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孙敬平 时间:2013-02-14

  二、完善安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对策
  1、转变农产品流通观念。把农产品的流通放到重要的位置,要与生产同等对待,要像重视农业生产那样重视农产品流通。在观念转变方面,各级政府尤其是农村县级以及乡镇级政府应该做好相应的宣传和引导工作,从上到下加强对农产品流通的重视,让更多的农民重视流通在农产品生产及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并学会用市场经济的眼光来看流通。
  2、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平台。重点建设和发展一批跨区域、辐射能力强的各具特色的产区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积极推进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培育一批全省性和区域性标准化批发市场,使其成为流通的主渠道;积极引导批发市场或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物流配送中心,或者将批发市场转型为物流中心、生产者合作社或龙头企业设置的生鲜农产品处理中心和大型零售商设置生鲜农产品处理配送中心,包括农产品的深加工、包装、配送等服务,贯彻“大流通”的概念,实现产销一体化,逐步向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多条腿走路,促进农业批发市场发展建设。2009年以来,安徽省加快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开展“农超对接”。
  3、加强农产品流通基地基础设施。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农产品主产区和主销区建设重要商品储备设施、大型农产品流通设施,着重扶持农产品市场的供水、供电、交易和冷藏设施。同时,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公用、快速、准确、有效的农产品供求信息网,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检验检测系统及物流配送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向农产品销售环节延伸链条,利用广交会、中博会、徽商大会、跨国采购会等国内外展会平台,组织本省名优特色农产品与国内外市场对接,促进农产品内销和出口,形成了一条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配送、销售等一系列环节,连接国内外两个农产品市场的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条。通过农产品信息网络对市场行情、产品销量、价格变动规律的收集、整理、加工、传递、发布、咨询等,做到信息传递的畅通无阻,帮助生产者掌握市场脉搏,预测生产经营规模。
  4、培育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要抓住商务部在全国农村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发展机遇,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流通形式,以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为特色,逐步形成以大型商场、超市、物流企业为龙头;以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为纽带,以镇村两级农家店为基本单位的“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新型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加快发展和创新农产品拍卖、经纪人代理、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提升市场层次。
  5、加强流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要完善安徽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必须在流通领域引入农业标准化的理念和现代企业质量管理模式,也就是从市场的角度建立一套与品牌产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办法,为此,就必须提升农产品流通企业人员素质。现代化流通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农产品流通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要努力提高自身文化和业务素质,向农业专家、农业科技人员学习,从而更好地为培育农产品品牌服务。
  6、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首先,政府应给予资金支持,一方面对农村流通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行财政贴息;另一方面设立专项资金对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进行扶持;同时,应简化连锁企业证照办理手续,放宽市场准入。其次,政府给予税费政策优惠,完善农产品流通各个环节的流通税收政策,实行全面优惠减免的政策,包括对农业生产有重大作用的农资流通环节亦要有所考虑,这对增强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政府应对农民合作组织实行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针对规范后的合作经济组织,对其执行免交所得税、附加税和减免营业税的政策优惠,并逐步向免交一切税赋的国际惯例靠拢。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