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和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6
1 引言
2005年底我国高等院校在校生规模为2300万人,其中50%是高职的学生。因此,办出特色、办出质量是决定高职自身发展的“命门”所在。为了解决好质量和特色的问题,几年前,教育部提出“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的基本工作思路,确定了工作目标,2006年16号文更强调了高职教育的质量与内涵建设。几年多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地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办出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思路比较明确。但是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还未形成明确的思路。但它是关系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能否形成的关键。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迅猛、规模快速扩大。隐含着的必然是条件的不足与“门槛”的降低。当前在全国出现高职热的情况下,面对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应用性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模式急待解决。 十多年来,的高职教育尽管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较多。最突出的问题是大部分的高职教学模式仍然没有摆脱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从教学课程的设计和安排来看,仍然是“三段式”, 即第一阶段是公共课,第二阶段是专业基础课,第三阶段是专业课。这种模式的最大弊端是它的学术性和理论性课程比例仍然较重。真正的职业技能学习只占三分之一时间,而且这种时间也难以保证。这主要由于真正的技能课和实践课往往放在最后学年,而这一学年的最后一学期的实习时间往往成为学生跑工作的时间。 2、从教学方法来看,“满堂灌”的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这种仍然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难以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也难以培养学生独立的上岗技能。 3、从考核方式来看,笔试仍是主要形式。这种方式难以正确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4、从技能训练来看,用于技能培训的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也较难以保证,现行的高职技能训练无法真正到位。 现在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都意识到了这些,都在依靠行业、企业办学的机制,建立产学研结合,力求解决传统的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的人才之间的矛盾,努力培养高等职业技术的应用性人才。各类院校对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的项目计划,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我们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的课程体系以及以项目驱动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探索一种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2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双元制”模式、CBE模式和TAFE模式,三种模式各有特点,各有优势。 1、“双元制”模式 是以德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这样,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毕业后就能很快地顶岗工作,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 2、CBE模式 是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基础,它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课程开发表),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3、TAFE模式 是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国家框架体系下以产业为推动力量的、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灵活办学的、与中学和大学进行有效衔接的,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 4、其它模式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也实施了一些新型的培养模式,如:以市场为导向的订单式模式,以开放式教学法为主的开放式项目模式和开放式融合模式等等。 我们在分析以上模式的优缺点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借鉴其部分优点,通过校企合作,从企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经过教学实践与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三位一体、能力支持”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 该模式的特色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应用(上岗)能力串为一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以达到培养“懂知识、精技能、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的目的;通过工作能力支持平台进行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及提供后续工作能力的支持,同时弥补IT校外实训基地相对规模较小的缺陷,提供网上的实习实训指导。“三位一体、能力支持”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 培养模式如下:
实践实训体系如下(专业):
综合技能的培养由行业相关工程师制定计划并进行培训与指导,把专业知积、技能、应用串为一体,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技能和职业素质。
在线能力支持平台提供实习实训的网上指导,在线的岗位技能培训,在线的行业工程师的传帮带,以及个性化的工作能力的拓展与支持;在线能力支持平台由企业技术分站的学校能力支持分站组成,后台数据库采用同步技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化培养和“拜师学艺“的平台,也为学生后续工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个支持平台。3 能力支持平台
能力支持平台是以工作室为单元的职业技能实训网,是“高职IT应用性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实训基地的延伸,是学生参与实践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后续工作能力支持的平台。 作为与全新IT专业教学模式相得益彰的以工作室为单元的职业技能实训网,不仅能满足学生对IT方向多种选择的需要,更为学生个性化的提供了更多更灵活的选择机会,择其所好、行其所能、展其所长。同时,也为学生择业与发展的需要提供了一个不断学习的课堂。 以工作室为单元的职业技能实训网是校企合作的结晶,它由学校分站与IT公司的技术分站组成,为学生“拜师学艺”提供了一个舞台。站内所有主题文章和解答都来自IT公司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既满足学生掌握了项技术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动手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在毕业后从事IT职业与继续深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示意图如下:能力支持平台主界面图: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配合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苏信能力技持平台“苏信能力支持分站”正式投入使用(挂接江苏信息学院机系网站首页)。网站按照“网络工程社区”、“软件工程社区”、“程序编码社区”、“图像动画社区”、“电脑维护社区”等内容设置相关的栏目,同时开设了提供学生就业支持的“人才交流基地”。为学生的能力提高与就业提供了一个开发式的在线能力支持平台。
4 结束语
在实施教学中,若能结合“项目化、模块化”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以应用为目的,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将专业知识以“实用”为前提,划分为多个基本模块,通过项目驱动进行教学,打破“以一本书内容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学完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同时,也就掌握了一个专业方向的工作技能。),将更好地达到培养“懂专业、精技能、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通过嵌入式的岗位综合技能的培训把专业知识、岗位技能、项目操作能力三大模块串为一体,能够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独立操场作项目的能力;工作能力支持平台给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技能与新知识的机会,弥补了高职学制短的缺陷,也给学生提供了后续工作能力的支持。实施此“三位一体、能力支持”的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既能适应高职学制短、技能要求高的特点,又能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1〕严中华. 英国职业资格制度对高职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 职成网〔2〕缪宁陵、宁建军. 国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上一篇:论世界一流大学≠
下一篇: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教育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