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尽情体味水墨画的乐趣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8
创造力一般是指产生新的想法,发现和制造新的事物的能力。美术课程被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美术教育已经摈弃了以前以学科为中心,注重技能、技法的教学模式,作为传统艺术的水墨画,其源远流长,在美术领域中有着独特的地位。结合当代社会的迅猛,如何在水墨画教学中正确取舍,使水墨画能跟上时代的节奏,更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有效地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创作动机
孩子们天性活泼好动,有着无拘无束的想象力,面对这样的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水墨画教学要抛开依葫芦画瓢、单一的教学方法。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首先,教师自身就要怀着饱满的激情真诚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热情在无形中感染着学生,召唤着学生。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水墨画的乐趣,激励和唤醒学生学习画画的率真。如本人在三年级《有趣的水墨游戏》一课教学中,创设一个游戏的氛围,尝试以组为单位,每个组同学在一张大纸上以接力棒的形式以水和墨在宣纸上尽情的做线条游戏,比一比看哪一组最有创意,教师甚至不必想着要去教学生怎么画,学生通过游戏式的体验领悟到水墨画中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通过自主体验使儿童的水墨画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创作动机。
二、倡导开放式教学 ,培养创新意识
创造力通常会被认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往往被认为是家甚至是超常智力才有的,其实这是人们认识上的一种误区。创造力除了对外在事物的超越,同时很重要的一面是对自身的超越,就水墨画的创作而言,哪怕是自己的表现形式上一个小小的改变,哪怕是一点创作方法的不同,都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如四年级《美丽的荷塘》一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教师可以开展“看一看”、“说一说”、“试一试”、“画一画”等活动,在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宽松的创作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儿童水墨画的创作中鼓励儿童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方法,结合自己实际的生活感受,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本人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 融进去。
课前鼓励同学们观察生活中的荷花,并分组搜集、查阅荷花的有关资料和大师们的荷花水墨画作品,在欣赏荷花美的同时感受大师的荷花水墨画表现。中国画几千年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艺术珍品,儿童通过临摹学习传统艺术,更好地把握民族艺术的精髓。
(二)走出来。
画家潘天寿说“常,承也;变,革也”,继承的目的在于发展,通过欣赏和临摹,感受到大师水墨画的“气韵生动”。在临摹过程中要求学生有创意的临摹,鼓励大家可以和大师们画得不同,同学之间也可以画得不同,即使是一点细微的变化,即使是一副不成功的作品,只要是表达自己真实的生活感受,都值得我们学习。更重要的鼓励同学们运用笔墨、色彩等创作出富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水墨画作品。那种在教师精心指导下全班同学画成了相同的一副画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三、感受传统文化,树立创造性个性品质
创造性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通过水墨画的学习,给了孩子们极大的创作空间,美术学习从以前注重技能、技巧的学习而转化为美术文化的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美术学习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展开。”水墨画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墨画与中国诗文、书法、篆刻四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水墨画独特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在水墨画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欣赏上的经典作品,感受传统文化,结合诗文、书法、篆刻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水墨画的学习与创造,树立儿童的创造性个性品质,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如在《中国山水画》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古诗词与画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设计合理的课件,在优美的中通过欣赏既理解作品的画意,又理解诗词的含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不知不觉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四、注重儿童多元性评价,积极创造性思维。
许多家经常强调“评价应多几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将会多一批好学生。”在儿童水墨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评价应当结合儿童的个性和情感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一)多用赞赏性语言。
对于儿童近乎崇拜教师的心理特点,教师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权威,尽量避免居高临下的咄咄逼人,要真诚的欣赏和肯定学生的作品,激发儿童的创造思维。在水墨画的教学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课堂上我常常会用到这样的语言“你真棒!”“你真是好样的!”“你的作品很有创意!”······说实话,有的同学画得并不好,可是看到他在老师的鼓励下积极投入的神态,真的很感动。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也很好的鼓励和保护了学生的创作激情。
(二)关注学生自评和互评。
每次在进行学生作品评价时,常常会有学生非常急迫喊道“老师,展我的作品吧!展我的作品吧!”或者是“我来说!我来说!” 渴望表现,渴望肯定,渴望成功,其实给孩子们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说一说自己作品的得意处,评一评同学们作品的新创意,在自评和互评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发现自己的不足,远远比评出谁是第一名更有意义,也更能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下一篇:润物细无声——余音袅袅话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