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突发事件应对中公民知情权的保障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常璐 时间:2010-07-06

  摘 要:知情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虽然宪法并没有明文对知情权进行规定,但却不能否认公民知情权对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意义。而且,随着近年来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生,人们对突发事件的逐渐重视,对突发事件信息需求的不断渴望,公民在突发事件中对知情权越发凸显重要。从突发事件应对的角度来论述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公民知情权保障的价值以及对公民知情权保障的架构。?
  关键词:突发事件;公民知情权;保障?
  
  1 对突发事件与知情权的解读?
  
  1.1 关于突发事件的涵义与特征?
  对于突发事件,在国际上与其相近似的概念是“Public Emergency”,欧洲人权法院将其解释为“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机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欧洲人权委员会认为它必须是现实和迫在眉睫的。影响波及整个国家、全社会生活继续受到威胁、危机或危险必须是异常的,已至于采取正常措施或限制办法已明显不足以控制局势。 在我国,非典疫情没有爆发之前,我国体系并没有对“突发事件”作出明确的界定,公民也没有对突发事件给予高度的重视。而在最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指出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这可以说是立法上对突发事件做了明确的界定。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突发事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突发性:突发性可以说是突发事件最显而易见的特征,突发事件的发生让人猝不及防,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其爆发的时间、地点、方式、种类以及影响人们的生活程度远远超乎人们想象。例如,我国的“非典”疫情,美国的“9·11”事件。它们的发生让人没有丝毫的思想准备,具有突然性以及极大的不可预测性。对于事件的爆发,要求人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反应,作出最有效的应对。?
  (2)紧迫性:在突发事件爆发之时,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突发事件在时间上的紧迫性特点,由于它的爆发给人们带来巨大的震撼,是人们所不能想象的,要求人们必须对突发事件作出最快的反应,否则,它带来的后果就不堪想象,将会给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带来巨大灾难。?
  (3)广泛性:这意味着突发事件在爆发的范围上具有广泛性。由于突发事件的爆发难以预测,爆发时又具有紧迫性,致使在很短的时间内很难控制局面,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覆盖性较强,影响范围广泛。?
  1.2 知情权的涵义?
  知情权一词源于“the right to know”,由于翻译的不同,有的称为“了解权或知悉权”。作为一项法律上的基本权利,学者们普遍认为知情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学者指出“广义的知情权,是指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法所享有的对于国家机关、公共机构或者其他公民、法人、非法人组织要求公开信息的权利,以及在法律不禁止的范围内不受妨害地获得各类信息的自由。” 我们从这个广义的定义可以看出,广义的知情权不仅包括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知情权,即公法上的知情权,还包括平等主体之间的知情权,即私法上的知情权。而对于狭义的定义,“是指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法对国家机关要求公开某些信息的权利,和不受妨害地获得国家机关公开的信息的自由”。 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狭义的知情权就是所谓的公法上的知情权。本文所采用的也正是狭义上的知情权。?
  
  2 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对公民知情权保障的价值分析?
  
  公民知情权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格外的耀眼,在信息时代,人们要是失去了信息,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眼睛。尤其是在国家、社会、公民面对突发事件时又是那么的重要。在这危机关头我们来谈知情权就更容易理解其深刻的涵义,也更容易把握对知情权保障的价值。?
  首先,从公民自身权益角度来看,在突发事件中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同时就是在保障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有位学者说过“责备人民在权利上睡着,应先让人民知其有权利;责备人民违反义务,应先让其知义务所在。” 知情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它的实现结果在于获得某些信息,可以说知情权的实现是其他权益保障的前提,也正是这些信息对于公民其他权益的保障起了基础性作用。这种基础性的作用在国家发生突发事件时犹为重要。我们知道,突发事件来临之快,范围之广以及结果之严重,往往使人们陷入恐慌,在慌乱之中不但难以做到最大限度的保障自己的权益,而且极容易因听信谣言而失去保护自己权益的最佳时机。政府通过发布可靠、准确的信息来满足公民对突发事件的认识,满足公民“知”的权利,这样,公民可以在信息真实、信息对等的条件下保障自己的权益。?

  3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中保障公民知情权的构想?
  
  知情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已成为当今宪政国家的基本理念。保障公民知情权是宪政国家建设中的应有之义。公民知情权在国家发生突发事件时的重要性也凸显知情权的重要地位。那么,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如何保障公民知情权就显得尤其必要。笔者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政府与公民之外的选择——新闻媒体的介入。在现实生活中,正是由于新闻媒体具有传递信息的使命,同时它的及时性、公开性以及高效性,使得新闻媒体一方面作为保障公民知情权的手段,另一方面使得新闻媒体承担了舆论导向作用。?
  对于政府而言,新闻媒体一方面是在作为政府权力的监督角色,而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利用新闻媒体来协调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政府应当给予新闻媒体更大的报道新闻自由的权利,因为新闻媒体的自由度越大,获得的信息就越多,传递给公民的信息也就越多,公民了解突发事件的信息越多,越支持政府的行为,最后就越容易解决突发事件。?
  当然,政府对于新闻媒体的报道还是有一定限制的,比如,政府要明确新闻媒体报道信息的范围,规定新闻媒体报道信息的程序,坚决杜绝新闻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夸大信息或者传递不真实信息,误导公民。新闻媒体应当独立的承担自己的角色,既不能受公民小道消息的影响,也不能仅仅成为政府的工具,要在政府与公民之间寻找到适当的位置,为突发事件的解决起到应有的作用。?
  
  4 结语?
  
  突发事件一词现在已经不为人们所陌生,正是由于其发生的突然、范围的广泛,后果的严重,在它发生的过程当中,人们更加呼吁要保障自己的知情权。这一特殊时期的知情权一方面保障了公民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方面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们仍坚信随着我国民主与法治的不断,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逐渐成熟,以及公民自身法律意识的提高,对待今后的突发事件,我们公民的知情权会得到切实的保障。?
  
  ?
  [1]?韩大元,莫于川.应急法制论——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237.?
  [2]?刘杰.知情权与信息公开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8.?
  [3]?刘杰.知情权与信息公开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