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教学实践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蔡巍 时间:2014-06-25
        3、学会分析案例的条理性
        案例分析是《经济法》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不同的案例分析,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能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法律条文的理解掌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既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于分析中,又要把这个分析写好,确实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此,应该教会学生分析案例中各项事件的先后,然后再根据事件的先后把分析有条理地写出来。
        4、学会在遇到问题中思考
        例如,在讲授合同法的主要条款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去思考:假如你和别人做生意要签订合同,那么应该如何入手呢?首先考虑的是什么?价格应该如何确定?在哪个地方履行合同?假如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可抗力应该怎么办?……通过这样的引导,一步步地把合同的主要条款讲授开来,既教会了学生遇到问题的思考方式,也解决了对知识点枯燥的记忆。
        5、学会在实践中运用
        比如,通过学习合同法,要求学生能写出一份简单的合同;通过学习劳动保障法,要求学生懂得在以后找工作或者工作中如何维权;通过学习会计法,要求学生学会会计人员的工作交接手续等。
        三、《经济法》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对于教师来说,把这门枯燥但又必不可少的学科讲授好,确实需下一番功夫。因此,除了上面提到的“五个学会”外,我们还应该在教学方式下下功夫。除了通过案例教学外,可以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教学;可以用角色扮演法对学生进行体会式的教学;可以用任务驱动法对学生进行目的性的教学等等。这样,才会把一门枯燥但又必不可少的课程讲活、讲透。
        总而言之,在中职财会专业的《经济法》教学中,作为教师不能因为它是一门考查科目,就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布置作业——总结测试”这种传统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敷衍式的教学,而应该把它作为财会专业的启蒙科目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的目标是学生通过《经济法》课程的学习,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学生通过这种启蒙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激发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的主动性,能激发学生遇到问题学会思考的能动性,从而促进财会专业其它课程的学习。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