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理解障碍问题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郑兰英 时间:2010-10-06

摘 要 准确地理解原文是翻译的前提。本文针对翻译中理解障碍问题,引用一些英汉、汉英翻译实例,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11 语境与词义选择;21 中西思维方式与语言表达方式异同;31 文化差异与翻译。作者认为只有建立在此三个层面上的理解才能保证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
关键词 理解障碍 语境 文化差异

Abstract  An accurate and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is the perrequisite in transl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understanding errors in translation. Since there exist vast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understanding errors in translation happen quite often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 ①language context and choice of the meaning of words ; ②differences in ways of modes of thinking and express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 ③cultural difference and translation. Examples from Chinese- English or English-Chinese are included and discussed. The discussion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only with accurate and thorough understanding can we expect our translation to be faithful and idiomatic.
Key words  understanding impediment  context  cultural difference


  翻译作为语际交流手段,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而且也是文化信息的转换过程。

  翻译准确和通顺是检验翻译质量的两个重要标准,正确地理解原文是准确翻译的基础。

    上图概括了翻译中的语际交流过程,可以看出,翻译始于理解,落实于表达,即译者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所传达信息意义的基础上,才能用合适的译语将原文的信息意义表达出来、并传达给译语读者。译者的理解不仅涉及原文的写作目的、地点、篇章结构、上下文、修辞手段、写作风格,还涉及到两种语言的差异及社会、、文化等众多因素。同时由于和汉语各属不同语系,中西思维方式、语言结构和表达、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

  1  语境与词义选择

  任何词语、语句和语段都必须处在特定的词语联立关系中,即上下文中,同时又受到特定的大于上下文、扩及相关的社会交际情景即广义语境的调节。因此语境是意义的基本参照系。[ 1 ]词汇所表达的意义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字面意义( denotation) 和引申意义( connota2tion) 。字面意义只是词汇意义的基础,翻译时不能只停留在这一点上僵化、孤立地去理解。

  在词意的理解和确立过程中,语境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词的意义是和其他意义组合在一起而存在的,它只有通过语境才能确立。否则会给正确的选词带来一定的难度,引起歧义的理解。

  例1  Were it left to me to decide whetherwe should have a government without newspa2pers or newspapers without a government , Ishould not hesitate a moment to prefer the latter( Thomas Jefferson ,College English ,Book 2) .在翻译此句时, 学生们一看到“newspa2pers”,就直接译成“报纸”,对此译文读者感到纳闷:为什么政府和报纸对立起来了呢? 文中杰克逊将“报纸”和“政府”相提并论,实际上所指的是“自由”和“统治”的人权问题。因此,在此处应突出“newspapers”的引申意义,将这句话译为:“如果让我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政府,还是要一个只有自由而无政府的国家,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例2  So that when lieutenant Osborne ,coming to Russel Square on the day of the Vauxhall party , said to the ladies ,“Mrs. Sedley. Ma’am , I hope you have room ; I’ve asked Dobbin ofours to come and dine here , and go with us toVaux hall. He is almost as modest as Joe. ”———W. Thackeray (Vanity Fair)  

  译文:到游乐场去的那一天,奥斯本中尉到了勒塞尔广场就对太太小姐们说:“塞特笠太太,我希望您这儿有个空位子。我请了我们的都宾来吃饭,然后一块儿上游乐场。他跟乔斯差不多一样怕羞”。

  “modest”有多种意义, “客气”、“羞怯”、“谦虚”、“谨慎”、“端庄”等。但从这句话中很难确定“modest”的确切含义,这就需要从整个段落或其相邻段落、章节甚至整篇文章去获取其含义,选定符合原意的汉语对等词语。

  《名利场》第3 章末尾有一句话说明了乔斯的性格: PoorJoe ,why will he be so shy ? (可怜的乔斯,他干吗那样怕羞呢?) 据此,就准确地理解了“mod2est”的确切涵义“怕羞”。[2 ]

  2  中西思维方式与语言表达形式的异同

  语言和思维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思维离不开作为材料的语言;另一方面,思维还支配着语言,中西民族思维上的差异是形成各自对应语言形态特征差异的理性根源。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莫过于形合与意合特征的区分[3 ] 。汉民族的模糊思维使得汉语呈现出意合特征,词语或语句间的连接主要凭借语义或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来实现,句子松散,句法功能呈隐性。汉语的主语在全句中作用不太严格,谓语不具备词形屈折变化,用词汇手段来表示时间。而西方民族的逻辑式思维使其语言呈现出形合特征,词语或语句间的连接主要依仗连接词或语言形态手段来实现,句子组织严密,句法功能呈显性。全句有一个主语,围绕一个谓语动词展开,其他动词都必须变成非谓语形式,作相应的补充或起修饰作用,谓语具备词形曲折变化来表示时间,句子成分之间或词语之间必须在人称、数、性和意义之间等方面保持一致的关系。

  例3  年轻时,他对学习漫不经心,加之,他一直也不愿考虑运动员以外的职业,到这时候,这一切终于给他带来了不幸。(J im Thor2pe ,College English ,Book 4) 。

  译文:When he was young ,he was indiffer2ent to his studies ,and he was unwilling to thinkof a non- sport s career. After that , all thesecaught up with him.

  受母语的影响,学生译出的这个句子多用简单句,句型单调,结构松散,频频使用动词,通常把能施加动作或有生命的物体作为主语,是典型的“汉式英语”。若改译为:“After that ,hisyouthful indifference to studies and his unwill2ingness to think of a non- sport s career caught upwith him. ”,则符合英语形合的表达习惯,常用非生物词作主语,句式多为复合长句,以主谓宾为核心,用各种短语或从句进行修饰、扩展,连接词的使用使句子的逻辑关系清晰。

  例4  What I saw that day in Madrid wastame compared to what happened in Italy andBrazil when their two favoured teams wasshamefully defeated in early rounds.(Soccer’s Wild World Cup Scramble.  College English ,Book 4)  

  

译文:那天我在马德里之所见可算是温和的了,与在早先的比赛中,意大利人在巴西人喜爱的球队不光彩地踢败时在意大利和巴西引起的轰动相比。

  这个句子不符合汉民族思维习惯。汉民族一般先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环境,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因而句式结构是重话题,多后重心,头大尾小。而英民族直截了当的思维方式使他们习惯于把要点放在句首先说出来,然后再把各种标志一一补充,因而句式结构是重主语,多为前重心,头短尾长。因此,在翻译中要根据英汉民族各自独特的思维风格调整句子重心,将上句改译为:“与在早先的比赛中,意大利人和巴西人喜爱的球队不光彩地踢败时在意大利和巴西引起的轰动相比,那天我在马德里之所见可算是温和的了。”

  3  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受文化的影响并反映文化。一个民族的语言折射出这个民族纷繁多彩的文化形态。植根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的英汉两种语言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它不仅涉及到一种语言所代表的民族风俗习惯、传统、宗教信仰、心理意识,还涉及到人文地理等因素。中西方文化差异必然会带来翻译中的理解障碍,正如美国翻译理论家E. A. Nida 所指出的:“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词义,习语含义的影响如此带有普遍性,以至于在不考虑语言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任何文本都无法恰当地加以理解。”“笔译与口译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往往不是因词语表达不当所造成的,而是因错误的文化假设所导致的。”[ 4 ]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

  例5  刘姥姥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红楼梦》第六回)  

  译文:Man proposes , God disposes.

  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宗教信仰必然会渗透在各自的语言表达中,导致各民族语言表达形式的不同。是一个以信仰佛教和道教为主的国家。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 人们把“天”(Heaven) 视为界的主宰。而西方人多信仰基督教,认为上帝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世上万物都是按上帝( God) 的旨意安排的。上则译文出自英国学者大卫·霍克斯之笔,他考虑到英美读者的宗教信仰,直接引用谚语。

  但如此一来就把原文的佛教色彩变成了基督教色彩,使译文读者误以为刘姥姥也是一个基督徒了。我国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将之译为:“Man proposes , Heaven disposes. ”用“Heav2en”(中国古代人民心目中自然界的主宰) 替代“God”,传达了原文中刘姥姥信佛教的宗教背景。

  语言与翻译的密切关系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文化渗透于语言的各个层面,如词汇、句子、语篇等,而词汇与使用该语言国家的文化传统、民族风情等关系最为严密,最明显地承载着文化信息,并反映着人类社会的文化生活。因此中西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体现得最为突出,涉及面也最广泛。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词语的意义分为“指示意义”和“文化内涵”。

  词语的文化内涵是词义在跨文化交际中以民族文化比照所呈现出来的本族文化的映射。[5 ]因此,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是翻译的关键。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英、汉文化独特事物或具有独特的民族色彩的词语,如中“white elephant”是指昂贵而无用的东西;“American Dream”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人人自由,机会均等;源于《圣经》诺亚方舟传说中的“olive- branch”(橄榄枝) 在英语中象征着“和平”;而汉语中“松”(pine) 象征刚直不屈、不畏严寒、长寿;“牡丹”(peony) 象征着“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以及“状元”、“科举”、“中山装”等都是反映汉族文化独特事物的词。

  二是英汉词汇中均有,表面上对应,但深层的文化内涵不同,在英汉两种文化中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

  比如, “dog”和“狗”在东西方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联想意义。“dog”在西方被看成心爱的动物和人类忠实的朋友,带“dog”的成语及谚语含有褒义,如“lucky dog”(幸运儿) 等。但在中国,大多数情况下,汉语中带“狗”字的词语一般都含有贬意,如“狼心狗肺”等。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绝对等值地再现原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是不可能的,但达到有效等值则是可能的。

  4  结 语

  翻译是超越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而进行的信息传递过程,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是准确翻译的基础,交际成功的前提。这种理解主要包括英汉双语翻译过程中不同语境下词义的确立,英汉思维及语言表达方式异同的认识和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掌握,同时需要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才能提
高翻译的准确性。


5  

1  刘宓庆1 当代翻译理论1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2  周方珠1 英汉翻译理论1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3  Nida E. A. Translating Meaning. Tennessee : Thomas Nelson
Publishers ,1982
4  Nida E. A. Language ,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5  徐 1 文化内涵词———翻译中信息传递的障碍及其对策1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 (1) :77~81
6  张海涛1 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1 中国翻译,1999
(1) :21~23
7  Jin D. & Nida E. A. On Translation. Beijing :China Transla2
tion Publishing House ,1984
8  罗天妮1 理解的度和翻译的准确性1 东南大学学报(哲社
版) ,2001 (3) :106~108
9  杨天明1 汉英口译的领悟与表达1 中国科技翻译,2001
(5) :34~36
10  穆风良,许建平1 源语意图的识别与翻译1 中国翻译,
2001 (4) :35~38

下一篇:翻译价值简论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