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德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7
关键词:美国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很多人误认为西方国家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西方国家不但存在政治的、思想的以及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十分重视意识形态的教育,只是他们是以不同的形式和名称进行的,例如美国一直以各种名义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当代美国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在德育理论和德育途径方面进行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研究、借鉴当代美国道德教育实践和经验教训,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当代美国德育的内涵
美国学校普遍重视德育,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不断研究和加强德育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颇有成效。在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培养合格公民和资产阶级接班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常把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称为“德育”,美国德育在内涵和外延上基本上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所指相对应。有关学者把思想政治教育定义为:“社会统治阶级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这里把当代美国德育界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统治阶级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社会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战后美国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二次大战后,随着美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同时由于社会变迁中新旧价值观的交汇和冲突,多元文化的碰撞以及民主化运动的风起云涌,传统学校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引发了德育研究热潮,德育理论大量涌现,德育实践不断推陈出新,德育途径形式多样化。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道德教育中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或完善自己的道德教育理论,大大增强了道德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学校德育也因此得到加强和改进。
二、当代美国德育的途径
围绕培养合格公民的目标,美国德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其内容“完完全全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 [2]。美国的学校利用多种途径进行美国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应当使青少年接受美国的价值观和美国的精神与文化,在美国社会已经达成了共识。而当代美国德育更是灌输爱国主义和忠诚国家的思想的重要形式。美国德育的政治性和爱国性内容是通过不拘一格的形式和途径进行的,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课堂教学
美国学校课堂是进行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开设的各类课程中更是充满着爱国的内容。美国还强调把德育目标渗透到文理各科教学中,尤其重视通过地理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信念,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民主精神和意识就是在这样的德育过程中不断得到加强和深化的。
(二)隐形教育
美国德育摈弃有形灌输,重视隐形教育途径及其德育意义和价值。美国德育把抽象理性的道德精神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的各个工作环节以及环境之中。美国政府利用大众传媒、节日庆典活动等方式宣传官方的政治道德信息,从而达到影响公民的政治倾向、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目的。
(三)政党和政治活动
美国的两党竞选从普及和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社会主张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来看,是很有实效的。美国的竞选不仅是一次国家最高权利的政治角逐,而且是一次对广大民众的道德教育的政治课。新总统的就职演说往往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围绕着价值灌输展开的。
总之,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各种名目下以多种形式进行的。在美国,全社会都在不遗余力地做这些工作,在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政治性教育等方面取得很大成效。 三、美国德育对我国思想的启示
通过上述对美国德育途径的认识,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社会性
实践证明,以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为主要环节,建立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美国道德教育体制在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培养合格公民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虽然也强调“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但许多学校并没有扭转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人员孤军奋战的状况。借鉴美国经验要树立“全员德育”意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政府、学校、家庭、大众传媒、社会团体、社区相互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结构,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合力。无论是课堂内外,还是校园内外,对学生都要自始自终渗透德育,无论是专职德育教师还是课任教师,甚至管理服务人员都应积极参与,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突出政治性,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
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题中应有之义,我们绝不能忽视。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就是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加强爱国主义,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发扬民族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坚持并且宣传四项基本原则,确立社会主义应有的价值导向,有力抵制各种与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相悖的思想文化思潮,确立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将会失去应有的战斗力。
(三)强化民族精神教育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凸现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强化民族精神教育,结合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把爱国主义教育推向新的水平。“一个社会不应局限于物资生产和交流。它不能脱离思想概念而存在,这些思想概念不是一种‘奢侈’,对它可有可无,而是集体生活自身的条件,它可以帮助个体彼此照顾,具有共同目标,采取共同行动。没有价值体系,就没有可以再生的社会集体。”[3]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个民族国家,只有经济发展是不够的,必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经济创造力相辅相成。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我国必须加强民主、平等、公正、互助的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四)借鉴别国经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的一种重要社会精神资源,地发挥着推动社会进步的特殊作用。“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4]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世界发展趋势,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家,都看到了这种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迫切性,并着手付诸实施。邓小平同志早在十多年前就告诫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5]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趋势加深的复杂国际背景下,无论怎样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都不为过。在继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其它国家的经验,都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的放在重要位置,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
[1]张耀灿,邱光伟.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
[2][美]斯塔兹•特克尔.大分裂—美国梦的反思[M].北京:外文出版社,1989:279.
[3][法]吉尔•利波维茨基,[加]塞巴斯蒂安•夏尔超级时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1.
[4]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5.
[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4.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材,请离学生更近一点
下一篇: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