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作用分析——以浙江嘉兴学院为例
〔摘要〕构建了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对嘉兴学院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进行量化分析,得出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社会化、道德社会化、知识社会化、能力社会化和心理社会化以及总体社会化等不同方面的分值及相应的作用水平,并对其成因进行了简要地分析。
〔关键词〕社会化 大学生社团 作用 影响因素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生社团社会化功能的充分发挥,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随着我国高等的迅速,高校学生社团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在当前高校学生社团数量快速增长,类型日趋多样化的背景下,社团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究竟如何?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笔者使用平均权重法并设置相应的指标体系,以浙江嘉兴学院为例,对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
一、资料搜集与样本情况
(一)问卷设计
大学生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通过教育、学习、实践等活动所经历的社会化环节,在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努力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的人生观、价值观,完成大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化过程(刘伟校 刘英,2008。)。依据大学生社会化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研究设计的问卷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对象的个体特征,第二部分是影响社团发挥社会化作用的因素,第三部分是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发挥作用的水平。在这部分,除了包含相应的定量统计数据外,更多地采用了李克特五点量表(高、较高、一般、较低、低),以29个指标对被访学生进行调查,这样可以做到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
(二)样本情况
嘉兴学院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是一所省属新建综合类本科院校,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学生人数已达两万人以上。本次调查以嘉兴学院大二到大四参加过社团的同学为调查对象,在全校范围内采用分层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61份,收回254份,其中24份问卷无效,有效问卷230份,有效率88.12%。样本分布情况如下:从性别分布来看,男生97人,占42%,女生133人,占58%;从专业类别来看,理工医学类103人,占45%、文法类51人,占22%、经管类76人,占33%;从年级分布来看,大二学生98人,占43%,大三学生74人,占32%,大四学生58人,占25%。被访同学参加的社团类型多种多样,如人力资源管理协会、日本语俱乐部、文学社、心理协会、“邓三”思想研究会、创造协会、辩论协会、大学生创业者协会、棋牌协会、羽毛球协会、越剧社、心之源环保协会等等。
二、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作用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介绍
为了能较为准特地评价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作用,本研究设计了一套大学生社会化评价指标体系,用这些指标做成调查问卷去调查参加过社团的同学,经过统计分析就能较为清晰地得到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作用水平和效果。本指标体系分为5个一级指标,分别是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知识社会化、能力社会化和心理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化是指当代大学生学习并内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逐步成为具有稳固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信念等政治素质的政治人[2]。政治社会化之下有3个二级指标: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行为。道德社会化是指在社会和教育的影响下,将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逐步内化,成为个人的道德品质,使大学生形成文明的举止和良好的个人品德,从而形成合乎社会道德标准的道德信念的过程,它的发展与人的社会关系有着密切联系[3]。道德社会化之下有4个二级指标: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知识社会化就是要努力学习知识,了解和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构成—个较为完整的专业知识框架[4]。知识社会化之下有3个二级指标:专业知识,专业外知识,科技创新知识;能力社会化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和谋生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获得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情绪、合理安排生活、协调人际关系等。谋生能力是一个人能否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5]。能力社会化之下有4个二级指标:社会生活基本技能,人际技能,处理工作能力,自我完善能力。社会生活基本技能之下有2个三级指标:生活自理能力,谋生能力;人际技能之下有3个三级指标:人际交往能力,灵活应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处理工作能力之下有6个三级指标:信息搜集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完善能力之下有4个三级指标:责任感,创新精神,社会评价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心理社会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社会心理内化为个体心理,为个体所接受,将个体心理整合、同化并改造为具有社会人的普遍心理;二是指个体心理外化为社会心理,为社会其他成员所普遍接受,升华为社会普遍心理,从而使社会心理得到发展[6]。心理社会化之下有4个二级指标:改变孤僻、自卑的性格,融入团体;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增强自信心;学会接纳、包容、信任他人。
(二)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作用分析
利用设定的29个指标形成29道调查题目,每道题目都设定了“大”、“较大”、“一般”、“较小”、“小”这五个选项。在进行分析中要用到李克特五点量表,五点量表评价采用“大”、“较大”、“一般”、“较小”、“小”的标准,根据选择的结果采用5分制进行转化,所有正向指标从“大”到“小”依次赋予的分值为5、4、3、2、1。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分析会得出每个指标的平均分,进而得出5个一级指标的平均得分,还可以得出29个指标的整体综合得分。得分在1—1.8之间的为作用小,得分在1.8—2.6之间的为较小,得分在2.6—3.4之间的为一般,得分在3.4—4.2之间的为较大,得分在4.2—5之间的为大。以下将具体分析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作用。
政治社会化分析。反映政治社会化的3个指标的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政治社会化指标李克特量表分析结果
指标 不同水平的人数比例(%) 各指标
平均分
大 较大 一般 较小 小
政治认知 1.74 18.70 40.43 20.87 18.26 2.65
政治态度 3.48 11.74 43.04 22.61 19.13 2.58
政治行为 3.48 16.52 36.96 28.26 14.78 2.66
注:n=230,3项指标平均得分=2.63
通过表1的数据可以发现嘉兴学院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整体作用一般。参加学生社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同学们认知和理解各种政治现象,有助于学生关心各种政治事件,提高政治觉悟和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
2、道德社会化分析。反映道德社会化的4个指标的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道德社会化指标李克特量表分析结果
指标 不同水平的人数比例(%) 各指标
平均分
大 较大 一般 较小 小
明礼诚信 12.17 37.83 33.04 13.48 3.48 3.42
团结友善 17.39 40.00 25.22 15.22 2.17 3.55
勤俭自强 5.65 18.70 47.39 17.39 10.87 2.91
敬业奉献 13.48 36.52 36.96 9.56 3.48 3.47
注:n=230,4项指标平均得分=3.34
通过表2的数据可以发现嘉兴学院学生社团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整体作用一般,其中勤俭自强这一指标的平均分为2.91,说明参加社团在一定程度上对同学学会勤俭节约,自强不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外3项指标分值均超过3.40 ,表明社团在这些方面所体现的作用较大,因为每个学生社团都是由有着共同爱好的同学组成的大家庭,每个社员都是其中的一分子,身处同一个社团彼此之间没有利益纠纷,所以社员之间基本上都能以礼相待,团结互助,彼此诚信,这也是学生社团在道德社会化中体现作用的原因所在。
表3 知识社会化指标李克特量表分析结果
指标 不同水平的人数比例(%) 各指标
平均分
大 较大 一般 较小 小
专业知识 3.48 15.22 39.56 26.09 15.65 2.65
专业外知识 7.39 30.00 37.39 16.96 8.26 3.11
科技创新知识 1.74 18.70 40.00 24.78 14.78 2.68
注:n=230,3项指标平均得分=2.81。
通过表3的数据得知,参加社团对于社团成员获得各种知识的作用总体表现为一般,其中相对来说对于获得较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以及各种科技创新知识的作用较弱,而对于获得专业外各种理论知识或实践操作知识的作用相对较强。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同学们参加的大多是本专业以外的各种社团,所以学到更多的必然是专业外的各种知识。社团对学生获取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有关社团应注意强化学生社团的知识学习功能。
4、能力社会化分析。能力社会化指标下设4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社会生活基本技能、人际技能、处理工作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以下是每个二级指标的分析结果:
表4 社会生活基本技能指标李克特量表分析结果
指标 不同水平的人数比例(%) 各指标
平均分
大 较大 一般 较小 小
生活自理能力 8.70 24.35 38.69 18.26 10.00 3.03
谋生能力 9.57 39.56 30.87 13.91 6.09 3.33
注:n=230,2项指标平均得分=3.18
指标 不同水平的人数比例(%) 各指标
平均分
大 较大 一般 较小 小
人际交往能力 14.78 46.09 29.56 5.22 4.35 3.62
灵活应变能力 9.56 42.61 30.87 14.35 2.61 3.42
沟通表达能力 12.17 40.87 33.48 10.00 3.48 3.48
注:n=230,3项指标平均得分=3.51
表6 处理工作能力指标李克特量表分析结果
指标 不同水平的人数比例(%) 各指标
平均分
大 较大 一般 较小 小
信息搜集能力 6.96 33.48 43.91 11.74 3.91 3.28
分析判断能力 5.65 33.48 39.57 14.78 6.52 3.17
解决问题能力 7.39 36.09 38.26 12.17 6.09 3.27
独立工作能力 13.48 31.74 35.22 12.61 6.95 3.32
组织协调能力 11.74 36.96 33.91 12.61 4.78 3.38
团队合作能力 15.65 42.61 27.83 8.69 5.22 3.55
注:n=230,6项指标平均得分=3.33
表7 自我完善能力指标李克特量表分析结果
指标 不同水平的人数比例(%) 各指标
平均分
大 较大 一般 较小 小
责任感 16.52 38.26 31.74 8.70 4.78 3.53
创新精神 5.22 27.39 38.70 18.26 10.43 2.99
社会评价能力 6.09 23.91 41.31 21.30 7.39 3.00
自我控制能力 7.83 30.00 40.87 12.61 8.69 3.16
注:n=230,4项指标平均得分=3.17。
综合以上反映能力社会化的15个指标,得到平均分数3.30。这表明,嘉兴学院学生社团对大学生能力社会化的总体作用处于一般水平。学生社团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参加社团应能使同学们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的以提高,增强社会竞争力,改善人际技能;另外通过参加社团活动,能间接地培养处理工作的能力,以便为将来参加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社团还是学生进行自我完善的场所,使学生的自我完善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体现。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社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能力社会化的提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总的来看其作用的发挥还存在着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因此各类社团应该努力调动社员的积极性,提高活动的质量,争取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活动当中,可能的话也让普通社员为活动的开展以及整个社团的出谋划策,而不是仅仅让社团干部包办一切,这样的话很多同学也有机会得到锻炼,培养能力,从而在社团里实现自身的价值。
5、心理社会化分析。反映心理社会化的4个指标的分析结果如表8所示:
表8 心理社会化指标李克特量表分析结果
指标 不同水平的人数比例(%) 各指标
平均分
大 较大 一般 较小 小
改变孤僻、自卑
的性格,融入团体 13.48 39.13 30.43 8.70 8.26 3.41
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13.04 33.91 39.57 8.70 4.78 3.42
增强自信心 14.79 33.91 33.91 11.74 5.65 3.40
学会接纳、包容、
信任他人 12.61 41.74 32.61 7.82 5.22 3.49
注:n=230,4项指标平均得分=3.43。
表8的数据显示,嘉兴学院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心理社会化的整体作用较大。当今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离开家庭进入大学后难免会碰到各种难解的困境,心理上必然带来比以往更多的矛盾和困扰,他们急迫地需要心理上有所归宿,得到支持和认同。学生社团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心理调节场所和避风港,于是很多学生地就转向学生社团。由于学生社团成员兴趣爱好相近,是在相互认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彼此心理相容,互谅互让,各种烦恼得到机会诉说,这对调节情绪,增进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平时比较孤僻、自卑的同学能通过社团建立友谊,改善性格,融入团体,同时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他们增强自信心,学会接纳、包容、信任他人都起到一定的作用。总之,心理社会化对大学生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有一个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所以社团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心理协会,应充分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主动性,直接或间接地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结论
本文以大学生社会化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在收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作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该评价体系综合以上反映大学生社会化的29个指标,得到平均分数3.20分。这表明,嘉兴学院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总体作用处于一般水平,其中社会化和知识社会化的作用相对较弱,分别为2.63分和2.81分,道德社会化、能力社会化、心理社会化的作用相对较强,分别为3.34分,3.30分,3.43分。总体来看,嘉兴学院学生社团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社会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满足社团成员的多样化、多层次需要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也就是说社团的社会化功能尚未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各类社团应努力提高活动质量,积极寻求好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自身的社会化功能,使学生在学校里通过参加社团最大程度地实现自身的社会化,以便于今后顺利地走向社会。
:
[1] 刘伟校,刘英.简述大学生社会化.消费导刊,2008(3):P238-239.
[2] 裘莉.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丽水学院学报,2008(1):P83-85.
[3] 成祖松.大学生社会化的概念框架研究.文化,2008(22):P129-130.
[4] 郑洁,税伟.论大学生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及主要内容.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版),2004(1):P132-134.
[5] 江荔仙.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作用.发展研究,2006(6):P86-87.
[6] 陶梅.毕业班大学生心理社会化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与社会发展,2006(1):P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