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电子化之路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继梅 时间:2014-04-2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公务和商务活动中交流和沟通的手段逐渐由传统的纸质形式走向以计算机为中介,以文字、图像、声音等为表现形式的电子文档。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战略资源。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档案电子化建设提上了日程。
  一、电子文件定义及其特点
  所谓档案电子化,就是用微机对档案文献进行筛选和不同层次的加工,使之转化成为微机软件形式的二次文献供人们利用的过程。它主要包括电子文书、电子信件、电子报表、电子图纸等等。与纸质文件比较,电子文件具有以下特点:电子文件不再是直观的纸质文件,它需要借助现代办公设备才能阅读利用;电子文件可以直接由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迅速地处理和传递;电子文件的利用是可共享的,也不再受时间和距离的影响;电子文件的保存条件和环境要求与纸质档案不同,它对保存场地的面积要求不高,而对环境的温湿度、防磁性等条件的要求很高。
  二、档案信息电子化的益处
  从长远看,档案信息电子化建设涉及的不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局部,而是对整个管理工作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具体地说,档案电子化的益处主要有以下方面: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微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使现代化设备得到物尽其用;缩短二次文献信息的加工时间,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档案信息电子化,编者可直接利用机读形式的档案,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工作程序,快捷地出版二次文献;档案信息电子化,还可实现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信息成果可多份拷贝,这样就扩大了档案信息的社会影响,拓宽了服务范围。
  三、档案信息电子化的必然性
  档案信息的电子化建设是顺应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新要求。档案作为一种原生的信息资源,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
  第一,档案电子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电子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第二,形势发展的需求。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一般档案馆都藏有数十万卷档案资料,数百万件档案文件,是本地区最丰富、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一大批浩如烟海,珍贵的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很好地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利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就失去了档案留存的意义。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档案信息的电子化建设。
  第三,社会强烈需求。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那么要了解这些详细内容恰恰只有档案馆才是最全、最新、最直接、最方便的一个场所,这就迫使档案馆这个信息保管和提供利用的部门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使档案馆馆藏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各方面的需求者。
  四、积极应对档案信息电子化带来的影响
  电子文件是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中的最后一个文本,没有草稿与印稿的区别,也没有正本与副本的差异,甚至文件与档案之间很难划定一条人为的界限。它给档案管理工作造成的影响与冲击必将是全面而深刻的。这些课题是电子文件能否转化为档案的关键,也是赋予档案本质属性新的内涵的客观需要。为此,档案界应采取如下对策:
  第一,做好归档电子文件的技术处理工作,实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也就是说,通过采取技术处理,将已归档的电子文件改为“只读性”文件,即只能读不能写的不可更改的文件,从而识别和保护电子文件的原始结构,保证电子文件的可靠性,使之与纸质文件一样发挥社会效用。
  第二,解决好电子文件的保存问题。以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文件,从理论上讲能够长期保存,因为它的读出是无接触式的,不存在磨损。电子文件记录在介质层上的被密封在塑料保护层内,不怕外界磁场的影响,不会直接受到空气中的灰尘、水分及有害气体的侵害。但是,由于电子文件形成的时间短,缺乏实际贮存的验证,所以,电子文件中原始的长期保存问题是有待档案工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目前,对于长久保存的电子文件,需要定期进行复制,以防止损失。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