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低碳之路:新能源风光背后的再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尚永庆 邓雯婷 时间:2013-02-15
        3、随着风能产业的飞速发展,风电出现过热增长、并网尴尬等发展“瓶颈”
         我国大部分风电基地位于西北地区,当地用电负荷低,自身消化能力弱,风能资源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决定了大部分电量需在更大范围进行消化。然而,这需建设大量远距离输电线路才能实现。同时,由于风电的不稳定性,远距离输电需与火电或水电捆绑,电网企业缺乏积极性。因为风电规模比例越大,电网的风险、附加的服务成本越大。按照现有的电网架构和调峰能力,国家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风电并网容量最多达到1亿千瓦,而国家规划的装机容量目标是1.5亿——2亿千瓦,有1/3甚至更多的装机容量无法并网,扩大装机规模的动力一旦消失,风机需求会有停滞的风险。除此之外,风电产业还面临来自上游制造业的价格战和核心技术的短板等一系列考验。
         4、粮食安全问题和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的生物燃料的不可持续性
         生物燃料在减排上取得的成效,更是加大了人们对它的信心和期待。在巨大的生产潜力面前,生物燃料产业仍存在诸多关系民生的问题不容忽视。随着世界粮食短缺危机的出现、可用耕地的减少,发展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燃料受到各界质疑。大量种植粮食的土地改为种植生物燃料作物,导致粮食减产,全球粮价上涨。目前,我国已经有644个市县的人均耕地处于0.8亩的警戒线以下。农业部规划研究设计院、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肖明松认为,基于这种中国耕地资源和人口发展现状,近50——100年,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是不现实,也是不可持续的。这也是生物燃料未来发展所面对的最大问题。
        我国低碳之路的思考
         1、节能提效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首选
         我国目前在节能提效、发展传统能源中相对低碳部分从而优化能源结构等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就实现低碳经济而言,传统能源的清洁化改造,传统企业的能效管理改造,远比往前途未卜的新能源领域投大量的资金更加靠谱。星巴克换了一种节能灯,结果省了20%的电费。电还是原来的电,但换一种使用方法,能耗就下来了。制造企业更是如此,生产同样的东西,只要重新设计工艺流程,就能大大下降低能耗。20年来丹麦的GDP增加了60%,但能源消费一点没增加,靠的就是能效提高。因此,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应把大力开展节能放在首位,从节能和减排的一致性方面强调低排放发展。
         2、天然气、水电和核能等作为近期调整能源结构、减少排放的主要发展方向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能源产业和传统能源企业,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都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存在很多浪费性需求的条件下搞低碳经济是不可能的,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首选措施是节能,要大幅提高能源效率。
         3、中国新能源的发展除技术因素外,政策障碍依然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
         新能源产业在相应发展规划的推动下,必须依靠政策的扶持。面对世界新能源发展现状,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新能源技术发展路线图,尽快整合现有产业资源,把现有资源、扶持政策体系及未来十多年的能源投资格局理顺,打造高效率的新能源发展的宽松环境,建立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来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完善新能源定价机制,加强对新能源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的投资补贴、产量补贴或贴息贷款,向新能源企业提供相应优惠政策,加强对新能源发展的投融资支持成为重点。同时,必须加强区域间协调,合理布局、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防止陷入一哄而起、无序竞争状态;要提高准入门槛和技术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行业内整合力度,完善产业链布局。
         此外,加强宣传,强化普通公民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大意义的认识也是十分必要的。总之,探寻中国“低碳”之路,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要以能源结构调整、温室气体减排为宗旨,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植政策,大力支持和指导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快速发展。当然,会有很多的困难,所以必须从现在起就要加强领导,结构调整引领,规划、政策先行,技术进步开路,产业链和谐发展,全国共同努力方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马重芳.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 大众用电, 2007,(03).
【2】 宫艳玲.新能源与低碳经济[J]. 化工管理, 2010(08).
【3】李旸.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J]. 城市发展研究, 2010,(02).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