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新生入学时的特点及应树立的几种意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齐锰 时间:2010-08-16

  摘要:本文结合高校新生入学时特点,指出大学生要从刚刚进入大学开始树立新的意识,树立坚定的信念,牢固的专业思想,不断地开拓思维,增强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素质,更好地自己,为以后成为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新生;特点;意识
  
  大学生历经十几年的努力,终于走进大学校门,成为社会的宠儿,成为了国家和民族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在人才竞争激烈今天,对大学生的要求更加严格,因而加快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高科技人才已是在未来的竞争当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但如何能让大学生成长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这就必须了解大学新生入学时的特点,帮助他们树立几种意识,以此更好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大学新生的特点
  
  大学生经过寒窗苦读终于来到了人生中理想的“象牙塔”,特别是看到了大学里没有家长的唠叨与管束,没有班主任的叮嘱与监督,不用在数理化的演算中度过,也不用在政治只能够遨游,课程不是很多,文化活动丰富等等,终于找到“人间仙境”,于是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政治理论知识缺乏。
  由于在中学阶段整天忙于,注重成绩的高分,忽略了政治理论的学习,不关心时事政治,导致了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即使学习到理论知识也是为了考试,获得高分,思想上、行动上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致使政治理论知识缺乏。
  (二)适应能力差
  1、心理适应能力。能够进入大学的同学,在中学阶段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处处受到同学的羡慕,老师的青睐。但是大学是各类人才汇聚,相比之下,很多学生的优越感顿时消失,甚至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压力。
  2、学习适应能力。大学教师上课基本上是每节课讲几章节,跨度大,讲完课就走,学生完全靠自学。但部分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在学习中无目标、无计划,不知道怎么学、学什么、如何学,从而也导致没有学习效果。
  3、适应能力。目前,我国社会家庭对学生事物代管太多,使得很少有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会打理自己的财务,生活中哪些开支是必须的,哪些是可花可不花的,不制定自己的消费计划,不懂得节约,赶时髦,讲排场;有的在开学初,就花光了一学期的生活费,有的还把生活费全部用在买衣服等,甚至用于玩电脑游戏等。
  4、生活适应能力。现在新生入学“一名新生多位家长”护送上大学的现象是越来越普遍,办理入学手续的更多是学生家长,有时家长累的满头大汗,学生却在树荫下一脸坦然。有的是学生在前面喜悦的欣赏大学校园,而拿着沉重行李的父母却步履蹒跚。入学后甚至没有都要家长来到学校来给洗衣服,甚至军训要由家长入校培训。
  (三)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主义观念。现今,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由于家里的宠爱,产生了“我就是世界,世界全部都是我的”自私心理,不能用宽大的心去包容别人,更加不关心集体的事情,遇事更多想的是自己的利益,存在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
  (四)人际关系差。作为独生子女,入学时,学生本人希望住在条件好、人少的四人间,甚至两人间的宿舍,反而忽略了更多交往朋友的意识。另外,在寝室中七八个性格不同,生活阅历不相同的人走到一起,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处理不好室友之间关系,有的四年都不说话,甚者大打出手。他们不仅影响了自己的情绪,甚至还会影响到个人学业和集体利益。
  (五)专业思想不牢固。从中学到大学,经过十几年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考上大学,只注重选择学校,很少选择专业,而进入高校之后,却发现现实与自己的设想有很大出入,由此便产生厌学、惧学,甚至产生学习心理上的障碍,对本专业的厌烦与学习动摇,情绪低落,思想苦闷,产生了厌学心态。
  (六)理想与实际行动的距离。进入大学以后,每一位学生都带着努力
  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远大理想,但是由于刚刚进入大学存在的迷惘,参加活动的盲目性,还有的同学认为大学有四年的学习时间,非常充裕,所以行动滞缓;有的同学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游戏上等,甚者达到痴迷,荒废了学业。

  二.新生应树立的几种意识
  
  (一)坚定的信仰
  当代的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这就必须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仰,不断追求更高目标,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深入学习党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断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强大的理论武器武装自己,指导实际行动。
  
  (二)责任意识
  首先是建设国家的责任。“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就有希望”,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未来与青年大学生的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次是报答父母的责任。全天下的父母为了培养和孩子都倾注了满腔心血。作为子女应该用自己的勤奋刻苦,骄人的业绩来回报父母。三是对自己负责任。青年大学生肩负着父母的殷切期望和时代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走进大学的殿堂,应当自立自强,以全新的姿态和坚强的意识迎接人生的新阶段和新里程,不断开拓进取,创造辉煌,勇于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并为此进行不懈努力。
  
  (三)目标意识
  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中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前,都有一个考上大学的奋斗目标。刚刚进入大学之后,学生树立起正确和具体的目标,消除盲目乐观、安居现状、不求上进的自满心理,正确看待社会、人生和生活,培养高尚情操、顽强意识和坚毅性格,树立奋发向上,勇攀技术高峰的远大理想。
  
  (四)学习的意识
  (1)学习做人:学习做人是一个人立身之本,这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新生应该从刚进入大学就逐步地树立正确的做人伦理准则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争做诚实守信、自强自立的人;(2)学习做事:学习做事是对一个人智能和实际技能的综合运用和考察,是一个人生存之本,是一切学习的最终目的,特别是作为刚刚脱离家庭的环境,来到大学这个新的环境,必须处理各种事情,搞好人际关系,逐渐使自己成熟长大。(3)学习发展: 发展是永恒的话题。作为新生必须明确大学是人生的一个瞬间,要明确自己以后的发展,知道怎么发展,如何更好地发展。
  
  (五)牢固的专业意识
  专业是一个人知识结构的基础,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广大新生要在进校后,通过学校举行的专业介绍会等及时的掌握所学专业在国民建设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查阅资料掌握所学专业的科技前沿;通过有威望的学术学科带头人的介绍本校、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和今后的发展前景,使学生进一步爱校、爱专业,稳定专业思想,做到“心安业专”。
  
  (六)创新与实践意识
  作为大学新生应积极地参加大学的实践活动:如专业实习、劳动周、社会调查、勤工俭学、青年志愿者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等。通过实践可以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受教育、作做贡献、长才干,扩展视野,进一步激发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创造性思维,不断地整合知识结构,树立了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意识,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为社会地发展作贡献。
  
  
  [1] 桂华菊农林高校低年级大学生的特点与教育 高等农业教育 1996(1):17—18
  [2] 楼成礼低年级大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与思考 高等农业教育 2001(1):57—59
  [3] 谢超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引导学生树立十种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3(7)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