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办独立学院本科生的就业预期与创业意愿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康宇 洪宇 时间:2010-08-16
  关键词:民办独立学院 就业创业 本科生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民办独立学院本科生对就业市场的预期,分析了影响本科生创业意愿和就业预期的因素,提出民办独立学院的就业和创业教育应注重建立正确的风险意识。
  学校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和积累的一种投资方式,对增长和社会起着重大作用。民办高等教育的兴起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由之路,但由于教育政策的约束令学费水平刚性化,在相对收人机制作用下,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收人水平下降。①从劳动力供给方面看,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流向偏好与国民经济发展重点之间、职业预期与实际就业状况之间存在矛盾。②市场观念缺乏、就业期望值过高、创业精神不足是致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的内部因素,加强创业教育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途径。
    相比较而言,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障碍可能更多,从而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形成压力。本研究于2005年12月12^15日对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非经济管理专业本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着重考察民办独立学院低年级本科生的就业市场预期和创业意愿。
    一、样本与数据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 5 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280份回收率85- 33。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分布于四个专业;专业占14. 69%、外语27. 11 0 o、汉语言文学37. 97%、20. 23 0};其中一年级本科生占55. 08%、二年级37. 42 %、三年级7.5%,分别赋值为。
    被试中有1 018人提供了性别信息,其中男性(赋值为1)占28. 78 0 o、女性(赋值为。)占71.2200;   1040人提供了家庭所在地信息,其中来自大城市的占17.7900、中型城市50.7700、小城市和乡镇20. 5800、10.8700,依次赋值为4-1。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低于校方数据,因此,可能主要是这一部分学生未提供相应信息。
    样本中有328人有社会实践经验(赋值为1),占25. 63早石;689人无社会实践经验(赋值为。),占53.83%;263人未填写相关信息,占20.55%
  二、就业预期
    调查发现学生对就业的预期有以下特点。
    1.理想就业流向集中于发达地区。理想的就业地区流向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的期望值。本研究对“毕业后理想工作地点”进行了调查,选择“出国发展”的128人,占1000;“北京或沿海发达地区”占49.2200;“其他大中型城市”占21.4800、城市、乡镇”占1000;“边远地区”占9. 300。为进行定量分析,我们对五类选择依次从5-1进行赋值。被试去沿海发达地区或大中型城市就业的整体倾向明显,这显然与这些地区生活水平高、职业发展空间较大有关。
    2.起始薪酬期望值较高。观察起始薪酬期望值分布:800--1 200元”占2. 66,"1 200-2 000元”占14. 84,"2 000-2 500元,,占21. 25 0 o,"2 500-3 000元,,占19.3,而认为应高于3 000元的为41.9500。起薪期望值的中位数落在“2 500-3 000元”区间,不但高于中青院对大学生实际起薪调查结果的1 568元,④也高于2005年北京市的平均起薪2 30。元。⑥相应地,我们对五档选择由高至低赋值为5-10 。
  3.就业形势评价严峻。就“本专业就业形势”而言,18.28%认为“很严峻”,感到“严峻”的占40. 23 % ,“一般”占26. 02 0 o ,“乐观”占9.300,仅有6. 17%的人评价为“非常乐观”。各选项依次赋值为1-5,单样本T检验显示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评价平均值为2. 4484,在P<0. 00l水平上显著低于代表无差异的检验值。
    用整体“就业形势”评价均值2. 4484对各专业的“就业形势”乐观程度进行单样本T检验,发现法律专业乐观程度为2. 266,在PGO. 05水平上低于整体均值;而艺术专业为2. 6023,在PCO. 05水平上高于整体均值;外语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分别为2. 4236和2. 4547,均无法通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尽管不同专业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有所差异,但所有4类专业被试对本专业就业形势评价均在P<0. 001水平上,显著低于理论无差异值。

    三、风险偏好与创业意愿
    本研究对风险偏好进行了考察。选择“收益率稳定、很安全”的风险厌恶型有780人,占60. 94 %“风险高、收益率也高”的有419人,占32. 73%,代表着风险中性类型;“收益率低、但一旦成功回报极高,如彩票”的81人,占6. 33%,这一类属于风险偏好型。本研究对三种风险偏好类型依次赋值为1一3,整体均值为1. 4539,以2为检验值的单样本T检验显示,被试在P<0. 001水平显著倾向于风险厌恶。创业意愿则用“如果你有一笔资金、会做何种投资”进行衡量。选择“银行存款”的占18. 5900 ,“保险”占21. 56 %“债券”占15. 63,0 o ,“股票”占5.2300,“创办公司”占38. 98。一般而言,银行存款风险最小而创业风险最大,我们按风险程度分别赋值为1--5,整体均值为3. 2445,以3为检验值的单样本T检验显示,被试在P<0. 001水平显著偏好风险程度较高的投资。     整体的风险厌恶倾向与较高的创业意愿之间毕竟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将被试按风险偏好类型分为三个子样本,发现有创业意愿的占风险厌恶型被试的31. 15 %,占风险中性类型的52. 74 0 0,占风险偏好型的43. 21,%。相当一部分风险厌恶类型的被试也表示了创业意愿,可能是由于他们对创业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也说明了在大学生中进行创业、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堕待加强。
    四、相关性检验与多元回归分析
    我们进而对性别、家庭所在地、年级、有否实践经验、理想就业流向、起薪期望值、本专业就业形势、风险偏好类型和创业意愿共9组变量进行了皮尔森相关性检验,发现以下统计学意义显著的特点:(1)在P<0. 001水平上,性别与理想就业流向负相关,与社会实践经验、风险偏好类型和创业意识正相关,说明男性社会实践经验较多,更倾向于去发达地区或国外,也更乐于承担风险和创业;(2)家庭所在地与理想就业流向((P<0.001)和起薪期望值((P<0.01)显著负相关,与本专业就业形势(P<0. 05)和风险偏好类型(P<0. 1)显著正相关,即越是来自不发达地区就越是希望去发达地区工作并获得更高的起薪,而家庭所在地越是发达其对就业形势的判断就越乐观,同时对风险的偏好程度就越高;(3)年级越高,起薪期望值就越低((P<0. 001),风险偏好程度(P<0. 001)和创业意愿(P<0. 05)就越高;(4)社会实践经验在P<0. O1水平上与风险偏好程度和创业意愿显著正相关;(5)理想的就业流向与起薪期望值和创业意愿在P<0. 001水平显著正相关,暗示着去发达地区工作的目的之一在于自主创业;(6)起薪期望值与风险偏好程度及创业意愿显著正相关((P<0.001); (7)本专业就业形势与风险偏好及创业意愿显著正相关((P<0. 001),即越是感觉就业形势乐观,其风险偏好程度和创业意愿就越高;(8)风险偏好和创业意愿在P<0. 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
    就创业意愿而言,除家庭所在地和本专业就业形势外,其他因素都在不同显著水平上与之相关。本研究进一步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1)首先以创业意愿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确认了性别、理想就业流向、起薪期望值和风险偏好均在F’<0. 001置信水平上影响显著;(2)以本专业就业形势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仅在P<0. 1显著水平上发现男性乐观程度较低,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更趋于乐观,而其他各变量的相关都不具统计学显著意义;(3)最后,当因变量为起薪期望值时,家庭所在地(P<0. 1)和年级(P<0. 0l)显著负相关,而就业流向((P<0. 001)、风险偏好(P<0, 1)和创业意愿(P<0. 001)则显著正相关,这与前述皮尔森相关性检验的结果基本一致。
    五、结论
    对民办独立学院本科生的实证分析,为本科生就业预期特点的研究提供了支持性证据。与较高的期望值相对,的是本科生对本专业就业形势的较低评价。与已有的研究成果有所差别,民办独立学院本科生表现出较强烈的创业意愿、理想的就业流向集中在发达地区以及较高的起薪期望值等特点,可能都与实现创业理想有关。然而,创业意愿与风险偏好分布的不对称性意味着学生对创业风险的认识可能有所偏差,部分学生较强的创业愿望有可能建立在空想的基础之上。
    加强本科生创业教育、鼓励创业思维和创业活动,并非仅是缓解就业市场压力的手段,而是要通过培养市场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从而推动社会的持续增长并全面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不仅民办高校,整个高等教育都应如此,甚至自高中阶段起就应强化创业和风险教育这一薄弱环节,因为创业教育的本质就是关于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