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活力英语课堂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承霞 时间:2010-10-07

    提要:《课程标准》的推出,将从根本上改变小学生机械重复,消极被动、死记硬背等学习状况,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的英语活力课堂学习。活力就是有生命力,富有生气。新课程提倡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为本的目标就是要把活力注入课堂。本文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学习主体的作用、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实践体验和情感体验、有效的课堂评价以及培养创新精神五个方面阐述了打造活力英语课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活力    小学英语    课堂   
 
正文:
随着我国课程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和逐步推广,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基础的冲击与影响将更为突出,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而《英语课程标准》的推出,将从根本上改变小学生机械重复,消极被动、死记硬背等学习状况,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的英语活力课堂学习。
1998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与牛津大学出版社在发行了一套《牛津英语教师宝库》,其中一本书名叫Classroom Dynamics,即课堂活力。活力就是有生命力,富有生气。几乎每一名热爱教育这一职业的教师都向往自己的课堂能够充满活力。事实上新课程提倡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目标就是要把活力注入课堂。
活力来自主体
要想使课堂充满活力,必须真正突出学生主体,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突出学生主体不应仅理解为教师少讲,学生多参与。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从道理上容易讲,从内心深处接受却不容易。潜意识中的师道尊严,以及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是课堂活力的大敌。课堂的真正活力来自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心心相印,达到一种默契,这种默契能协调教学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形成一种合力。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人本主义理念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春秋时期。早在西方教育界提出人本主义课程的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就提出循循善诱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因材施教旨在满足个体的需求,发展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或技能。分层次教学以及合作学习,就是体现了这样的理念。这样的课堂尽管没有轰轰烈烈的活动场面,但学习者能够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目标、能够自我调节和补救,能够在教学的个性化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此时的课堂活力存在于学生的心田之中,可谓“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
不同的学习个体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而英语学习,必须尽可能地尊重个体间的差异,最大限度地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尽量使学习目标、内容、要求、措施、评价等做到个性化,以适应不同的学习者。英语新课程改革提醒教育工作者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智力特点,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智力强项,努力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创设多种适宜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选择并进行一种最适合于它自己的英语学习活动。这样,他的个性将得到最大的发展,潜能得到最彻底的挖掘。
活力来自兴趣
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引起和逐步培养的,我们只有努力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寓教于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学英语的小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不稳定,不深刻,只停留在好玩这—直接兴趣上。我们的英语教学一开始就应有计划地使用课堂和日常用语,创造英语使用氛围,使学生养成听说英语的习惯,逐步发展到直接用英语进行教学。在第—节英语课上,我用课件出示一些外事活动的新闻图片、一些进出口商品的广告图片,以及最近进行的国际比赛的精美图片等。在这些看得见、想象得出的事例面前,学生产生了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愿望。
      创设真实的交流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的有效措施。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每看到一件熟悉的事、物,都会比平时更感兴趣。例如,教学公用标志这一课时(牛津版6A),先展示一些街头各种标志的图片,再让事先有准备的同学,一个演Ben,一个演Jack,按课文里的角色表演,使学生有参与感,从而吸引他们的兴趣,有效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使学生学会规定句型和常见公用标志所表示的意思,并能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交际。
     小学生天生好动、好玩,注意力没有持久性,我们可以利用手势、表情、动作、图片、简笔画、、声效、录像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兴趣大增,从而非常轻易地把听到的、看到的印入脑海。在教学中运用简笔画,就是—种直观、便捷、有效的教学,也是保持和学生英语兴趣的途径之一,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减少和不使用母语。如在教人物单词boy、girl、man、woman时,我边画边教,学生边看边学,一个个都睁大眼睛,不知不觉便达到了“四会”的要求。此时,记忆单词已不是一种负担了。
      小学生喜爱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不但能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不易疲劳,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如在教句型“Is it …?”时,我让学生每人带一个苹果、鸡蛋、桔子、铅笔……装在书包中,并让学生用句型“Is it a book?”进行猜测,对了就把东西奖给学生;在教打电话用语:“May I speak to…?”、“Is that…speaking?”等时,带来玩具电话,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争着参与游戏;学习有关足球的大量动词时,我们在教室里throw、kick、pass、stop球,还进行了解说员竞聘游戏。这些游戏能够让平时不敢使用英语交流的学生纷纷加入交流活动。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学得起劲,玩得高兴,从而保持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更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活跃、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学会英语。
活力来自体验
法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由于所有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入人的头脑的,所以人的最初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正是有了这种感性的理解作基础,理智的理解才得以形成。所以说,我们最初的老师是我们的脚、我们的手和我们的眼睛,为了要学会思想就需要锻炼我们的四肢、我们的感觉和各种器官,因为它们就是我们的智慧的工具。”他认为,真理和生活需要密不可分,探求真理不能脱离实践经验,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发展,就必须教他们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这一观点对于我们今天开展英语学习有着十分积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英语新课程改革力避传统学习的弊端,视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的过程,凸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活动,指导学生做好对所学知识的转化和应用工作,帮助他们在实践的同时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具体讲,一方面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英语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创设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将在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及时转化、应用于生活中,让学生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力量,生发出课堂的活力。
缺乏情感参与,感受不到情感魅力,品尝不到情感体验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是缺乏灵魂与活力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学习。小学英语学习绝对不在于掌握知识,更不在于应试取得好成绩,小学英语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不仅要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应重视学生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好奇和乐趣,充满激动和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产生心灵的共鸣和升华,这才是英语学习更高层次上的价值追求。
正因为如此,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有意义的学习首先必须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细腻的情感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诚相待,将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真实的向学生敞开,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热情、动机,使之在英语学习中增强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感悟,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活力来自评价
小学生天性爱表扬,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表现及时给予的几句赞美的话,会形成无形的力量。我在教学中,时时不会忘了这—点,当—个学生有了一点进步,我就会及时赞扬,有时轻轻地一句“very   good!”有时由全体学生齐说:“You  are  best!”有时,我会在黑板上给他画上一个竖着大拇指的手。这种鼓励会使学生极大地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享受到大胆发言练说的乐趣。
情感与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情感与的教学评价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语言本身就是表达感情的工具,英语教学脱离不了情感。在进行英语教学评价时,我们更要注意情感,要注意人的心理体验。评价学生时,不仅看他是否掌握了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更要看他是否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丰富感情。同时,在评价学生时,教师要带着积极的情感来工作,关注学生的进步,善待学生,让学生从评价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和身心的活力。
活力来自创新
课堂教学是创造性的活动,有创造力才有活力。无论是活动式还是体验式教学,它们的宗旨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师生的情感交流,营造鼓励创造的氛围,结合英语的特点,启发引导,变复现式的记忆为创造性的语言训练。从课文出发,或改变体裁,或转变人称,或增添角色;从语言形式出发,有独白,有对白,也有多角色的表演。灵活运用已学的词、句、篇等,使他们的创造才能得以充分表现。当学生的创造才能得以施展时,老师再及时引导他们体验创造的乐趣,这是一个人在众多快乐中最大的、最高层次的快乐。只有逐步培养创造意识,使学生充分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才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才能让我们的英语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书目:《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教学研究》2003年第1期 教育科学研究杂志社出版
         《学校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袁玮丽《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有意义学习》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