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在民生需求中的责任与使命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文士博 时间:2010-08-16
  [摘 要]高等与民生需求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它决定了高等教育在民生需求方面的责任与使命。高等教育在满足民生需求中的地位,确立了高等教育在民生需求中承载的重要责任与使命。应当通过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实现满足民生高等教育需求的责任与使命。
  [关键词]高等教育;民生需求;关系;热点
  
  教育不仅关乎国家大计,更关乎百姓切身利益。党的十七大将教育列为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新时期我国民生问题发展变化和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将提升自身教育水平,接受高等教育,塑造自身综合素质,作为在社会中谋求更好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成为新的时期民生需求的重要内容,而且在满足民生需求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承载的责任与使命越来越重要。
  
  一、高等教育与民生需求的关系,决定了高等教育在民生需求中的责任与使命
  
  高等教育为人民群众提供教育服务,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发展寄予很多期望和要求,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与民生需求息息相关:
  
  (一)高等教育与民生需求的供求关系。这是高等教育与民生需求最基本的关系。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高等教育和人民群众需求是一种市场供求关系。高等教育供给情况决定人民群众享有的高等教育的满意度,而需求数量和层次指引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水平,也因此决定了高等教育在民生需求中的责任与使命。它要求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以民生需求为基点,民生需求状况依赖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二)高等教育资源与人民需求中的矛盾冲突关系。世界总是在矛盾中发展,在矛盾中生存。高等教育与民生需求之间总是存在供给的矛盾。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在满足民生需求方面还存在很多滞后因素,如由于供应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而使得高等教育在满足群众需求中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中有许多群众反应强烈,直接与群众利益相关,受到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三)高等教育与人民需求共促发展关系。高等教育发展可以不断改善民生需求,民生需求的提高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力量源泉。高等教育与民生需求都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高而共同发展。
  
  (四)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与人民群众需求,都基于投资风险而作出理性的相互回应选择。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高等教育必须以满足民生需求为根本,但高等教育要依据自身发展环境和条件作出理性的规划和发展步骤。作为公民也应当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充分考虑自身条件,、理性地看待、选择、接受高等教育。
  正是由于高等教育与民生需求的相互关系,才使得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群众需求变化中产生了不相协调的矛盾,从而产生、出现了在人民群众现实需求中备受关注的高等教育热点问题,决定了高等教育在满足人民需求中责任重大,肩负重大使命。
  
  二、当前,高等教育在民生需求中承载的重要责任与使命
  
  当前,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在群众选择、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备受群众普遍关注、利益相关、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当前较为突出的热点问题主要有教育公平问题、教育成本问题、教育质量问题、特殊群体学生救助问题、学生就业问题等。这些矛盾和问题确立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在满足民生需求中的责任与使命所在。
  
  (一)始终坚持教育公平的责任。权益、机会均等是公民的基本权益,教育权益公平是公民的基本权益,维护高等教育领域的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所在。在高等教育资源仍为稀缺资源的,高等教育领域中还存在很多不公平现象。维护高等教育权益公平的责任尤为重大。国家应当从机制、制度等多方面人手,促进公民高等教育权益的公平、公正。
  
  (二)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环境的责任。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张的过程中,办学经费短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图书设备匮乏、管理相对滞后、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等教育质量滑坡现象已经在社会中凸显。这赋予高等教育要注重内涵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使命,高等教育要在质量和水平上下大功夫。   (三)降低群众投入的责任。当前,群众普遍感到接受高等成本较高,很多家庭子女就读大学的消费成为压在老百姓身上的沉重负担。所以,减少老百姓在高等教育上的消费投入,是较为迫切的民生问题。所以,国家应该通过经济,改革完善分配制度,增加人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另外,国家要通过高校投资体制改革,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同时辅以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降低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经济压力,从体制上解决高校的办学经费和发展需要问题。
  
  (四)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责任。就业是民生之本,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人力资源领域的突出问题,成为牵动千家万户、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大事。国家应当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人才需求结构,不断深化就业体制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就业引导与指导等方面,以引导大学生创业促进就业发展。
  
  三、采取应对策略,努力实现高等教育在满足民生需求中的责任与使命
  
  高等教育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就必须从多方面出发,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高等教育自身改革、积极协调和处理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出发,积极采取应对策略。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理顺高等教育发展与满足民生需求方面关系。应当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大学的要求,以人民需求为目标;建立机制,调整结构,加大投入,促进高校规模的发展,促进高等教育规模与内涵发展的协调;要加强高校办学行为监管,提高办学质量,加大高等教育信息公开力度,促进高等教育的公平。
  
  (二)加强高校自身改革。要从满足学生教育教学需求出发,努力适应社会需求,凝练和提升高校特色建设,促进大学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当前,高校应该在提高师资水平、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科研能力、加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就业指导力度等诸多方面,努力满足和适应化建设的需要。
  
  (三)正确处理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的是高校自身改革中出现的,有的是国家高等教育政策弊端所致,有的则是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中的矛盾在高校局部的体现,要加强对社会舆论的舆论引导,努力化解条件不现实、群众不理解、解决条件不成熟的矛盾,引导人们理性看待教育投入问题。任彦申在《从清华园到未名湖》中谈及大学的社会功能指出:“大学理念之争,核心是如何处理大学与社会的关系。”高校置身于社会洪流中,秧连并蒂,其每一步发展都与社会经济、社会环境息息相通,高校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与社会的合作与支持,所以,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是应当形成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协调与发展关系,促进高等教育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