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问题、体验、生活——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方式
【摘要】新课程下高中思想课在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节综合探究课。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倡导新的教学方式,提倡情景式、问题式、体验式与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并引积极探索形成新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综合探究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综合探究;情景式;问题式;体验式;生活化;教学方式
新课程下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必修模块在每个单元之后,都安排了一节综合探究课。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各种观点的思维辨析、综合探究能力。为了提高我市综合探究课的教学质量,我市开展了“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积极探索形成情景式、问题式、体验式与生活化的新的教学方式。并且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确实提高了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的有效性,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下面结合我市课题实验研究的实际,谈谈我们的做法。
1运用情景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情景式教学方式就是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引入或创设一个现实的或虚拟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到带有情景的教学过程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相关知识内容的过程,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捷克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景式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近现实的场景,提高其学习兴趣。提供的情景可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得原本枯燥的叙述性知识内容以场景形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易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情景式教学中各种场景的引入可弥补学生实践经验的不足,让他们以拟现实的方式体验现实。采用学生参与创建场景的方式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实际去现场参加实践相比,采用情景式教学方法在时间安排上更加灵活,内容具有针对性,而且大大降低了各种人为或因素的干扰,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保证能够完成预定的知识内容,在时间利用上更加高效。
例如,课题实验学校揭东一中的吴敏惠老师的《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综合探究课例,充分发挥了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和作用,通过信息技术提供具体、形象的视频资料,在真实情境中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如播放视频《玉湖人家》;通过板书设计构建本课的知识框架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了教学手段的有机整合,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吴老师的这堂课在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课件的制作、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也比较成功,有许多值得赞赏的亮点,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较高质量。
2运用问题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问题式教学方式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调节和控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的一种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答案的预设性而忽视答案的生成性。传统教学虽然也强调质疑,但往往是教师预设几个问题,然后象抛铒钓鱼那样一步步把学生引向已有的答案。这样的教学,学生没有自学的时空,更加缺乏主动的思考。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要真心诚意地信任和鼓励每位学生勇于提出问题,使学生敢问、能问、善问。课堂上要给学生一段时间,通过自读、自思、自问,将知识内化吸收,进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然后通过学生独立的探索以及学生间的相互协作,找寻到新问题的答案,最后让学生运用探索到的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这既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旦学生能够发现知识上的重点或难点,并大胆发问,那么可以证明该学生的思考已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苏格拉底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提出问题是探究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的产生往往比结论更重要。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恰当的引导。切忌包办代替学生的课题选择、提供现成的答案。
例如,揭东一中的吴泽鑫老师组织《模拟招聘会》综合探究课例,除了学生代表上台竞争外,“创业方略介绍”,“情景挑战”,两个环节适当安排了时间让台下学生发表意见,对台上学生代表的表现提不同的看法,或者提尖锐的问题考验台上学生代表。在最后阶段,也应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发表看法,这些看法实际上是学生思考的结果,因此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及空间让他们表达出来,这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逐步培养及。
本节课在课堂讨论、交流时吴老师独具匠心的情境创设,巧妙的设问和对学生回答的引导,都体现了教师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学识准备和监控能力。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吸纳、调整、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知识点,并通过互动的方式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答疑或质疑、解疑。问题式教学方法灵活、机动,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3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情感,升华感悟
体验式教学方式是让学生主体亲自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以自主独特的方式认识、思考、体验、感悟周围世界,最终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意义,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自我教育。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学生在学校中求知识的真正目的不在知识本身,而在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为此,他要求学生“从做中学”,主张“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使学生在游戏和工作中,采用与儿童和青年在校外从事的活动类似的活动形式。”
体验式教学方式包括组织引导学生演讲、游戏、角色模拟、师生置换、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亲口尝尝的感觉,绝对和只听说梨的滋味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也绝对和只看着梨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那是自己的亲身体验。真正体验到了,内心才会有感受,这种感受是自己的感受,不是别人的感受;真正感受到了,学生才会对某知识点有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的知识才会内化为自己的收获。也才能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亲切、实际、可信、可行、适用,从而喜欢学、主动学。
4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回归生活
生活化教学方式就是要求教师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生活实际,使书本知识活起来,教会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问题,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中体会成功的乐趣。
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充分利用经验潜能进行建构性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联结课堂内的生活与课堂外的生活,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学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揭东一中吴敏惠老师的《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综合探究课例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超越了教材,以教材为蓝本、为基础,利用了社会生活这个大资源库,体现了教学思想和设计的创新,既学习了知识,又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渗透。如让学生代表介绍揭阳市新建设示范镇——玉湖镇如何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如吴厝淮山、坪上绿茶、东寮芋头、华昌蔬菜等,以特色农业带动发展。同时吴老师利用多媒体平台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图片及视频资料,随着情景的发展,不断创设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点燃了学生的智慧之火花。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学习的生活化、学习生活的政治化”。
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要“在生活中找教育”。学校课堂上、教材上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必须拓宽到社会上去,让学生去接触社会,学生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在真实丰富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自我教育。
综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情景”、“问题”、“体验”、“生活”教学方式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些新的教学方式。我们每个教师都要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情景中感悟,在生活中体验,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问题”、“情景”、“体验”、“生活”的教学方式是新事物,是每位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充分发挥其优势,为新课程的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1]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莫雷主编:《教育心》,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扈中平主编:《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4]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2004年版
[5]邝丽湛,何亮主编:《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业评价》,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