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孙鹏飞 时间:2010-08-16
  摘 要:高等学校作为大学生思想工作的主阵地之一,担负着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新的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院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求真务实,锐意创新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体育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的新途径、新办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新问题;创新
  
  1 加强三观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着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许多传统的价值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加上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导致了一些人放松了政治理论的学习和世界观的改造,以至于出现了道德滑坡。
  大学生思想脉搏的跳动,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始终是社会状态的反应。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性群体,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常的社会嗅觉,对社会、家庭环境影响的反应迅速、行动快捷。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不少学生在价值观的判断和选择上存在矛盾。在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学生认同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认同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认为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但在具体价值选择上,一部分学生更注重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更多地考虑个人利益和物质追求。体育院校有很多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他们普遍缺乏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埋头苦干的精神,加上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从而大大动摇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传统认识。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坚定地把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体系教给学生,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现、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一直被认为是通过灌输的方式使教育对象转变思想,服从社会的需要。习惯于将教育者定性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将受教育的学生定性为教育过程中的客体,这种教育理念不是把教育者作为主体加以发展,而是把被教育者作为工具加以训练,在这种工作理念支配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对广大学生而言,要树立主体意识,引导自我教育。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要从三个方面认识:一是从人的生长过程来看,大学生基本上都是成人,具有较为独立的个性、人格和行为处世能力,应该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二是从学生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来看,大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在国家教育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对学校的发展更具有资源性的意义;三是从教育的实施过程来看,大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形式上的客体,但教育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仅如此,学生间的相互影响、启发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自身也是教育的主体。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理念上要确立主体性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要特别注意转变教师作为教育者高高在上的观念,一切教育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来开展,将教育对象真正视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从而使学生成为自主的、能动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
  (2)教育内容上要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是其接受外部教育影响的根本前提。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过程来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主体出于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是对教师传递的教育信息的理解与分析、反映与择取、整合与内化的过程,只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并由各种教育渠道进入大学生的主体视野,才能促进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接受和实践。
  (3)教育方式上要做到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一般性的宣传、教育和活动能够创造和形成一定的氛围,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仅靠这种方式是不够的,我们应当给学生开出一张可供他们选择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菜单,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知识获取的教育,又要想到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使不同的学生群体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活动方式。  3 挖掘学习动力,引导学生重视学习,努力成才
  
  目前,世界正处在知识信息时代,高新科技迅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只有掌握先进的文化知识,才能在发展、巩固国防、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科技队伍的预备队、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生力军的大学生,在大学有限的学习时间里,理应努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为将来投身社会做好充分地准备。社会对高学历、高文化、高技能的需求以及成功者的经历,也客观地反映了学习与未来工作的关系,而在这些不争的事实面前,在向高科技进军的雄浑交响乐中,却在大学生中出现了不和谐音——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上课迟到、打瞌睡,无故旷课现象明显。其具体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一部分学生热衷于经济活动,重眼前蝇头小利,轻今后长足发展。表现为:校外打工,校内搞经营。因此占用了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无法满足学习上的必要投入。这其中也包括为家境所迫,由于基本生活条件的不足,迫使寻求额外经济支持的学生。
  (2)有些学生对自身的现状分析发生错误,进入了误区。认为自己考进的是“三流院校”,毕业后也无多大发展。故而,学习上懈怠、松散、缺乏进取精神。
  (3)学习方法有问题,努力和结果不相吻合。在付出而得不到相应回报的情况下丧失对学习的信心。
  (4)部分学生沉迷于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据调查显示,院校经常上网的大学生占80%,其中,约有15%的人是上网学习,60%的人是上网聊天,25%的人是上网玩游戏。
  对于学生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产生这些思想和行为,应该认真地分析,进行有的放矢的工作,引导学生充满信心地生活,充满智慧地学习,充满快乐地成长。
  在新的形势下,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要讲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并在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由显性教育向显隐结合转变。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的教学、日常管理当中,使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管理相互渗透。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只要坚持实事求是,从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继承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能够承担起所赋予的重任,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张耀灿,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钢主编.创新:新考纪的教育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夏兴有.论以人为本[N].光明日报,200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