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经济理论的CPI变动成因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殷淑颖 时间:2013-02-15

 3.从货币流通角度进行分析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流通是保证和促进商品流通的必要条件,为适应商品经济的需要,在流通中要有一定的货币量,这个货币量的决定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就是货币流通规律。马克思指出:“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只能从纸币是金的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指的是有价值的货币量,不过现在用纸币M代替了金属货币G,如果M>G,就意味着发行的纸币面值总额大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的价值总额,这时币值就会贬值,货币贬值后,同样商品的价值就表现为更多的纸币数量,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物价的普遍上涨这一现象叫做通货膨胀。如今我国货币对内贬值,通货膨胀现象很严重。2010年我国通货膨胀除了国内因素外,如自然灾害导致供不应求;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进行价格调整,提高了水、电、天然气的价格水平;中国市场经济不太规范,政府对房地产行业调控不例外,国外因素是导致中国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另一个原因。由于2007年前中国经济一直过热、流动性过剩,由于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后中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货币量发行太多,理论上超过GDP两倍,市场流动的货币偏大,当货币供应偏多的时候物价自然要上涨;部分国家2010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因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2010年11月初,美国宣布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释放的流动性使得中国国外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如原油)价格上涨,并传到中国国内,使2010年10月CPI增速超预期;发达国家物质产业的比较优势在长期内丧失,物质产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持续拉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全球化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物质产业转移出现了加快趋势,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主体转移的加速,发达国家对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物质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对中国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从而形成由外部需求拉动导致抬高商品价格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水平的通货膨胀。
  4.从劳资角度进行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工资是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工资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名义工资是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也叫货币工资。实际工资则是指用货币工资能购买的生活资料和各种服务的数量。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需要的扩大,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构成劳动力价值的生活资料的实物量及其价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内容和范围扩大了,劳动者受教育的年限越来越长,知识水平越来越高,工人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公共教育等费用支出也越来越多,这些转移支付对一般工人来说,是直接工资收入以外的一种间接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支付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劳动力在生产社会化的一种表现。当前经济形势下,工人工资、社会福利待遇的普遍提高是物价上涨的一个原因。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厂商为了弥补这部分生产成本必然会提高生产产品的价格。对于工人来说,他们的名义工资水平虽然增加了,但由于商品价格的上涨,他们的实际工资水平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高,而对于一些福利待遇较低的工人来说,他们所能购买的实际物品越来越少,实际工资水平反而下降了,因此持续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会给绝大多数人们生活带来压力,产生负面影响,对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结论
  本文运用马克思的经济学原理对CPI的变动原因进行了解释,其原因是比较复杂和深远的,除了我国自身原因以外,国外因素也是造成CPI变动的一大原因。今年国家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明确规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而保持物价稳定需要国家政府实施正确合理的调控政策。这段时间来,物价上涨幅度较大,直接威胁到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日召开了会议,要加强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市场调控预案,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从政策上、措施上、资金上都进行了周密的布置和安排,相信在政府的英明领导下,物价持续上涨的趋势会逐步得到缓解,CPI会逐步趋于稳定。
  
  参考文献:
  [1]《资本论》[M].第一卷,第134页
  [2]《政治经济学》[M].2005年修订版,第90页-97页
  [3] 杜梅: 金融危机原因的马克思主义阐释[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0,(01) .197页-198页
  [4]黄丽陶 禹海波:劳动价值初探——基于马克思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24) .126页-128页
  [5]彭青霞:对工资与CPI联动的思考[J].甘肃农业.2010(7).14页-15页

图片内容