮、反复发作为主症,且以哮论治有效,久咳不愈发展成哮。本病西医学于198704在成都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统一称之为“过敏性咳嗽”,199210于南京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将“过敏性咳嗽”改为“咳嗽变异性哮喘”。200803在上海召开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哮喘协作组会议上一致通过了“哮咳”的病名,并确定归属“哮喘”范畴。

  2 首立“哮咳”诊断

  王烈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早在1984年首先确立其诊断依据主要包括:(1)反复、连续咳嗽半个月以上;(2)阵发性干咳、少痰,发作突然;(3)抗生素治疗无效;(4)用止喘药物治疗有效;(5)有哮喘家族史或鼻炎、湿疹等过敏史。王老临证诊断该病并不拘于5条悉具,认为只要听到其特殊的痉挛样咳嗽,再结合其鼻炎、湿疹等过敏史,即可诊断,不必机械地以1个月为限;咳嗽的性质是一定的,并不随时间长短而改变,若必待1,2个月后下诊断未免失之拘泥,贻误治疗。

  3 首倡“三期分治”

  基于“治病求本”的原则,在从哮论治理论的基础上王烈教授提出三期论治。第一阶段即发作期(咳期),属于实咳,为肺阻气逆,病位主要在肺;第二阶段即缓解期(痰期),为痰湿内蕴,病位主要在脾;第三阶段即稳定期(根期),为肺脾肾虚,病位在肺、脾、肾,患儿咳止痰消,但尚有肺脾肾虚之征象,哮有宿根,邪去正虚,往往在感寒伤风等多种因素影响下而复发[2]。

  3.1 发作期(咳期) 证候表现:咳嗽,呈阵发性呛咳,少痰或无痰,黏稠难咯,以夜间、晨起明显。面赤,手足心热,夜卧不安,喜俯卧,大便干或秘结。舌质红或红绛,苔黄腻或薄黄,脉滑数。证候分析:该期为肺阻气逆。小儿素体肺脾肾虚,或嗜食肥甘厚味,形成痰蕴状态,肺络受阻,每遇诱发因素,痰邪搏击气道,郁而化热,肺热气逆,则呈阵发性呛咳。肺气虚,卫外不固,易感受外邪而致肺气上逆作咳;肺经起于中焦,循行胃口,饮食生冷酸咸甜腻,循经上扰可作咳;肾气虚,肾不纳气,可致咳重。治法:解痉降逆止咳。方剂:哮咳饮合服小儿哮咳喘胶囊[长卫药制字(96)1344号]。组成:苏子、地龙、前胡、桃仁、杏仁、冬瓜子、莱菔子、芦根、白屈菜、贝母、射干、挂金灯。水煎服,日3次。疗程:8 d。方解:苏子有降气化痰之功,前胡有清肺止咳化痰之力,地龙有开肺活血通络之用,白屈菜有解痉镇咳之效。四药同用,一清一降一升一解,使哮咳发作时气壅逆于上,血瘀于内,痰阻于窍的病理状态得以改善。桃仁、杏仁,一入血分,一入气分,有活血降气,化痰止咳之效,以调肺间气血痰瘀;芦根、冬瓜子可清肺化痰,莱菔子可下气祛痰,贝母润肺止咳,射干、挂金灯解毒消痰利咽。众药协同,使气壅,血瘀,痰阻之病得以缓解而咳止[3]。

  3.2 缓解期(痰期) 证候表现:咳嗽明显减轻,痰多,喉中痰鸣。胸脘痞闷,纳呆体倦,或大便不实,面白光白。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滑。证候分析:该期为痰湿内蕴。久咳伤肺,久嗽伤脾,痰瘀难去,则咳嗽,痰多,喉中痰鸣;脾虚失健,则胸脘痞闷,纳呆体倦,大便不实。治法:健脾化痰止咳。方剂:缓哮方合服小儿哮咳喘胶囊(院内制剂)。组成:苏子、前胡、白前、桃仁、杏仁、白屈菜、莱菔子、胆星、茯苓、冬花、清夏、沙参,水煎服,日3次。疗程:8 d。方解:苏子、前胡、桃仁、杏仁、莱菔子、白屈菜以调气、治血、除痰;清夏、胆南星燥湿化痰;冬花、沙参润肺化痰止咳;茯苓甘淡渗湿,既能使湿从小便而去,又能健脾和中,中焦健运则湿自化,痰亦无由生,以杜绝生痰之源[3]。即《丹溪心法》指出:“治痰之法,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

  3.3 稳定期(根期) 证候表现:无咳嗽及喉中痰鸣,倦怠乏力,四肢不温,汗出,或纳呆便溏,易感,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苔白,脉沉弱。或无明显临床症状。证候分析:该期为肺脾肾虚。邪去正伤,肺虚不固,脾虚不运,肾虚失于温煦,则倦怠乏力,四肢不温,汗出,纳呆便溏,易感。治法:固本截痰。方剂:防哮汤合服婴儿壮(院内制剂)。组成:黄芪、玉竹、太子参、五味子、女贞子、补骨脂、牡蛎,水煎服,日3次。并依据患儿体质不同选加山药、熟地、何首乌、海螵蛸、黄精等药。疗程:30 d。方解:黄芪、太子参可益气健脾补肺;玉竹养肺胃之阴;补骨脂可补肾阳而不腻滞,女贞子补肾阴,两药同用可调肾之阴阳;五味子可收敛肺气,益肾纳气,合补骨脂可纳气归元,牡蛎潜纳固敛。诸药合用达到调阴阳、健脾肾、益气固本除伏痰[3]。

  4 首用虫类药治哮

  应用虫类药治疗哮喘,历代医家均有论述,但在治疗哮咳方面,王烈教授属国内首创。王老在哮咳的治疗方药中大胆的应用了地龙、全蝎、僵蚕、蝉蜕等,以解痉止咳,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王老认为,哮咳发病机制与哮喘相似,故与哮喘同治有效。地龙具有熄风、通络、平喘的作用;全蝎通络熄风止痉;僵蚕熄风止痉化痰;蝉蜕祛风止痉。现代药理研究显示[4],蝎毒中含有较复杂的毒性蛋白和非毒性蛋白,系一种蛇神经毒的蛋白质,能对肾上腺素能神经产生作用;僵蚕中所含蛋白质具有刺激肾上腺皮质作用;地龙具有抗敏、抗组胺作用。上几味虫类药均有祛风解痉,止咳抗敏、活血化瘀、散结平喘之功,在本病治疗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5 首选白屈菜治咳

  白屈菜治咳为王烈教授首创。早在20多年前,王烈教授便开始应用白屈菜哮咳,每获效验。白屈菜为罂粟科,别名土黄连、牛金花、八步紧等。是一味极苦、且有微毒的植物。最早载于明代《救荒本草》,其谓:“煮后去汁、用以充饥。”古代药用本草书籍多种,均未见记载,但在民间则传有治疗腹痛、疮毒等作用。1969年王烈教授首先将其引用于儿科临床,先后治疗小儿百日咳、支气管炎、哮喘、腹泻、腹痛等病症。1982年,又将其应用于哮咳的治疗,效如桴鼓。研究均证实[5],白屈菜含多种化学成分,概可分生物碱和非生物碱两大类,主要包括白屈菜酸、白屈菜醇、苹果酸、琥珀酸、甲胺、胆碱、挥发油、维生素等。药理作用主要有镇痛、催眠、镇咳、祛痰、平喘、减慢心率、降低血压、调节平滑肌、抗菌、抗癌、抗炎等。

  6 首建防治并重

  王烈教授临证强调哮咳与哮喘一样防治并重。(1)三期分防治,防治比发作期为7∶3,缓解期为5∶5,稳定期为3∶7。(2)除去诱因,①饮食调护:咸、甜、腥、辣、酸等带有特异性气味的食物均应谨慎;②衣着被物:对哮咳病有影响的物品,如羽绒、皮毛、化纤、毡布、棉絮之类,均应避免接触;③住室环境:住室环境是孩子活动和休息的场所,导师强调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度、干湿度适宜是哮咳防治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其中主要有烟雾、灰尘中的螨虫、动物气味、装修气味、家电干扰等;④心理调护:哮咳的发生与情志有密切关系。要保持患儿心情舒畅,气血平和,树立恢复信心,避免紧张,不要大喜、大怒、大哭等,强化孩子的心理免疫;⑤坚持治疗:坚持计划治疗是哮咳根治的关键,许多在病发时积极治疗,缓解后即放弃治疗,结果导致咳嗽难以根治。(3)走出误区,所谓误区,就是不利于哮咳防治方面的种种做法。如:哮咳分期方面的误区、冬病夏治方面的误区、单靠药治不加细防的误区、咳嗽不是哮咳的误区、年龄和治疗方面的误区、哮咳不用治长大就好以及治治看,没有完整治疗计划等方面的误区。

  7 首括“哮咳四早”

  哮咳一证,随着时代,如环境污染、药物乱用、精神心理压力大等影响,发病率也逐年增加。一旦发病,经久不愈,痛苦不堪,治不彻底,终发哮喘,即所谓“久咳痰瘀终成哮”,而成顽症痼疾难以根治。因此,王老又概括其临床诊治中要做到“四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以警示医患要高度重视本病,由开封医科大学承担的全国儿童哮喘调查结果显示,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率高达95%[6]。现在许多医生对本病认识不够,不能早发现、早治疗,结果使病情迁延,甚至发展成哮喘。

  8 以哮论治可重复率高

  王老以哮论治哮咳的方法,经过27年的不断实践、、研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先后通过150,230,1 800例的临床观察[3],总有效率达90%以上(临床中的病例数远高于上述报道数),从而证明此法可重复率高,值得在国内外推广使用,并可形成诊疗规范。

  以上是王烈教授关于哮咳理论相关内容,愿以重点专科为契机,与同道共同努力,使王老的哮咳理论更加完善,诊断更加明确,诊治更加规范,使哮咳婴童远离病痛。

【】
   [1] 王烈.婴童哮论[M].吉林:吉林技术出版社,2001:163.

  [2] 王烈.婴童医鉴[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12.

  [3] 冯晓纯,孙丽平,王增玲.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三期分治[J].吉林中医药,2006,26(9):3435.

  [4] 杨仓良,程方,高渌纹,等.剧毒中药古今用[M].北京: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94207.

  [5] 董晓庆,曲桂娟,程培英.白屈菜生物碱提取工艺研究[J].饲料,2009,30(20):3638.

  [6] 于玉华,陈海宾.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46例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7,5(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