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快乐体育在中学生耐久跑课堂中的运用初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蒋进军 时间:2010-08-17
  【关键词】传统教学模式  耐久跑  快乐体育
  【论文摘要】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又称为“三段式”。这种教学模式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法。一切都是教师在活动,学生只能根据教师所设计的方案被动的执行。中学男子1000m跑是中学阶段不可缺少的一个主要项目之一,由于它是一项长时间的单循环运动.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枯燥无味的感觉,因此,怎样把枯燥的耐久跑教学成为快乐的教学是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0前言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叉称为“三段式”。即准备部分(队列队形和准备活动)、基本部分(主教材的教与练)、结束部分(放松整理活动),运动技术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法。一切都是教师在活动,学生只能根据教师所设计的方案被动的执行。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抑的地位,许多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课内却变的死气沉沉,甚至出现厌学、逃课现象。
  中学男子1000m跑是中学阶段不可缺少的一个主要项目之一,耐久跑练习对改善学生的内脏器官机能,增强学生体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由于它是一项长时间的单循环运动,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枯燥无味的感觉,甚至使有些耐力素质较差的学生产生恐惧的心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对提高耐久跑的教学质量有不呵忽视的作用,因此,怎样把枯燥的耐久跑教学成为快乐的教学是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1快乐体育定义与特征
  1.1快乐体育的定义
  快乐体育是指教师正确运用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唤起学生自主性、能动性,使他们快乐的参加体育教学,并从中享受体育的乐趣,以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的体育教学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体育、进行体育活动。
  1.2快乐体育的特征
  1.2.1教学的指导思想上,主张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以情感教学人手,强调乐学、好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一个师生问、学生间亲密无问、和睦融洽的环境中,锻炼身体、磨练意志、陶冶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1.2.2教与学的关系上,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既爱护关心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又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做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成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1.2.3教学的观念上,强调学校体育必须是全员的体育、成功的体育、终身的体育,体育课必须情感交融和身体发展并举,体育教学结构应是融认知、情感和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立体结构。
  1.2.4教学方法上,主张启发式的创造教学,反对注入式的模仿教学。强调教法的灵活多样性和学法的实用有效性.提高课堂质量。
  1.2,5教学组织上,要“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既有严密的课堂纪律,又不失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并强调多向交流和教学环境的优化。
  2耐久跑教学中的三要素
  2.1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考虑到耐久跑教学的实际情况,加上耐久跑的自身特点。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耐久跑知识的传授、灌输讲解上,而且还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认识和挖掘调动上。本身学校体育“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以达到全面健身目的。
  首先,了,解学生耐久跑的兴趣和爱好,分析原因。其一.学生对耐久跑的认识不足,有的学生认为耐久跑只不过是跑跑步而已.没什么好学的;其二。对耐久跑或老师讲课的方式不感兴趣;其三,部分学生体质弱,基础差,对耐久跑产生恐惧,害怕心理。找出原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其次,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耐久跑要运用多种方法、手段、精讲多练.使学生能体会到其中的健与关。把耐久跑和游戏等相结合进行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2.2注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是否融洽,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成效。因此,教师在耐久跑教学过程中所持的基本原则应是“引导、启发、教育、鼓励”,将“言、行、意、情”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平时多关心学生,洞察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心情不好时教师及时疏导其不稳定情绪。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以是一种教学反馈,可以及时的调整学生的学习效果。   2.3以健身为目的,课内外一体化
  在耐久跑教学中让学生明确耐久跑是一项极好的锻炼身体项目,同时也是终身中简单又实用的锻炼手段。跑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健身,因此跑在学校中占有有很大是比例,所以耐久跑教学要运用各种群体活动相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课内外相结合,达到教学的一体化。
  3结合快乐体育特征与耐久跑的三要素。采取以下有效举措
  3.1明确锻炼的意义和作用,端正学习态度
  在教学开始时就要讲清耐久跑锻炼的价值,把耐久跑教学同增强学生的体质.身体素质,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等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通过耐久跑教学能增强体质.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提高学习效率,为将来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让他们坚信只要通过不歇努力锻炼,将会得到身体机能的提高,并从中感受快乐,在这里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运用一系列的运动健将来列举或用录象等直观的方式来传达快乐动机。
  3.2让学生了解耐久跑生理特点,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耐久跑教学中,有些学生由于耐力素质差,会出现一些生理不适现象.如“运动极点”现象。所以在练习之前.要安排一定时间的理论教学内容,使学生懂得“运动极点”是跑途中因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现象,并向学生介绍防止,克服“运动极点”的方法,同时讲述耐久跑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物质代谢等各系统的作用.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鼓励学生.激发学生自信心。树立了信心,让学生感觉到锻炼后的快乐,这样学生在练习中出现身体不适时就会正确对待、主动克服、顺利度过难关。
  3.3创造环境.增加学生新鲜感
  环境的改变,会引起学生学习的趣味欲,所以可利用校园、校外的地形、山坡等环境,利用越野跑、障碍跑、定向运动跑、法特来克跑等练习方法.发展学生有氧耐力和耐久跑的专项身体素质,外部环境的变化,新鲜事物的刺激常使学生忘记疲劳,在快乐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教学中要组织好,确保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4增加教学趣味性和教学原则
  耐久跑教学形式单调,枯燥是影响耐久跑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上要利用活泼多样、内容丰富的练习手段,如利用比赛、测验、多地形、定时和定量结合,走跑交替等形式的练习调节学生的情绪,也可采用球类项目长时间竞赛的练习,以及游戏等,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活动兴趣,而且会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3.5遵守教学原则,运动量由大到小
  在教学中,利用由短到长距离跑,由慢到快跑的练习,使学生逐渐适应耐久跑教学要求。由短距离到长距离跑.要求学生保持一定速度.逐渐增加。跑的距离,随着学习跑的距离增加,逐渐提高学生耐久跑的运动能力。由慢到快跑,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距离中,逐步提高跑的速度,随着跑的速度的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得到适应与提高,采用循环渐进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心理生理上逐渐适应耐久跑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激烈跑动中感受快乐。
  4结论
  体育教学应该重点提倡“有乐趣,充实的教学”,体育教学要注意运动的乐趣.强调在技能和体力方面要有量和质的保障,教师教学生的单向教学模式变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熟练掌握基本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同时快乐体育也为那些体育设施差的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加强哇的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