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衡计分卡理念构建地勘单位的战略管理体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敬功 时间:2014-05-28
  2.2以指标制定预算,分配资源
  预算,是一种管理工具,也是一套系统的方法。它通过合理分配企业人力资源、资产、智力资源、有用信息和资金等资源协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监控战略目标实施进度,控制费用支出,并预测现金流量和利润。战略执行的核心环节之一就是为战略计划的执行提供人力、物力和资本,因此长期的资本预算必须同企业的战略执行计划联系在一起。在传统预算管理制度下,企业通常由两个部门负责监督业务单位的业绩,战略发展部门负责制定战略,计划财务部门保存历史记录,编制预算和评估短期业绩,两个部门之间不存在什么联系。由于传统预算管理制度的这个缺陷,尽管许多企业在理念上认识到必须把企业投资和战略计划相关联,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发现很难把投资和战略计划有效地联系起来,为此大多数资本投资的判断标准依然停留在狭义的财务评估手段上,如投资回报率和现金流,即使用一种战术性的资本预算机制来分配人力和物力,也未把长远经营能力的发展计划正式纳入人力和物力分配的决策过程。从长期来看,企业战略应该是企业资本经营的焦点,尽管可能在短期内投资在一些项目上可以获得一定的财务收益,但从未来的角度出发,它可能导致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投资方向不明、企业战略预算资本被占用等问题,对企业长期战略的执行不利。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可以利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预算管理制度,强调以指标来分配资源——人力、物力和资本。
基于上述分析,建议地勘单位引进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预算管理制度,通过指标来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保证资源向企业的战略重点倾斜。目前地勘单位的战略重点是利用矿权和技术进行扩张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因此,在分配资源时要向这些领域倾斜。
  
  3战略运作
  
  3.1将考核激励与指标挂钩
  战略发动和战略计划阶段所做的工作只是为战略执行提供了方向和理论上的计划,最终若想通过平衡计分卡来转变公司经营思想,真正把公司战略落实到每一个员工和每一个下属单位身上,就必须把激励制度与平衡计分卡中的指标联系起来。只有把激励制度与平衡计分卡指标相关联,才能强化员工为战略执行提供动力和支持,真正落实战略执行计划,因为激励制度是一个强有力的杠杆,它将使许多员工首次看到并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表现同企业的战略目标之间的联系,可以使员工释放出成就内激力。目前地勘单位使用的考核指标已日趋完善,建议继续使用。
  地勘单位现已有较理想的激励考核机制,建议进一步完善。首先完善的重点应集中在考核指标是否全面,是否真正贯彻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其次,指标体系的权重设置要进一步科学化,可设置保底指标、奖励指标两大类;第三,指标要根据企业的内外环境进行动态调整。
  3.2让企业文化和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支撑战略
  文化既可能是一个障碍,也可能是一个促成因子。战略与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 在很多情况下,文化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本身就是战略。②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形成优秀战略的重要条件。③ 企业文化是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④ 文化与战略相辅相成。平衡计分卡的美妙和复杂之在于衡量行为,促使公司更为精确地确定诸如文化和氛围等有些模糊和不明确的概念,把这些概念明确转化为行动计划与指标,确保了文化与战略的一致性。建议地勘单位以稳健经营、开拓进取为核心构建企业文化。
  
  4战略控制——战略性反馈与学习
  
  一套完整的战略管理制度必须包括一个关键的因素:一个反馈、分析和反省的过程。这一过程检验该战略,并使其适应出现的各种情况。与传统战略执行管理系统相比,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的战略执行体系增加了一个核心的环节——战略性反馈与学习。这个过程的主要功能就是搜集企业战略的业绩数据,检验战略目标和战略行动中相互关系的假设,并从业绩数据的分析报告中汲取经验教训,使企业适应动态管理的要求。
  传统的地勘单位的季度和年度总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战略性反馈与学习过程,但是大多总结流于形式,而没有实现应有的功能。地勘单位应建立与考核体系相适应的季度和年终总结机制,主要是围绕指标的完成程度、影响因素、指标的设计是否合理、进一步改进措施来进行,使传统的总结演化为一套完整的战略反馈和学习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 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利用的实施意见 (冀政[2008]11号)[Z]. 2008.
  [2]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意见(冀政[2006]123号)[Z]. 2006.
  [3] 韩杰. 国外市场经济国家地勘行业管理经验与启示[J]. 中国矿业,2007(8).
  [4] 谷早,袁宗荣. 何去何从的地勘单位改革[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8).
  [5] 金铮. 矿产资源的市场配置与地勘单位改革[J].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