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工科大学校长素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6
一、大学校长一般现状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北京的一项问卷调查表明,认为大学校长“政治坚定性和敏感性”强的和较强的占89%,“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好和较好的占84%,“清正廉洁、起表率作用”好和较好的占83%,“事业心、责任感、奉献精神”强和较强的占79%。这表明大部分大学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他们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为各自的学校乃至高教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付出了艰辛劳动,作出了很大贡献。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少数校长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思想水平以及领导能力与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形势不相适应,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同志忙于社会活动或个人专业业务,对校内领导工作精力投入不到位;有的校长不注重内部团结,造成党政不协调,难以发挥应有的领导核心作用。这些问题都是应该注意纠正或解决的。无论是从新形势下大学领导班子在学校和整个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事业中的重大责任来看,还是从解决当前大学领导班子中存在的问题来考虑,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快把大学校长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世纪之交,我国大学肩负的艰巨任务和面临的复杂形势,要求“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教育家”。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
1.首先要具备政治家的素质。能够用政治家的眼光和能力来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按高等教育办事。
2.要有扎实深厚的知识功底。大学校长应当是或社会科学某一领域富有造诣的学者,并是这一领域内有丰富教学和科学研究经验的行家,把握大学工作特点和规律,掌握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有关规定,熟悉和掌握领导科学、教育科学、管理科学、文秘科学以及化办公手段等有关的理论和知识,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在学历上应逐步达到研究生以上文化水平。
3.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大学校长应当具有驾驭学校健康发展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注意调查研究,有一定科学预测能力和应变能力,善于对错综复杂、纷沓而至的事物做出合理判断,具有较强综合分析能力、科学决策能力。
4.应当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善于创造性地运用党的方针政策解决实际问题,勤政廉政,公道正派,团结同志,密切联系群众,应当有健康的体魄,精力充沛,勤于思考。
二、工科大学校长应具备的特有素质
工科大学校长除具备大学校长的基本素质外,更要依据工科大学特点,具备其所独有的素质,即要有战略家的胸怀,家的韬略,科学家的水平。
高等工科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要使命。江泽民总书记提出:“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取决于全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的程度,这向中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表明,高等教育必须面向21世纪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的突出问题是人才规模、类型、培养模式单一,忽视素质教育。目前,高等工科大学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把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做为高等工科大学的校长理应是复合型人才,而且是能治学、治校的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具备这样素质的校长才能根据工科大学的实际,确定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模式,积极地推进“面向21世纪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迎接21世纪的挑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给高等工科大学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高等工科大学要依托学科优势主动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以高新技术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回报社会。创办大学科技园,成立科技企业或企业集团,与社会企业结合,优势互补,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这就要求工科大学校长应该具有企业家、开拓者的素质,不仅要治学有术,治校有方,更应该懂得如何领导本校科技人员走出“象牙塔”,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把课堂“搬”进市场,去经营工科大学,去发展工科大学。如果校长仅是学术权威,忌讳摸钞票,学校就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更谈不上规模、效益了。
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和大学布局结构调整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适量减少单科性大学,工科大学将通过共建、合作、合并、划转及协作等形式,优化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增强办学活力和综合实力,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工科大学校长素质在改革和调整中显得至关重要,一个高素质的工科大学校长应当以战略家的胸怀适应改革,服从大局,不考虑个人利益得失,把握改革良机,富有创新精神,表现出对一个综合性工科大学的驾驭能力,并能够拓宽思路,加强内部管理,促进高校改革向深层次发展。 随着的,大学职能也发生很大变化,最初仅以教学为职能,近代引入研究职能,如今随着发展,社会服务的职能应运而生,大学职能日趋复杂,这对大学校长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大学已不再是封闭的小社会。如今的大学校长不仅要有治学之术、治校之方,还要有经营之道,能当家理财,胜任繁重而复杂的校务工作。
三、全面提高工科大学校长素质的基本环节
1.选拔。领导干部的良好素质是建设好校级领导班子的重要基础,必须下决心,花大气力不断提高工科大学校长素质,把好选用校长的“入口”关。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和意志,采取民主推荐和领导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经过严格考察、考核,选拔出高素质的大学校长。选拔一名工科大学校长的前提是让其在校长的岗位上发挥作用,而不是让其在岗位上锻炼成长。因此,校长人选应当有适应工作的人格、学识、能力、威望,有较强的宏观管理能力,受到多数群众的拥护;应当具备大学校长应有的管理才能、创造精神、研究水平和实际业绩。
2.培训。据北京、陕西、山东、浙江等省市的统计,参加过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学习培训的学校领导干部达到60%~80%,有的已实现普遍轮训的目标。国家高等教育行政学院1993年~1995年共举办四期进修班或培训班,500多名大学领导干部和校级后备干部参加了进修和培训。其理论政策水平、思想素质、实际工作能力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工科大学校长应当积极参加干部培训学习,各级干部培训基地要采取多渠道、多学制、多规格培训形式加强对工科大学校长的培训工作。每位校长至少要进行三个月以上的培训。在培训中,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工科大学校长,用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工科大学校长,用有益的改革实践经验启发工科大学校长,实现工科大学校长从学者、管理者到政治家、教育家的转变。
3.考核。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工科大学校长的考核,坚持民主评议、民主推荐、民意测验等办法,全面考核校长的德、能、勤、绩。注意考核工作实绩,不定期听取校长工作汇报,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考核的结果作为对校长任用奖惩的依据。上级部门对工科大学校长的整体素质要有准确的把握,便于今后校长的调整,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4.提高。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观念不断更新,新知识、技术让人们目不暇接,挑战与机遇并存。如果不努力去适应变化,主动学习掌握新知识,就会落伍,就适应不了时代需要。工科大学校长除了努力学习本专业领域知识外,更要注重学习新观点、新方法,开拓思维,转变旧的思维模式,接受新生事物。从各个角度,以各种方式寻求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最佳途径,寻求培育更多实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办学路子。
上一篇:妥善处理在校生与校漂族关系
下一篇:中专在校生参加高教自考的利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