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循环经济伦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伦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3-02-14

  第四,共存共荣、互利共赢。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由此形成循环经济的中循环层次。园区内的企业之间进行原材料、能源、信息、技术、人员或资本交换,并通过包括这些资源要素在内的环境与资源方面的管理与合作,来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双赢。传统线形经济只强调企业之间存在某种交换关系,而不考虑交换关系的具体内容,这是生态园区与传统经济的重大区别。如上图的生态链中,有以热电厂为中心的电力行业,同时还辅以铝厂、化肥厂和水泥厂等相关行业。对于单个企业来说,处于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上或生态园区中的相同行业企业与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经济发展已形成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利益关系,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处理好共同体内同行业之间及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互相合作和支持,在对产业链上别的企业负责的同时,也给自身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构建一个良性发展的生态平台,实现共存共荣,互利共赢。

  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催生了一些新的伦理关系,提出了诸多与传统线性经济不同的伦理理念与道德要求,这一方面要求生态圈内或生态区域内的企业之间必须形成相互认同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也对企业与公民提出了许多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道德准则需要共同遵守。

  三、循环经济深蕴的价值原则。

  循环经济与传统线性经济不同,它深刻蕴藏着的内在伦理精神是整体性价值原则、可持续价值原则。具体体现在对资源、对环境、对生产、对消费、对利益、对公正等全新的认识和应报的伦理态度,表现出人类在生态约束面前的主动精神和对人类未来的责任意识。循环经济的价值原则,是缓解经济与环境、经济与社会紧张关系,从而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各方协调共存的伦理精神。

  循环经济伦理的整体性价值原则,是基于世界普遍联系的学说与对经济的新认知。恩格斯说,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世界是一个由无数具体事物及其过程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总体,其中每个事物和过程都是这个总体中的一个有机成分或环节。这就使得从个别事物到复杂体系,从非生命界到生命界,到社会,再到无限的宇宙,形成一个由无穷无尽的层次、中间环节的相互连结交织而成的普遍联系之网,而其中每一个别事物的存在、运动和变化又都是普遍联系的具体体现。因此,任何具体事物的发展,都要考虑其联系的相关方面,否则,只能是畸形的发展,而畸形发展则必然是短命的。

  循环经济这一发展方式,内蕴的、客观的、核心的要求就是考虑经济活动对与之相互关联的环境、资源、社会的结构性影响,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循环经济伦理便具有了“普遍伦理”的价值。

  具体而言,循环经济伦理的整体性价值原则,是把经济视作全球大系统中的一个开放的子系统,它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与环境、与生态、与社会以及人类整个大系统其他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经济发展必须与系统整体协调发展。如前所述,循环经济是基于人类对当代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而提出的,目的是如何在资源少消耗、环境不恶化甚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当代人类必须摒弃仅仅关注经济效率与增长速度的单向度发展观,更加关注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价值和人类自身的价值。美国着名学者莱斯特·R·布朗认为:“从破坏生态的经济转入持续发展的经济,有赖于我们经济思想的哥白尼式改变,认识经济是地球生态经济的一部分,只有调整经济使之与生态系统相适应才能持续发展。”①着名生态经济学家赫尔曼·E·戴利于1996年在他的《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一书中认为,现存经济的“主导模式完全排除了生态成本”②,造成市场不能反映生态学的真理。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发表了一篇题为《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的文章,首次提出了“生态经济学”概念。这种理论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从整体上去研究生态系统和生产力系统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用,研究生态和经济的结合,揭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节约利用一切可用资源。

  在传统线性经济运行的各要素中,生态环境要素是作为一种没有限制和约束的可利用资源来使用的,这也是导致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率的同时破坏生态环境的理论原因所在。整体价值原则不仅弥补了先前人类对环境、对自然资源价值的认知缺乏,而且突破了生态伦理与经济伦理的严格界限,它要求经济发展必须尊重生态学规律。从空间维度来看,整体价值原则还表明,资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超越国界的全球性话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相对于整体价值观要求来说,都是局部,因而必须要有全球视野,正确认识和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遵守国际公约,承担道德义务,担负全球责任。由此可见,整体价值原则彰显了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和人类自身和谐发展的内在伦理精神,倡导的是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与人类自身价值相统一的新的系统整体伦理观。

  循环经济伦理的可持续价值原则,也是这一经济发展方式自身内蕴的。整体性价值原则与可持续价值原则两大原则,从空间与时间两个不同维度反映了循环经济的内在伦理精神。前者体现的是事物的联系本性,后者体现的是事物的发展本质。那么,什么是发展?人类需要什么样的发展?

  循环经济内蕴的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的国家,无一不在关注着发展问题。那么,什么是发展?

  如何发展?就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而言,可持续发展是其目的。其要义是通过清洁生产、减少排污、节约资源实现经济增长,实现自然生态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与经济的可持续性的发展目标。传统线性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基于追求GDP的经济增长方式,它具有明显的伦理缺陷,如忽视对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的考量、忽视对经济“外部性”的内部消解、忽视人的发展需求与社会的福祉的全面考虑,这些缺陷导致这一经济增长模式很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莱斯特·R·布朗2002年在中国出版的《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一书中提出,必须“将一种以市场力量为导向的经济转变为一种以生态法则为导向的经济”③。如果我们不能实现这种转变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他在书中引用开发挪威和北海油田的埃索公司前副总裁厄于斯泰因·达勒的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中央计划经济崩溃于不让价格表达经济学的真理,自由市场经济则可能崩溃于不让价格表达生态学的真理。”④循环经济基于生态经济学原理,要求对资源、对环境、对健康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在选择经济增长方式上,人类在严峻的资源紧缺、环境污染面前,其认识在不断深化。1990年,国际上达成共识,可持续人类发展才是发展的完整涵义,人类必须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可持续价值原则以人为中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人类延续不断的发展。

  可持续价值原则,体现在对生产、消费、自然等不同方面的新的伦理态度和要求。循环经济内蕴的可持续价值原则,需要全方位全过程的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

  第一,要确立新的生产伦理准则。可持续发展价值原则要求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企业,必须抛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型的传统生产模式,选择具有持续性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在一定区域内将这些企业或部门联结起来,构建产业链条,建立生态园区,形成产业共生组合和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共生关系。与这种要求相一致,企业必须遵守清洁生产、减少排污、节约资源的生产道德准则,把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坚持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兼顾,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节约、循环使用自然资源,以此来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第二,要树立新的消费道德观。循环经济的可持续性价值原则,在如何消费、应当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问题上,与传统线性经济根本不同。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上的那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不管他在开始生产以前和生产期间都一样。”⑤历史上,由于经济增长方式不同,其消费道德也存在明显差异。在传统线性经济模式下,追求的就是“拼命生产、拼命消费”,也即被称之为“从摇篮到坟墓的经济”;循环经济发展方式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主张提高资源的再循环再利用率,因此被称之为“从摇篮到摇篮的经济”;体现在消费环节,前者是一种不可持续消费模式,后者则是一种可持续消费模式,两种消费模式在其伦理向度及其道德诉求上呈现出根本差异。循环经济发展方式要求企业与社会成员的消费行为应遵循适度消费与绿色消费等道德准则,并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选择一种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确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新观念。循环经济的消费观内蕴着可持续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道德价值三者的内在统一性,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当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自觉选择的一种经济伦理观。循环经济的消费伦理观是基于生态伦理理论和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而形成的,应该说,循环经济的消费伦理观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先进的伦理观念。

  第三,要形成一种全新的自然伦理观。循环经济建立于生态学原理和自然规律基础之上,是一种与地球和谐进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其运行模式不能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自然环境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必须维持好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发展循环经济,要求通过科学技术的提高,不仅考量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还必须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功能,使之成为符合人类社会整体价值需要的、有益于人类整体生态环境、有益于人类利益与自然权利的平衡、有益于当代人与后代人的资源权益的公正等。这就是循环经济内蕴的可持续价值原则对待自然的伦理态度。

  循环经济中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原则,把能否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判断善与恶的标准,主张把利益的获得建立在人类的生存延续、人类的长远的共同利益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拒绝经济第一主义,反对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由此可见,是否内蕴可持续价值原则,是循环经济伦理范式与传统线性经济伦理观的区别所在。

  循环经济伦理范式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伦理理论,它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整体性价值原则、可持续发展价值原则,包含有环境伦理与生态伦理思想,又包括了新的生产伦理与消费伦理等,它揭示的是经济、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内在伦理精神,反映的是经济、自然与社会应是共生共荣而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而把人类的经济需求与生态规律内在的统一起来,把满足当代人的暂时需求与虑及后代人的长远利益统一起来,把人类与自然有机地统一起来。这一伦理范式,依据经济、生态、人类自身三大发展规律,融生态学、经济学、环境学、伦理学等诸多学科思想为一体,把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环境)、道德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因而,我们不能囿于在经济范畴的意义上去理解它,而应该从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循环经济伦理这一新的伦理范式的意义,把它作为一种协调经济与环境、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社会关系的新的经济发展伦理观,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并努力探索其实现机制,以期更好地引导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势。

  注释。

  ①[美]R·布朗: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东方出版社, 2002年,。②[美]赫尔曼·E·戴利:《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年,第7页。③④[美]

  R·布朗:《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东方出版社, 2002年,第88、24页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 1972年,第191页。

  [1]戴斯。贾丁斯。环境伦理学[M].林官明,杨爱民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卢风。应用伦理———现代生活方式的哲学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吴季松。新循环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诸大建。中国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