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从博弈世界到东亚货币合作——看2005年诺奖获得者谢林的经济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薛婷婷 王学鸿 时间:2013-02-15
   目前许多学者都从许多不同的角度论证了东亚货币合作的“合意性”,论证了该区域是否具备货币合作的条件,大量实证的结果都表明东亚地区具备建立最优货币区的条件,但是在讨论该问题的“可行性”时就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其中有经济方面互补性差的问题,有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差异明显的问题,再就是许多学者提到的“东方文明传统”。  
    所谓“东方文明传统”包括:十分注重民族和国家的声誉与尊严,强调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对中央政府权力的尊重和绝对服从,集体主义传统价值观念,政治权威主义盛行等等。而国际货币合作,特别是涉及到建立货币区的问题,自然要求成员国让渡一定的货币政策主权,这个要求也许在西方国家相对容易达到,而在东亚则会对这种“有损国家主权的行为和做法”敏感,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东亚国家是最不容易在主权问题上作出让步的。同时,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亚洲国家往往把国家的尊严等道义因素看得很重,而在进行国际货币合作中难免出现“有损国家尊严和丢面子的事情”,正常的让步往往被视为软弱和卖国,被视为对国家主权的出卖。正因为这些,形成了东亚过去的国际货币合作传统,即必须达成共识,而且只能是非正式的合作形式。但是,这种传统也有可能利于合作,只要国家作出了选择合作的决定,那么国民和国内各阶层、各政治力量都会相对比较自觉自愿地服从和尊重国家政府的选择,这样就给东亚各国政府以相当大的自主权,有利于各国达成稳定的合作协议。由于注重民族与国家声誉的传统,东亚国家一旦签订了国际法律协议,国内法律部门就会很快将其变为国家法律,而民族荣誉感则让东亚国家在加人了合作体之后不愿意落后,而是尽力刺激国家更好地参与合作。  
    再进一步具体来说,东亚的货币合作实际上就是在现在的东盟的基础上再加上“中、日、韩”三国,也即东盟10+3。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一个合作体在加强其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合作体内的一系列政策协调和优惠政策在促进成员国发展的同时,很自然的也会成会对“中、日、韩”三国形成一种无形的封堵,对三方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且随着合作体内部关系的不断加强,对这三个国家也会形成很大的压力,“封堵”的结果让三国都意识到加人该合作体的重要性,特别是当其中一个国家率先与东盟签订合作协议的话,出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国家领导权的考虑,另外两个国家不可能无动于衷,最终都会极具迫切愿望的加人该合作体。三个国家出于各方面的考虑为了得到东盟支持进而得到东亚地区的地缘战略领导权,就必然会争先恐后地向东盟靠拢,争相向东盟提出条件优惠的双边协议,以次作为争夺领导权的成本,这种博弈的结果必然是极大促进东亚的经济货币合作。而同样出于国家尊严的考虑,各国的民族自豪感会促使各国在这场货币合作中尽最大努力作到优秀而不是落后。  
    综上所述,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受谢林的“相互依存的选择和行为理论”的影响,“中、日、韩”三国有迫切加人该合作体的愿望,因为“关键多数论”会让现有东盟成员国对三国的经济造成封堵,进而让三国不得不放弃原来的计划,转而寻求与该合作体的合作,在国家作出了合作的决定之后,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的东亚各国人民,唯一会做的就是努力让自己的国家在这场货币合作中尽可能有良好的表现,而不是以落后的身份出现,这种相互追赶和攀比所带来的就是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