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体外反搏对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干预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7-12

                  作者:吴瑞良 邵颖 葛慧芳 陈洁

  摘要:目的:体外反搏能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长期体外反搏是否对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产生影响呢?方法:采用彩色超声波检测颈动脉血管壁状态及损伤的程度,观察两组患者,体外反搏组165例,反搏治疗时间1-9年(治疗组)未体外反搏治疗组68例(未治疗组)。结果:反搏组血管壁异常15.2%,斑块形成占11.5%,但反搏治疗2年以上,大于100次,斑块形成占4.2%。未反搏组血管异常为63.2%其中斑块形成占51.5%。体外反搏不仅可以改善各脏器血供;同时长期体外反搏,可以干预动脉硬化和斑块形成
  关键词:体外反搏;劲动脉;硬化;斑块

  
  1 研究目的
  
  为了防止新、老患者在进行体外反搏过程中有颈总动脉内血栓脱落,产生新一轮脑梗塞。2005年4月以后我们对所有新、老患者都进行颈总动脉内彩色B超检测,其目的是排除颈总动脉斑块的形成,并进行斑块性质分类,选择体外反搏适应症,排除血管内软斑、混合斑禁忌症,便于我们更好地开展体外反搏治疗。
  
  2 检测方法与对象
  
  (1)老患者:165例,男70例,女95例,年龄47-81岁,平均年龄62.1岁,已患高血压、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体外反搏已治疗1-9年,平均每年反搏48次以上。
  
  (2)新患者:68例,男29例,女39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62.5岁。新患者从未进行体外反搏治疗。
  
  (3)检测部位:彩色超声波仪器型号HD1500,检测部位,颈总动脉(左右侧)、颈内动脉(左右侧)、颈外动脉(左右侧)共6个部位。
  
  (4)检测指标:血管内软斑块(大、小)、硬斑块(大、小)、混合性斑块(大、小)、欠光滑、正常共5项指标。
  
  3 结果
  
  (老患者反搏组)与(新患者未反搏组)两组血管壁损伤程度比较见表1。
  从两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体外反搏治疗后,老患者血管壁的损伤程度明显低于(新患者)未反搏组,尤其我们可以看到,老患者反搏组血管壁异常率占15.2%,未反搏组血管壁异常为63.2%。反搏组斑块形成11.5%,未反搏组斑块形成占51.5%。
  
  从表2可以看到,反搏1-2年内血管壁仍有较高的损伤程度,如果反搏2年以上,每年反搏进行50次以上(每天1 h大约2个疗程以上),那么血管壁的损伤程度就可以大大减少,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治疗2年以上血管壁的损伤程度明显降低,治疗5年以上患者血管壁的损伤程度更少。在未进行体外反搏患者,颈总动脉血管壁的损伤程度大于60%,斑块形成占50%以上。通过体外反搏治疗后颈总动脉内斑块形成明显减少,长期进行体外反搏治疗可以干预动脉血管内壁斑块形成。

  4 讨论
  
  从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提示:每年进行体外反搏连续2年以上,治疗次数大于100次,颈总动脉血管壁损伤程度明显减少,甚至反搏持续5年以上颈总动脉血管壁几乎无明显损伤。体外反搏是一种无损伤机械辅助循环装置,它在改变血流的同时,又如何去干预斑块形成呢?我们初步分析体外反搏对颈总动脉内斑块形成的干预主要有3个作用。
  
  (1)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反搏在心脏舒张期进行加压,使主动脉根部舒张压明显增高并超过收缩压,由于主动脉根部压力上升舒张期主动脉弓上三支动脉,右头臂干,左锁骨下,左颈总动脉压力同时升高,因此对颈内、颈总、颈外进行两次血液搏动,在心脏收缩时并快速放气,被压血管壁瞬间放松,血管内产生一个负压,血管外周阻力迅速下降,同时心排量增加,心肌耗氧量下降,血压和动脉血流呈脉动性的增加,这一点明显干预血管内活性物质在血管壁的沉定。
  
  (2)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体外反搏由于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在反搏两周后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以及血流方程K值均有不同成度的下降;其中以全血还原黏度低切变率下降极为显著,黏度改变表明血小板聚集性变化,对血小板的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文章表明,反搏改善TxB2和6-KP的失衡,防止减少血栓形成,体外反搏时能检测到的一氧化碳(NO)、前列腺素(PG12)等扩血管物质增加,同时改善血浆内皮细胞功能减轻内膜增生和血管重塑。
  
  (3)动脉切应力的改变,在病的研究证明,正常生理动脉血流切应力(15m/cm2)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排列成棱形。其长轴与血流方向一致,动脉粥样硬化好发动脉分支开口处及动脉弯曲处,这些好发部位正是血流由稳定层流变为涡流、振荡流,甚至停滞之处,其血流剪切应力一般在4 dm/cm2,不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部位的剪切应力通常大于12 dyn/cm2,使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管中血液流速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受到切应力增加,释放一氧化碳和前列腺素,使血管平滑肌放松,在脉动机制作用下,体外反搏不仅使平均血压轻微升高,而目使血压和血流脉动频率和脉动幅度增加,这类似于活动,使血管外周助力下降,血液的脉动性可以减少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的黏附,以及血小板间的黏附,上述3种机制对于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正常功能起着正常的生理作用。研究表明,体外反搏不仅加快血管内血流的速度,而且再一个心动周期产生二次波动,反搏时产生血流波动明显大于心脏射血时的波动,从而改变劲总动脉分叉处流速,由于血液动力学改变,抑制了粥样硬化斑块的和形成。另一方面反搏的作用改变动脉中血液流动的模式,提高了心动周期里血流及壁面切应力的脉动性水平面,改善了内皮细胞的流变学形态分布,同样干预动脉血管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