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管类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两难抉择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8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 双语教学 两难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无论在国外还是在,都指运用两种语言,一般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则是第二种语言或外语,在我国除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双语指的是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汉语外,其它地方的双语主要指汉语和。在我国开展双语教学(尤其是经管类专业)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全球化和改革的必然趋势,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国家和民族的综合竞争力,为我国经济和腾飞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各个高校在经管类各科专业开设双语教学的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它培养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增加了对外语术语的理解,学会了用英语来思维;同时也接触到了国外先进的经济管理知识,提升了对专业知识的驾驭能力。但是,由于各方原因,经管类专业开设双语教学时出现了许多问题,使之陷入了两难抉择。若这些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抉择将继续进行下去,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经管类专业开设双语教学的效果,从而违背了教育部推广双语教学的初衷和良苦用心。下面就本人从事双语教学的实践体会及通过对学生、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两方面的了解,谈一谈目前在经管类专业开设双语教学的尴尬境地,两难抉择。
抉择一,原版与中文翻译版的两难抉择
双语教学要求以英文原版书为教材,许多经管类专业的双语教学更是如此,有些学科选择国外大学本科优秀教材,这些教材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能够紧跟先进国家经济管理的发展,而且有许多配套服务,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近距离接触国外学科前沿动态的机会,如将其深入研读,感觉到收获颇丰;但是,国外教材也有弱点,那就是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没有中国经济形势的相关介绍,与教学大纲脱节,而且由于是为外国学生编写,没有考虑到我们中国学生的水平及需求,外国人的发散思维一下子要求学生和教师适应还很难,由于英文原版的系统性不强,使得学生学、读起来感觉无法集中化和系统化。
因此,很多学校为此想了许多办法,比如引进中文版,暂不说现在许多原版教材没有被翻译成中文,就是被翻译成了中文版的教材,按照双语教学的要求,学生应该用原版,如果为了学好一门课,学生要买两本书,对他们来说又是一笔不小的消费,80后、90后的学生维权意识如此之强,根本无法推行下去。如果要求学生自由选择,90%以上的学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中文版教材,这无疑又为我们开展双语教学的效果打了折扣。因此,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任课教师,如何处理好英文原版及中文翻译版(或中文教材)之间的关系是个两难抉择。
抉择二,任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的两难抉择
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体会及对其他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了解,普遍感觉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工作量比其他教师大很多(有些学校在双语教学工作量时会比其他课程乘的系数多,有些乘以2或1.5,但有些学校没有),从教老师压力也较大,教师不仅要备好每一次课,做好每一张幻灯片,在上课过程中,还要时刻关注同学的反映,调整上课节奏及授课计划,教师在面对学生生评教压力的同时,从事双语教学已增加了很多压力、占用了太多时间,但是同样还要面临着科研的压力,现在国内高校没有哪一所学校对教师的科研无要求的,许多双语教师抱怨对科研已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望科研而兴叹,这无形中又是一种压力加到了教师的身上。因此,对双语教学的教师来说,面临的教学和科研的压力及矛盾与其它任课教师相比可能更为突出,这也是目前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面临的最难抉择。
抉择三,学校要求教师自我提高及教师希望学校加大教训和支持力度的两难抉择
由于很多经管类专业都已开设很多双语课程,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经管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能熟练、准确运用英语授课的能力,双语教师必须既是英语语言专家,同时也应该是学科专家。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可能是一名优秀的双语教师,因此,许多学校在选择双语教师时提出诸多要求,由于经管类专业本身的时代性、实践性、前沿性,教师自身条件及环境的限制,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教师本身无法完成好自我提高,达到学校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便寄望于学校,希望学校在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的同时,重视和加强对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的培训及支持力度。如注重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及提高,强化教师对双语教学基本技能的培训,有条件的学校可派教师到国外进修一个学期或更长时间,或者到双语教学开展较早、效果较好的学校进行经验交流,也可到国内一些知名的、专业外语学校进修学习等等,尽快提高双语教师运用英语的能力,使之在备课、课堂讲授过程中游刃有余,把更多的时间运用到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技巧及方法上。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到底要把多少精力与财力花费在对双语教师的培训与支持上,教师自身又要做多少努力来提高教学水平等等都是双方要权衡的抉择。
抉择四,语言与内容的两难抉择
很多学校及任课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设计时,过多注重对英语的应用,认为只要用英语上课或最好全部用英语授课就是一堂好的双语课,岂不知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学科用外语进行教学,既要求用英语语言来学习,同时更重要的却是对学科内容的学习,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英语只是用来传达学科内容的工具,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只不过传播的媒介是英语而非汉语而已。
从事双语教学的老师应更加关注如何让学生在简单的语言教学环境下有效地掌握学科知识,欧盟就推行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即内容和语言的一体化学习。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不至于让国际金融的双语课变成专业英语课,也让学生能够用英语的视角去学习及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如何处理和把握好语言与内容的关系,真正做到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却是一个两难抉择。
抉择五,大班授课与小班教学的两难抉择
如今大学扩招已成为常态,由精英教育转为普适教育是我国教育产业化及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趋势,但是,大学扩招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让很多教育学家忧心,其中之一就是教师上课时经常合班(两三个班合在一起)上课,双语教学也是如此。大班授课使得很多教学环节实施起来的效果打折,教师在进行互动时也因学生反映不一、接受能力差异而收效甚微,在教学进度上也众口难调,有些英语能力好的学生感觉进度稍慢,而那些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则如同听天书,一堂课常会开小差,效率较低。在分组讨论或用英语表演时,也出现冷热不均现象,只有那些英语表达力强的学生敢于发言,很多同学选择沉默,充当观众与听众。因此,许多双语教师都希望将双语课改成小班授课,按照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选择性分班授课,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但是,在目前我国高校扩招的背景下,实现一门双语课分班授课、针对性教学的可行性有多大还是值得探究的。但是这一问题的确值得教育部及学校的重视,如今我国双语教学的效果受到了置疑,原因之一可能要归咎于“大锅饭”这种大班授课的效果不佳,达不到双语学习的目的,如果能够开小灶(现在已有学校让学生按自愿方式编班组织授课),按照学生的口味及能力来烹制饭菜,或许更可口一些。 抉择六,大三开设还是大四开设双语课的两难抉择
以上已列举了许多在经管类专业开设双语课时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实际上,据笔者了解,经管类专业开设双语课已经在全国各种层次的高校铺展开来,由于我国体制的改革,大一学生一年级全部修基础课,大二才开始接触专业课,绝大多数的专业双语课都放在大三这一学年开设,甚至有些课程还放在大四上学期开,这就碰到了问题,由于经管类有些专业课对先修课程要求较高,比如开设国际课时,要求学生至少修过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其它的基础课如高等数学、西方学自不必说,但是,如果在大三上学期开设国际金融的双语课,一来学生进入大三后,要学的课程很多,没有太多精力放在国际金融上,而且更重要的是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等也同时在学习,没有了先修课程的铺垫,学生接受起国际金融的基本原理、等十分困难,更何况是双语学习呢?而且现在学生面临的考研、就业的压力如此之大,很多学生把大三作为其考研、考证、过级、出国准备的关键阶段,用在课程学习上的时间远不如大一、大二,从而降低了其对双语教学的热情,希望教师减少难度。不过,由于双语课的特殊性,在大四开理论上应该是较好时机,由于大四学生已修过了大部分专业课,知识储备有了,教师讲授起来时学生的接受程度会大为提高,但是,在实践中,在大四开设双语课的效果非常不佳,很多学生忙于准备就业实习、毕业设计、考研冲刺、出国等,用在双语上的心思与精力更少了。
因此,许多学校也开始想一些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在大二时安排中文课的讲授,到了大三安排该课的双语课,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更好一些,教师可把侧重点放在对国外前沿动态及水平的提高上,双语教学的效果才真正发挥出来。对于到底是在哪个学年开设专业双语课,许多学校普遍放在大三这一学年开设,如果能够采用我上面说得这一办法可能效果会更好,什么时候开设双语课的两难抉择可以不用再抉择了。
上述关于双语教学的两难抉择是我国经管类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时遇到的问题中的一部分,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及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开展双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我国若想开展得好,受到教师及学生的推崇与欢迎还有待时日,尤其是在双语推行过程中为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使两难抉择不再两难,这也才达到了我们开展双语教学的初衷:为社会主义化建设培育国际化、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1-08.
[2]周丽.“双语教学”的定义及其思考[J].肇庆学院学报,2005(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