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新时期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林乔华 时间:2010-08-16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 问题时策
  论文摘要:本文指出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创街高杖学生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相关对策。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在急剧增长,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的就业指工作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高等的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因此加强新时期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意义特别重大。本文仅从新时期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为高校新时期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力的提高,使其更好地实现就业,就业稳定和职业发展。
  1新时期高校学生就业手旨导工4节俘在的问题首先,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地位不明确,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降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多数高校由于沿用传统的机构设置,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多设置在学生处、招生办或团委会,没有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导致对学生就业指导的认识不到位,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分散,容易与其它的学生工作混淆在一起,缺乏其它部门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支持,缺乏坚强有力的集中领导,降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第二,宣传力度不够,指导形式单一。大多数高校只注重就业政策的宣传,缺少对学生就业观念和就业理论的教育;指导形式只限于聘请一些专家学者做一些讲座,没有专门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就业观念教育只局限在学生本人的教育,未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就业指导的作用。
  第三,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滞后,缺乏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多数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教育只局限在毕业班,缺乏对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就业意识、就业竞争力的教育,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毕业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严重,缺乏应对就业的技巧,影响了毕业生就业的数量与质量。
  2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策
  首先,应明确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机构的地位,健全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提高学校对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视。
  (1)应把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单独从学生处、招生办或团委分离出来,提高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行政地位。
  (2)健全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机构。下设办公室、市场部和指导部,每部门围绕各自的职责开展工作,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做好学校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形成了一支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就业工作队伍。

  (3)明确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责。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职责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贯彻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拟定毕业生就业办法、措施;制定并组织实施学生就业指导规划和计划,开展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咨询;宣传毕业生资源,开展需求市场调查,了解社会需求状况,发布用人需求信息;办理毕业生派遣手续,处理毕业生遗留问题;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就业质量跟踪调查;组织校内就业工作的督促、检查、指导和评估。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多样化的就业指导内容与形式。
  (1)就业政策的指导。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和政策支持力度,实施项目带动,营造良好就业环境,建立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引导和鼓励更多的毕业生面向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学校就业指导人员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当年的就业政策,让他们及时了解有关政策,引导他们要从社会和本人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国家需要与个人志向的关系、就业与创业的关系,正确定位,选准方向。   (2)择业观念的指导。学校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学生要认清就业形势和适应新的就业形势,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哪里有就业,就在哪里立业”的就业观。帮助毕业生正确处理好社会需求与个人成才、成才与发财、事业与生活、集体与个人、干部岗位与工人岗位之间的关系;根据社会与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情况,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降低过高的就业期望值;本着实事求是,发挥个人优势的原则,克服从众心理,选择一个适合白己的单位;引导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过好“就业关”。
  (3)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养成的基本环节。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同时,个性特点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不同专业、不同地区、不同性格以及不同能力的学生在指导上应是不同的。此外,还应开通就业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咨询服务。
  (4)开设就业指导课。学校要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为依托,聘请有就业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校内教师或校外专家成立就业指导课教研室,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形成较为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应涵盖就业市场与社会职业分析、职业生涯规划、求职礼仪与技巧、工作能力拓展、就业心理调适、自主创业等方面,使在校生都能接受到系统的就业指导,为成功就业做好知识与能力的准备。
  (5)利用进行就业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可以开设全校就业指导Q Q群,开通个案咨询热线,开放职业规划测评系统,引进“职前教育网络学堂”,以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三,建立全程化和全员化的就业指导体系。
  (1)就业指导全程化。就业指导应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一年级学生适应大学并规划大学四年生活,树立职业概念,培养职业意识;二年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塑造自我,激发专业兴趣,完善知识结构;三年级学生开始了解就业市场,参与实习,科学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调适,培养和发展与目标相适应的各方面能力,并充分发挥自己特色,掌握各项与职业目标相应的技能;四年级学生需明确职业目标,具体应着重于就业形势、就业信息、求职技巧、就业心理调适和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指导。通过四年连续系统性的指导,可为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基础。
  (2)就业指导全员化。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校各方力量齐抓共管,逐步形成“学校领导主抓、就业中心统筹、学院落实、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模式。学校应动员和鼓励教职员工利用出差、讲学、科研工作等机会,积极宣传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毕业生情况,收集各种就业信息;鼓励学生家长、校友、在校学生为毕业生提供需求信息;学校还可以聘请政府领导、相关专业的成功人士、优秀校友、国际化大公司经理、友好合作单位人事主管等做顾问,为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讲座,提供职业咨询服务等,形成“全员关心、支持并自觉参与学生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总之,新时期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确保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教育环节,也是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分析研究,树立研究理念、建立研究制度,发挥研究价值,才能实现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突破,从而找到一条适合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