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阅读教学观念,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们必须改变阅读教学中的旧观念,努力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观念;三维一体;教学质量
【Abstract】Langu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tool,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culture. Teaching Reading in the teaching of language occup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language teaching, reading teaching students, teachers, the process of dialogue between the text. Reading is individual behavior of students, teachers, the analysis can not replace the student's reading practice. Therefore, we must change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in the old concepts, 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ading instruction.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of reading;Teaching Ideas;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ed;Teaching Quality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新颁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新课程标准这样定义语文的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我们必须改变阅读教学中的旧观念,努力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1教师要转变理念,树立符合人文教育的先进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教师的教育理念不仅会影响教育教学的行为,而且对学生个人的学习和成长也有重大影响。在大力倡导人文教育的新形势下,语文教师应当转变教育理念,树立符合人文教育的先进理念。在语文教育中,教师是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是人文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前提。
2落实“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三维一体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教学中,我们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其次,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要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再次,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提炼问题给学生,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莲叶青青》的教学,为什么课文写的是祖母,而用《莲叶青青》为题呢?为什么一看到莲叶就会想起亲爱的祖母?为什么祖母把视为新生孙子的莲叶送给别人都不觉得可惜呢?这体现了祖母怎样的人格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在反复的朗读中去体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
3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阅读学法的指导,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阅读方法指导,使他们不仅在教师的指导下会阅读,在课外自己也会阅读。在指导中,讲授一些阅读法,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方法,并设计一些阅读训练,当堂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在读中求知、感悟。
4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机械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帮助学生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将可养成阅读的习惯,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
5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的区别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人们过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阅读教学活动和教学实践都围绕以教师为中心展开,使得课堂更多地成为了教师呈现个人知识和风采的舞台,忽略了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能动作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缺乏互动和思想上的碰撞,很难使双方出现灵感与火花,这与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极不协调,对教师自身教学的效果和水平的提高也极为不利。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传授给学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才能,甚至还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这就需要教与学双方发挥高度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作用,不能片面地强调一方具有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另一方也具有的能动作用,否则就不可能构成或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另外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应该是一种情意过程,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体系传播过程,教师要把阅读对象作为一种生命主体对待。阅读教学要突出学生在学习时的主体地位,突出人文精神,让师生共处于一种植根于语文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之中,充分激活本来凝固的语言,充分施展个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种痴迷如醉、回肠荡气的人文化情境,从中体会语言的妙处,学会语言的本领。如在教学《莲叶青青》这篇课文,当祖母知道小孩需要她心爱的荷叶治疮时,她是怎样做的呢?当大家都为一缸的荷叶都被剪完了感到可惜的时候,祖母又是怎么说的呢?我们要引领学生走进祖母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体会祖母的感受的同时自己也有所感悟。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师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一味地讲读课文,一意孤行地精讲多练,把课文分解的支离破碎,每一段落设计出许多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练习题,集中精力整节课让学生一遍一遍地做,陷入到练习题的训练中去,把阅读教学课上成了练习解答各种练习题的做题课,到最后也没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们老师要提高思想认识,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从学生的思想出发,从学生的水平着想,引导学生阅读,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在阅读中畅想、飞翔。
[1]《语文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
[2]《新课程新理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