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保值增值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焦阳剑 时间:2014-05-28
  论文关键词:经营性国有资产 资产保值增值 管理 
  论文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经营保值增值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使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热点话题。文章从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预算管理,制定科学的配置标准,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完善产权登记制度以及加强法制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系列措施。 
   
  长期以来,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经营保值增值备受关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经营性国有资产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研究能够使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举措,实现国有资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预算管理 
  目前,经营性国有资产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国有资产的购置比较随意,国有资产大量闲置,没有达到最优分配,使用效率较低,这些现象主要是由预算软化引起的。而且,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相关经验的借鉴,可以看出预算管理是使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使国有资产得到合理配置的基本手段。 
  因此,必须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预算管理,制定完整的资产预算计划,同时对于国有资产应严格遵守预算管理的要求。在对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购置、对增量资产进行配置以及对存量资产进行处理时,首先应做的是充分分析这个单位的存量资产的现状及其履行工作职能的需要,并将两者进行科学的匹配,最后得出决策方案。这个匹配的过程就是编制资产预算的过程。由此可见,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预算,不仅能够提供细化部门预算的依据,也能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配置标准 
  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是以其相应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的制定为前提条件的。另外,这一配置标准的制定也是解决目前经营性国有资产问题的又一个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在配置标准的制定上还有几点需要注意,具体阐述如下: 
  1.原则性与灵活性并存。制定配置标准不仅应以原则性为前提,还应考虑灵活性的运用。在使经营性国有资产经营保值增值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人性化原则,但对在同一时期、同一地区提供同一性质的公共产品的事业单位,其资产配置标准应当统一。这样,使每一笔经营性国有资产都可以在既定的标准下,合理配置资产,即没有闲置和浪费的资产,同时也可以满足公共管理需要,实现国有资产的高效运转。 
  2.以实物标准为主,价值标准为辅。在经营性国有资产配置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只要是可以制定实物标准的,应尽量使用实物标准。而对于一些变化大、型号品种过于复杂而难以采取实物标准的,可采取价值标准,但在实施时应考虑通货膨胀与地区物价差异等因素。 
  3.资产配置标准经有关资产管理部门制定颁发后,应具有强制性。凡是在此配置标准的适用范围内,就应按照此标准进行资产配置,不得私自变动标准。另外,资产管理部门为强化资产配置标准的实施效果,还应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同时进行考察监督。 
  4.要坚持动态性标准。动态性是指由于经济、技术、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具体职责与履行职责所需的物质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而其配置标准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应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调整。这种调整不是随意的,而是严格按照规定的原则、程序进行的。 
  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相关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是资产管理制度化的基础,是资产管理规范化的保证,也是合理分配国有资产,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的重要手段。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曾制定了许多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相关管理办法,但在实际实行的过程中,却因为其中的一些方法不够完善,可操作性不强,同时相关部门经营性国有资产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意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导致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有关规定没有全面落实。 
  对此,相关部门应重新认识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重要性,提高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真正建立健全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些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而规章制度的健全工作也十分重要,它可以促进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制度化和更加规范化管理,也为管理者开展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另外,规章制度的健全,也明确了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使管理更加规范化,有助于相关领导人员自觉地依照规章制度管好用好国有资产,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健全的规章制度,也为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提供了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