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中的障碍与突破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6
论文关键词:双语教学;高等
双语教学就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1]。我国的双语教学早在20世纪初就在一些大中小学实行了,但最终在一些人的反对下走向了寂寞,而今天,重提双语教学,是对传统事物赋予新的内涵。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自此,双语教学在我国呈现蓬勃之势。虽然如此,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情况、社会情况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双语教学开展并不顺利,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不容乐观。
一、我国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与学的瓶颈
一个国家社会语言环境对双语教学的影响举足轻重。美国和新加坡都是移民国家,在加拿大,英语和法语都是官方语言,欧洲和卢森堡有更好的双语或多语环境,这些国家中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随处可接触或用到除母语以外的其他语种,双语或多语环境的存在,为这些国家的双语教学创设了客观氛围,提供了客观条件。在这些国家,可以比较容易得找到具有双语教学资质的教师,教师资源相对丰富;而学生由于平时就经常接触或使用第二甚至第三种语言,因此,双语教学也较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我国是一个单语种国家,社会交流均使用汉语。在我国高校,也基本未开设有关双语教学方面的专业,从事双语教学的老师,往往都只是专业教师,其英语大多仅限于上学时的英语课堂所学而少于实用训练,而专职的英语老师,往往又不懂专业知识,这就造成了我国现阶段能够适应双语教学的教师少之又少,教师资源匮乏。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中小学外语只作为一门语言课程来学习,不具备双语环境,其应用仅限于课堂,缺乏交流,应试教育严重,这就造成了学生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丧失了积极性与主动性,对第二种语言的使用更是缺乏能力,缺乏自信,更缺乏第二语言的直接思维,很多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尚且害怕英语,更何况物理、数学等课堂上的英语!学生英语能力的缺乏也给双语的教与学造成了严重的障碍。西安大学数学开展了双语教学,开始时有100—200人左右报名学习,可仅有53名学生坚持下来并参加了。退出的学生反映听和说不适应,接受困难。无独有偶,清华大学在、机、自动化和电机四大强系开设的物理必修课中,听课的学生两周就从130人降至102人[2]。由此两例,现阶段我国双语教学的困难可见一斑。
一方面,教育者双语能力欠缺,另一方面受教育者英语能力不强,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成为制约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发展的两大瓶颈[3]。在这两大瓶颈的限制下,双语教学最终往往上成了一门专业英语,教师忙于准备表达,学生忙于记录英文表述,其最终结果必然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缺乏双语教学资源
在高教司[2002]152号《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将双语教育作为重要项目内容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明确了指标涵义:“用双语授课课程采用外文教材……”
然而,一方面,市场上的原版英文教材及书较少,另一方面,大多价格昂贵,通常而言,一本原版的英文教材要30—50美元,这对大多数的学生而言是无法接受的。而对于双语教学而言,需要的最好教材是有双语对照的教材,至少在一些关键的章节、概念、定理定律的讲解上该有双语对照,而这种教材或参考书几乎是没有的。合适教学资源的缺少,成为我国现阶段双语教学的又一大限制。
二、解决方案
对于以上问题,要结合我国的社会实际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一)培养双语教学人才
教师是双语教学的最直接的实施者,因此对双语教学而言,师资是前提,是关键,没有具备双语教学资质或能力的教师储备就谈不上双语教学。因师资不足而导致双语教学失败,已有前车之鉴。在前苏联,双语教学的实验在60年代初就已在许多专门的外语学校展开,在这些学校,所有的课程都用外语来讲授,只是这种实验到80年代中期由于教师的需求量极大以及教师素质达不到要求而停止。没有师资保证,双语教学是无法进行的。而我国在这方面恰恰非常的贫乏,我国既不象美国新加坡等移民国家,也不象加拿大一样有两种官方语言,我国是一个单一语种的国家,我国师范类院校从未设立双语师资培养专业,这就导致了在我国搞外语的教师,一般是不搞专业的,而搞专业的教师外语水平又有限。这样,我国进行双语教学的师资就更难保证。因此,培养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就成为重中之重。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师可以采用校内培养和校外培养相结合[3],老人带动新人的培养方式,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通过外聘的方式解决一部分双语教师问题。校内培养主要由本校的英语教师或外教对双语教师进行英语口语培训,并和他们就双语课堂教学问题进行切磋交流,传授英语文化信息,还可以聘请校外专家来校讲课。校外培训主要是把一些优秀的学科教师送出去进行专业英语岗位培训、口语培训,或前往英语国家学习,让他们尽快成为双语教师队伍的“排头兵”。通过各种方式培养成长起来双语教师,再进一步影响、带动新一批的双语教师的成长。
从长久看来,我国一些具备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双语教学的相关专业,培养双语教学的学士、硕士甚至博士,自己培养,这才是解决双语教学师资的根本所在。
(二)提高学生双语学习能力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英语只是作为一门语言课而开设,应试教育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再加上我国社会单语种的客观实际,致使很多学生学不能用,也无处可用,英语学死了,学哑了,连听看外文资料都成问题,更不用谈讲与用。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首先应改革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的应试教育方式,在外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外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改革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考分评价体制,使学生平时的英语表现与英语能力纳入其英语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而现阶段高校要推广双语教学,也必要解决学生看不懂,听不懂的难题,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双语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不惧怕双语教学,勇于接受双语教学。在这方面,学校、教师是关键。学校要为学生创设双语学习的客观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及英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增强学生能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对英语听得懂,看得懂,更让学生开得了口。
此外,要鼓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根据自己的环境和条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参与双语教学活动,切忌一刀切。全部用英语固然好,部分章节用英语也不错,应视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对同一学校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也可以采取分班教学。英语水平好的学生,英语可以多用些,英语水平差的学生,英语可以少用些,视学生的接受情况逐渐增加英语比例,循序渐进。
(三)教材问题
新加坡双语教学主要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教材,而自编教材要请国外专家协作,甚至连教学大纲和标准的制定都请外国专家来指导。我国高校有用国外教材的,也有用自编教材的。使用国外教材有几大难,一是价格昂贵,二是全,学生理解困难,三是可能与国内大纲不符。因此,外文教材的选择需要慎之又慎,不能盲目,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学生情况而定。
对合适的外文教材,可佩上准确的汉语翻译解释,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也有助于缓解学生对外文教材的惧怕心理。而对于解决外文教材价格昂贵问题,西安大学实行的租用教材办法有一定推广意义。该校的英文版《微积分》教材,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托马斯教授编著,价格上百元,学校考虑到学生承受能力,决定让学生租用教材,每年租金50元,一年后归还。通过这种方式,学校既解决了学生的实际困难,又顺利推行了双语教学[2]。
而从长远与实效来看,我国应动手编著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材以及教辅资料。自编教材首先要注重内容的更新,我国传统的教材内容陈旧,几十年前就讲的内容,几十年过去了,还是在重复着相同的内容,而关乎学科学科动态的篇章几乎没有,如大学物理而言,近几年比较热门的纳米技术,超导等方面大多数教材都无所涉及。其次教材要注重双语结合,尤其对其中的重要概念,重要定理定律,更要有双语的对照,配以适当的双语课件。
除上述三点外,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双语教学无现成经验可以借鉴,这就决定了我国双语教学更要注重地区交流,校际交流,相互借鉴有益经验,以资己用,共同发展。
三、结束语
单语种国家的国情,多年来学校应试式外语以及教辅材料的缺乏,成为我国现阶段双语教学的最大障碍,要想使双语教学顺利进行,必须着手培养适合双语教学重任的教师队伍,改革外语应试培养方式,注重外语语言的应用,同时着手编撰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材,并且注重教学经验交流。
[1]张竹林.对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版),2004,(3):94-96.
[2]任长虹.高等学校实施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 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2,(4):17-26.
[3]李莹莹.高校双语教学的瓶颈及其突破途径[J]. 合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